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时代问题产生的前提,而把人类世界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和把握是研究时代问题的基本思路,系统分析法与矛盾分析法相结合是研究时代问题的基本方法;研究时代问题的中心线索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基本依据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研究时代性质,就是要讨论建立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与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当前的时代是建立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础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相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郭大俊 《理论月刊》2000,(12):21-22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观点。马克思认为,俄国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必然性并不意味着历史发展只有一条道路可供选择,由于事物发展的多向性和主体价值观的差异性,在历史走向上往往存在着诸种可能性。主体能动性是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合理地解释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构想。目前学术界的探讨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跨越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亦即根本不入资本主义的门,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对待资本主义,就是说,把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时代比较,肯定其历史的进步作用,把资本主义同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联系起来,在肯定其历史地位的同时,分析它的历史局限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的历史过程中,资本主义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直接的渠道。因此,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直接的历史前提,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今时代条件变化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当今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因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失去科学性。现代资本主义仍然无法克服其基本矛盾,继续有力地证明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苏东剧变不仅没有否定而且恰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建设仍在生机盎然地发展,同样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2015,(3):48
综合得分:6.7关注度:7.3活跃度:8.2影响力:5.12014年某刊物第5、7期连续发表几篇文章,试图重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进而否定目前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混为一谈,有以“学术研究”为名,行解构历史之实。针对于此,另一刊物连续刊发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等文章,对上述文章进行较为尖锐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些文章试图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重新”的界定,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翻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公开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公开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危机及非正义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指出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根源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合理评析。  相似文献   

8.
评本·阿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阿格尔,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把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结合起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北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辩证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坚持“中间路线”,始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性动力”与“目的性动力”之间寻求统一性,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用历史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将资本主义被“合理化”的“不合理性”揭示出来,强化无产阶级改变不合理社会的阶级意识、意志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段志超 《湖湘论坛》2009,22(2):29-3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各自的性质、内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必须与人类政治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不能自立于人类政治文明之外;必须从我国的历史与国情出发,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正确处理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战略角度看《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观与国际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扩展两个方向上阐述资产阶级时代的同时,揭示了资产阶级时代国际战略的内生动力和外部诱因.对<宣言>的时代观作国际战略解读有助于合理理解<宣言>的一些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几点思考徐崇温最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人们期盼着从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寻找启迪,也为揭开苏东剧变解体之谜寻找线索。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是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解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趋势、对我国的影响以及防范和治理的措施,侧重于体制对策层面的分析;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来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实质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他们坚持社会制度层面的分析。认为只有从资本主义制度上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性质,才能正确解读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本文作者赞同既要从社会制度层面揭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也要从体制层面和操作技术层面探讨具体治理和防范危机的措施,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钟坚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已经取得的有益成果,既是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再加上极“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性质的学术争鸣正在成为哲学探讨的热点。概括起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性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性质是实践唯物主义。持实践唯物主义看法的又有两种表现:一是认为实践范畴是第一位的,是逻辑起点;二是把实践作为本体,或者作为历史本体,以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之上。  相似文献   

15.
就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学术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必须与时俱进;应当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就经济学中有关经济范畴的性质作出辨析.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错误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过时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我们要寻求新的真理。”对于这种借口马克思主义“过时”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必要指出它在认识方法上的错  相似文献   

17.
程言君 《淮海论坛》2007,(3):4-8,26
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演进史上,总体看来,是“标榜社会主义,公开反对与克思主义的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社会制度变迁史上,属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改良形式。作为社会制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任何本质的共同点.而且是分属不同社会历史时代的社会制度模式.不应甚至不能同日而语。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人类历史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在延安时期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世界观是党在思想理论上成熟的标志。由此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之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原有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建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其核心是重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这是能否正确认识世界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中国从哪里来与往哪里去的关键,也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1.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六十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基本上持公开否定的态度。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完全否认资本主义危机是站不住脚的,于是出现了三种危机理论。第一种,奥康纳尔的“财政危机论”。其基本观点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不是经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哲学总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的哲学思考是时代精华的华美篇章。中国共产党正是把握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脉搏,结合国情,采取边缘化的革命理论、边缘化的革命策略和方式实现了现代性国家建构与民族独立,彻底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视域下建构的一个异域"他者"形象,从而逐渐走向富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判断,彰显出丰富的理论性、时代性、现实性与价值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性与独特的价值性的统一。需要充分认识和深入思考新时代"因何而立""从何出发""向何处走"等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