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S.亨廷顿在1996年出版的著作中,借用冷战以后国际形势的关键词,提出了文明①的冲突.这个论点具有一定的适时性,填补了长期以来曾经争得面红耳赤、而后又停息下来的意识形态论争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龚艳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4,19(1):20-24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冲突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这个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争论.德国资深批评者之一哈拉尔德·米勒专门出书分析并批驳了亨氏的这一观点.本文从两人观点的"冲突"入手,对两人观点的"共存"进行总结,从而点出米勒眼中的世界秩序,亦即文明的共存.  相似文献   

3.
一 引言 人们常以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这几年发生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国际政治变动,这是因为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范围以及国际政治的本质与过去迥然不同,比如全球范围的冷战结束这样带有根本性变化的历史事件。因此正如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重新起动”说在解释国际政治变化的概念和术语时,总是与“历史性”一词分不开。90年代初,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结束”说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说就是把当前的国际政治变化与历史性相联系加以分析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4.
《生存之道》清楚地疏理了澳门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生存之道的基本轮廓,并以澳门社会400余年多元异质文明的和平共处向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正>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部新书——《世界秩序》(World Order,Penguin Press HC,2014)。前不久我与基辛格会晤,他表示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世界秩序。基辛格认为,目前的世界秩序是西方秩序和非西方秩序两种。他提出三点:首先,一直以来都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西方秩序,现在非西方也要参与和塑造一个世界秩序,西方秩序能否承受非西方秩序的介入,这是一个问题。其次,美国历来是世界秩  相似文献   

6.
泰南冲突是文明冲突的典型例子.为研究泰南冲突的文明模式,本文基于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对亨氏断层线战争的一般结构模式进行借鉴和修正,提出泰南宗教与民族冲突的文明模式,认为泰南冲突是冲突双方都没有文明核心国家的宗教与民族冲突.该模式提供了将冲突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烈度、避免升级为国际战争的方法,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文明冲突提供思维方式和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正世界政治中的文明:多元多维的视角[美]彼得·J.卡赞斯坦主编秦亚青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本书从文化的维度研究国际政治,强调文明的多元性与多维主义,并以此为概念框架和分析方法,研究了六大文明。作者对亨廷顿提出的文明性质单一且不同文明间必然发生冲突的论点提出质疑,认为跨文明接触、文明间交往和文明间冲突都反映了多元多维文明的存在。本书通过梳理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和伊斯兰等文明的发展脉络,为多元多维文明观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多种文明共存于同一个世界。本书的分析与论证,体现了对文明的研究在认识论上的进步。本书是世界政治文明研究三卷本丛书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文明冲突论”已成为美国和西方学术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热门理论之一。塞缪尔·亨廷顿在他所提出的这一理论中将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定义为在未来的“文明冲突”中对西方基督教文明最具挑战性的文明。由此论点出发 ,他不遗余力地提醒美国和西方对即将到来的来自这两种文明的“威胁”采取对抗和遏制措施。尽管他的这一理论实质上反映的不过是他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和利益的初衷 ,而且在理论上也充满悖谬。但他的这一理论对美国和西方学术界和政界人士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历史和现实分析的角度 ,同时也从考察西方文明与东亚儒家文明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互动关系的角度 ,来揭示他提出的这一理论在主观立场上所包涵的谬误成份  相似文献   

9.
王俊 《美国研究》2022,(6):152-156+8
<正>2022年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50年来,国际形势、世界格局以及中美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华美国学会主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承办了2022年中华美国学会年会暨“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世界秩序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形式,分别在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腾讯会议三个会场举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俄罗斯的命运使全社会深感不安,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均纷纷提出关于国家发展的方案。这些方案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东西方之间作选择;第二种是把俄罗斯作为欧亚之间的桥梁;第三种意见认为俄罗斯应当有自己的独特发展的道路。这三种方案提出的依据不同点在于对东西方看法问题上。在俄罗斯土地上曾一度追求“全人类的”西方有价值的东西。不少人提出,应当研究确定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相符的意识形态。认为完成了此项任务以后,就可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又有另外一些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不能只注意“全人类”这个赤裸裸的抽象概念而忽视了具体的人民。他们认为“民主主义者——西方人士提出的任何一个纲领都完完全全地脱离了俄罗斯生活的实际情况。在这些纲领中明显地忽视了其它各国人民——东方各国人民的经验。他们要求全社会需要提高认识,对于“文明社会”,对于“民主”应当深思熟虑,至少要对它们持审慎的态度。他们究竟希望从东方各  相似文献   

11.
试析古代中国的天下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思想界利用空间概念建构出的一套世界秩序观。它具有鲜明的人文和政治含义,既体现了“天下一家”的高级旨趣,又显示了森严的尊卑等级特征。作为产生于古代的、区域性的世界秩序观,对于改造当代民族国家体系虽有借鉴意义,但缺乏实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三月十一日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其领导政治生涯转眼已快一年了。人们关心的是,与每个苏联人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政问题以及同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相适应的外交政策,在苏联新领导诞生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方面,戈尔巴乔夫的确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着重抓了以调整班子、整顿纪律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国内问题,而外交政策在基本继承前任的基础上,作了某些必要调整,使之更趋于灵活。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正>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本书中对其恩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如何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更深人的开掘。福山从比较政治学的说角,对从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于 2 0 0 3年 1月 2 4日在京召开了地区安全形势座谈会 ,来自北京地区的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近 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傅莹与会并介绍了朝鲜半岛问题的进展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会上 ,专家学者们就一些与我国国家安全相关的重大问题及当前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 1 )对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估。 ( 2 )对“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部分及报告中提出的我国未来 2 0年战略机遇期期间 ,我国安全环境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亨廷顿关于新加坡有效治理腐败的原因提出了质疑.亨廷顿认为,李光耀及其政府的政治作为成功地改变了新加坡的文化,在文化已经西化的基础上,新加坡治理腐败取得了成功.但是,笔者以为,新加坡的文化并没有西方化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是表层和生活方式上的,而不是深层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从这种变化的原因来看,也并非主要是李光耀及其政府的政治作为所致,而是各种外在的挑战和内在的主客观条件所致.笔者还对关于文化与政治之间关系的不同流派的主流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文明调和论是日俄战争后在日本思想界兴起的一股带有文明使命观性质的思想潮流,其代表人物是大隈重信。该理论是作为解决当时欧美排斥日本移民问题的思想手段登上历史舞台的,其核心内容是"对于东洋来说,日本是西洋文明的介绍者;对于西洋来说,日本是东洋文明的代表者"。该理论为大隈重信的对外政策论:"支那保全论"和"日英同盟论"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具有对西洋先进国的从属性和对落后于西洋的东洋后进诸国的优越性的双重性质,其特征是完全无视东洋后进诸国的主权和自主性,因此最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实施侵略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正肇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学界关于国际体系变迁、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重塑等问题的研究开始呈"井喷之势",以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约瑟夫·奈(Joseph Nye)、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harya,又译阿米塔夫·阿查亚,他也使用中文名安明博)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纷纷给出自己的思考与答案。~((2))其中,基辛格的《世界秩序》以历史为主线,试图在历史脉络中探索多极均势的可能性。约瑟夫·奈的《美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杜金的"新欧亚主义"以及"第四政治理论",作为俄罗斯反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单极世界秩序的替代物,源于右翼的保守主义思潮。其思想根基实则源出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的两位思想家: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论"政治的思考启发了杜金的"第四政治理论";施米特的"大空间"理论给杜金构建"多极化文明"的地缘政治思想注入了活力。鉴于海德格尔也曾以将俄国和德国进行类比的方式,对前者的地缘政治前景表示过担忧,杜金的政治哲学可算作是"右翼海德格尔主义"思想在当代的复兴。这一思想旨在重新挖掘后期海德格尔思考"另一个开端"的哲学遗产,希冀俄国能以"多极化文明"的名义承担起复兴欧亚文明的任务,以海氏的"后形而上"时代,借由欧亚文明特殊的、地域化的"历史的延续",对抗普世化、全球化的"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民主扩展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首先提出的.该理论一经问世,便在美国和西方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笔者曾于2001年发表"论‘民主扩展论'的二律背反"一文,对该理论在理性价值方面表现出来的二律背反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由于该理论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一理论问题作更进一步的学术探讨,以期将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苏联解体及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终结,关于俄罗斯文化认同的问题显现出来,俄罗斯是应该西方化,皈依西方的价值观、宗教、思想等,乃至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或是坚持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还是要重拾欧亚联合的欧亚文明旧梦?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