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度演化的均衡结果与博弈的纳什均衡有着对应的关系。如果博弈有多重均衡(多个解),并且结果又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制度安排则会具有多样性,而在多个制度安排中,“传统知识”决定着人们对特定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跟进式制度变迁是介于供给主导性制度变迁和需求主导性制度变迁之间的一种变迁方式。本对跟进式制度变迁的概念、性质、运行规律和跟进制度的本地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继西部大开发之后,中央最近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在东北振兴的具体运作中,就业供给不足是其最大的制约"瓶颈"。东北振兴的基点选择是就业供给,即第一供给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制度演变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封闭、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起步、深入推进改革时期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深化五个阶段,呈现出制度创新波浪式前进、法律法规层级及效力不高、制度涉及内容愈加广泛全面、市场化导向明显等特征。由于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核心地位、利益调整的掣肘、初始选择及既有力量的影响,制度变迁还具有路径依赖较强、强制性变迁主导等问题,致使文化产业制度变迁成本较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的有效转化被抑制。因此,文化制度创新的着力点是意识形态管理、产权制度变革、国家管理优化及变迁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振兴东北战略思想经历了酝酿、形成和最新发展等时期,内涵分为传统资源、现实基础、主要内容和根本立场等。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发展方向、根本思路和主线、重点、根本保障等,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理论特色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相对独立的系统性、强烈的现实指导性。它是振兴东北的根本指针,既把握全局又直面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6.
东北振兴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角色是将政府人格化来定位其功能作用。政府的角色是什么,一直是公共管理的热门话题,这一话题自历史上到现在一直发生着争论。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实际需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地方政府应认真当好“四大员”:引航员——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者;服务员——地方公共物品提供者;保安员——地方社会冲突调节者;裁判员——地方市场秩序维护者。  相似文献   

7.
振兴东北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制约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从而促进其快速发展,对于振兴东北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制度安排与政治认同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建国后我国农民政治认同所出现的两次高峰为主线,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等为关键节点,简要梳理我国农村制度的变迁历程会发现,我国的农村制度变迁与农民政治认同之间存在一种以前者为主导的非对称性互动。近年的农村制度安排虽促进了农民政治认同的复兴,但在认同构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亟需学界和政府做出进一步的制度改革探寻。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是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激励水平以及降低交易成本而进行的规则体系的调整与变迁.建国后中国的制度变迁包括产权分散化到集中化和产权集中化到分散化两个阶段.由于两个阶段制度提供的激励水平与内含的交易成本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增长结果.前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水平低且波动性大,后一个阶段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以及以物质激励为主体、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应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视野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节约资源、净化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从东北三省大系统、区域性系统、个人行为系统三个层面入手,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政策、技术支撑体系和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与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难以到位,固然与农业本身的市场缺陷有关,但是这与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导致制度效率不高和边际效率递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对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信赖的表现、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根源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跳出原有路径依赖的策略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威  张丹 《理论探讨》2022,(3):157-166
在发展主义影响下,人们对东北发展与振兴的认识呈现出明显的唯经济论倾向,即简单地将东北发展问题等同于区域经济赶超问题。囿于产业、企业、产值、税收等看得见的物质性因素,经济手段成为推进东北振兴的关键举措,经济增长成为评价振兴成效的核心标准。相应的,在实施多轮振兴战略之后,面对经济调整的低效表现,某些社会归因也从主张改革经济结构转而质疑东北文化、传统甚至东北人,形成一种全面唱衰、难以逆转的“问题思维”。在新发展阶段,应超越发展主义对经济增长的迷恋,运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区域发展危机,从社会文化多元视角激发地区内生优势和自主潜能,找寻东北社会的发展自信和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构筑未来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理念。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自信也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和底气。立足东北区域文化优势,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任务。东北区域大部分城市选择“文化城市”的战略,在城市更新和转型过程中,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推动文化赋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要注重抓好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衔接联动,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各项重点措施。深入理解、全面贯彻讲话精神,要深化理论武装,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大兴调查研究,提升工作落实能力;培育务实精神,开创事业新境界;加强检视整改,振奋群众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不断扩大和趋于变化的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供给相对过剩之间的不均衡,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制度变迁。而要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需要创新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竞合。  相似文献   

16.
改革中的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使得弱势群体子女在获得基础教育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为了维护基础教育的公正,地方政府应当关注住房制度改革与基础教育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城市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维护基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曾燕南 《学理论》2008,(20):47-5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前景令人鼓舞。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多、国有企业多,这些特点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必须正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问题,即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稍、新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要性的认识,要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际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因此,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为突破口,以哈尔滨市为侧进行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企业再造必须以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突出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十分关心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七上东北,黑吉辽三省均考察了三次。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东北三省代表团,共商振兴大业。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东北三省进行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和深度,着眼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全面深化改革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东北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根本遵循,标志着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思考政府福利供给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而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将促使其在衡平社会成员——福利供给需求者的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基础上,有机协调与非政府部门——福利供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共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反腐败从依靠整风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同时通过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形式发动群众来揭批腐败分子 ,再通过法律手段予以严惩 ,逐步转变到了依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的轨道上来 ,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既有优点 ,也存在不足 ,必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反腐败制度创新应避免再度出现“体制锁定” ,使其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