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破案的条件有了新的具体规定,传统的破案报告的内容结构已不适应新规定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破案报告应以对客观存在的犯罪事实的叙述作为内容基础,以论证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作为内容的核心,以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作为前提,以公安侦查人员对案件的主观认识与犯罪分子犯罪客观事实相契合作为认识论的基础,查清事实——证明犯嫌——锁定犯罪——缉获真凶是破案报告内容的脉络,此案已破则是破案报告全文合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勘查的目的是要发现犯罪证据,通过获取的各种犯罪信息,查获犯罪嫌疑人,为侦查破案和后续司法程序服务。而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对犯罪信息应具备的敏感意识,又是我们侦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犯罪信息并不是赤裸裸的展现在侦查人员面前,这就需要在现场勘查工作中,综合分析和判断犯罪信息的自然、人文和社会属性,积极开拓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3.
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有特定的犯罪动机,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往往成为侦查破案的关键。比如雇凶伤害这类特殊刑事案,认定直接凶犯比较困难,因此更加依赖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4.
票据救济是指票据权利人因某种原因丧失对票据的实际占有,致使票据权利的行使受到一定障碍时,为使票据权利得以实现,而对票据权利人提供的特别的法律救济。我国票据救济制度规定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程序三种救济途径。这三种救济途径对票据诈骗犯罪侦查来讲都有救济后拒竹以避免犯罪嫌疑人实现犯罪目的的作用、查找犯罪嫌疑人的作用、提供侦查线索的作用。即便是票款已经被提现或转账,也可以根据票据救济的线索发现犯罪嫌疑人,实现破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承认自己犯有罪行和关于犯罪具体过程、情节的叙述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同时刑诉法也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但是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月D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是否可作为定案的证据?刑诉法没有规定,实践中做法也不一。敌本文不惴寡陋,拟对排除非法获得的口供的立法规定及其理论基础作一探讨,从而认为我国应排除非法获得的口供,这不仅不…  相似文献   

6.
侦查思维是贯穿于整个侦查过程的一项主观活动。在侦查破案中,侦查思维对分析案情、寻找破案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等每个环节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侦查人员要在侦查实践中,根据犯罪手段的多变性、犯罪工具的高科技性、犯罪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犯罪人员的多层性,不断转换侦查思维方式,以顺应新时代犯罪侦查的需求。尤其是处于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中,传统侦查思维受到严峻考验,确立和发展信息化侦查思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上规定刑讯逼供的证据排除规则,是遏制刑讯逼供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此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文件和有关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法律均有明确的规定。借鉴吸收其合理因素,我国在刑讯逼供的证据价值问题上,采取如下直接或间接否定其证据价值的基本措施应是十分必要的:一、法律上应明确规定,凡以刑讯逼供的方式获取的供述,一律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以逼取的口供为线索获得的其他物证、书证等除特定情形外,也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二、适当参考国外“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诉讼原则,在刑事法律中不再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提问”这一强制逼迫性极强的内容,当然也不规定那种对抗色彩极强的所谓“沉默权”制度。三、为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供述,法律中应明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回答侦查人员合理提问的,在一定条件下司法机关可作出不利于他的推断。四、除危害特别严重的暴力型犯罪外,禁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夜间讯问,由夜间讯问获取的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五、除危害特别严重的暴力型犯罪外,应逐步确立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的第三者在场监督权,尤其是律师在场权。  相似文献   

8.
调查询问工作贯穿于侦查破案的始终,是公开侦查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侦查思维运用到调查询问侦查措施中,有助于快速发现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澄清犯罪嫌疑或认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是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对刑事法律的制定和刑事司法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反贪办案过程中,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通过号召、鼓励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主动坦白交代罪行,争取从宽处理等方式,以感召愿意悔改者,孤立顽固者,分化瓦解犯罪营垒,缩短破案时间,节约司法资源,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用相对数确定财产犯罪数额标准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额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定财产犯罪的构成与否以及量刑轻重的依据。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用相对数(人均年收入为参数)确定犯罪数额标准,并对其优点及可行性作了初步探讨。一确定数额标准的重要性数额是衡量财产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①从而成为这些犯罪定罪量刑的主要根据。在刑法中(如果不注明,本文所指是修订后的刑法),对数额规定采用四种形式。1.刑法条文直接使用“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等术语规定犯罪和刑罚。采用这种形式规定的在刑法中有四十五…  相似文献   

11.
DNA数据库是基于DNA分析技术之上的一种新的侦查破案手段,它既可以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也可以异地查询比对实行跨区域协作破案。而完善、科学的体系标准是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DNA数据库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从2004年开始建库至今,其体系标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值得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论公用互联网在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途径。因此,在新时期必须重视公用互联网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在网络的攻防博弈中抢得先机。通过对犯罪行为人在犯罪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利用公用互联网、公用互联网上有哪些益于侦查破案的各类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侦查破案等的研究,以期给侦查破案提供新的思路,使侦查破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从刑事诉讼的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这一角度来看,律师辩护制度实质上是为了保证该目的得以顺利实现而设立的一种法律机制。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作了重大改进,这些改进对于加速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提高律师辩护出庭率,保证辩护效果,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无疑将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然而,考察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辩护制度的规定,不难发现其中某些规定还存在一定缺陷,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有待通过立法的途径加以补充完善。下面笔者就…  相似文献   

14.
当前,海峡两岸主要通过"FT913"警务合作平台、对口联络制度、双向遣返犯罪嫌疑人和学术交流等途径对毒品犯罪进行侦査协作,使得毒品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破案数量不断增加,但还面临不少困境,应建立基层毒品犯罪侦査直接协作机制,适时开展联合侦查办案,搭建情报交流平台,加强两岸警务部门高层联络等方式,以提高两岸对毒品犯罪侦查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技术侦察是指司法机关借助现代技术和设备,审查犯罪嫌疑人、获取犯罪证据的一种专门侦查手段。毒品案件特殊性强,技术侦察手段的运用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显著成效。但技术侦察运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应当从立法体例、内容、证据效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ERP脑电测试作为一种前沿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可以在相对缺乏物证或已经获得物证但难以推进时发挥一定作用,帮助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等进行排查。与目前应用的多导仪心理测试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两抢”案件一直是困扰公安侦查破案的棘手案件类型,ERP脑电测试可以为侦破此类案件提供辅助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挤清在押犯罪嫌疑人余罪是公安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刑事侦查的继续,其破案功能不可替代。大数据时代原有的谈话教育、布建耳目等传统深挖犯罪工作方法方式已与信息变革的新形势不相适应,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变革,大数据逐步成为提升公安监管工作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运用大数据挤清在押犯罪嫌疑人余罪,必须要有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着力从在押犯罪嫌疑人的社会活动轨迹、经济活动情况、历史犯罪记录等诸方面,以大数据为牵引,助力挤清在押犯罪嫌疑人余罪成为监管工作打击犯罪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8.
在侦查破案中,面对各类案件智能化水平升级和越来越少的现场痕迹物证,传统的侦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收集、有效捕捉犯罪心理痕迹才能更多地掌握和利用犯罪信息,从而为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以及证实犯罪、深挖余罪提供更多的情报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侦查破案水平。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3月14日上午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通过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在通过前作了多处修改,但尚存争议的第73条不在修改之列。该条款主要规定,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等。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其破坏性是传统犯罪所无法比拟的。面对日益蔓延的计算机犯罪,公安、司法机关任重而道远。为了有效打击这类高技术犯罪,本文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实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希望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