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编撰出版,为深入开展毛泽东生平思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为新形势下深化对于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这些珍贵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年谱廓清、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重现了真实的毛泽东;为全面准确地研究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基础;为深入研究党史国史军史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了新资料;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提供了新的重要实证资料和历史依据;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研究领导科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为进行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7年历程的编年体著作,共6卷。这部年谱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基础,提供了丰富史料。一、关于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正式出版。这部年谱收录了不少没有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文稿。年谱注释周详。例如,1971年9月8日记述林彪亲笔写下手令,让林立果策划谋害毛泽东的方案这一条,在注释中引用了王飞的亲笔供词和鲁珉的亲笔供词。对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不实之事进行澄清。通读这部年谱,可以看出,1956年后的20年间,毛泽东在对  相似文献   

4.
5.
《党的文献》2013,(1):11-21
1955年 六十二岁 3月31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作结论.在讲到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毛泽东说:中央决定一九五六年下半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有人建议一年或者两年开一次这样的会议,使同志之间互相监督,我认为可以考虑.谁监督我们这些人呢?互相监督是好办法.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一种同志间互相监督、促使党和国家事业迅速进步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当"文革"中出现打倒一切、全面夺权的错误思潮后,老干部挨整的情况引起毛泽东的警觉,他开始思考如何评价、保护和使用老干部的问题。九大前夕,出于恢复正常秩序的考虑,他安排一些老同志分管经济、军事、外交战略这些大事、实事。1971年林彪事件后,他主导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进而在中央领导层形成了四批人,看起来是照顾了各个方面、各种倾向,但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1974年下半年以后,经过反复比较,毛泽东对抓得起、稳得住的老同志更为倚重。把他们摆在党政军的什么位置,对全局的稳定会起到什么影响,对工作的展开能发挥什么作用,毛泽东时常掂量,胸中大体有数。他生前最后的人事安排,没有让大权、实权旁落"四人帮",才有了他身后发生的根本性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1961年六十八岁 1月13日 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并讲话.毛泽东说:这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开得比过去几次都要好一些,大家的头脑比较清醒一些.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在城市要彻底调查一两个工厂、一两个城市人民公社.去做调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了解情况,要用眼睛看,要用口问,要用手记.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像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晋 《党的文献》2015,(2):77-8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思想生平和业绩风范,为理解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撑。这部年谱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客观记录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如何进行理论创造的。可以说,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修订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仍有若干错讹之处。比对林伯渠等人日记及《新华日报》等资料中的相关记载,本文就现谱1935年9月20日、1936年5月13日、1939年3月15日、1940年7月6日、1945年8月30日、8月31日、9月5日、9月11日、9月30日等条目中的史实错误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传(1949-1976)>的编写工作,从1995年11月正式开始,到2003年12月出版发行,前后共8年的时间.<毛泽东传(1893-1949)>是1996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11.
据《毛泽东年谱(1949—1976)》,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本人著作和毛泽东思想始终秉持科学的态度。首先,毛泽东对自己的文稿表现出慎重态度,不仅对新作勤于修改,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有现实价值的旧作精心阐发、认真审改;其次,用发展、务实的态度对待自己以往的著作;再次,审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宣传,特别强调对外宣传毛泽东思想要谦逊,不要强加于人。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基本方法,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五十六岁 12月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必须要向人民说明我们的困难所在,不要隐瞒这种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向人民说明,我们确实有办法克服困难. 1950年五十七岁 3月10日在接见外交部首批驻外大使学习班成员时的讲话中说:要重视调查研究,重视学习.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通过研究,认识和学习别国的长处.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也要学.资本主义的政治不能学,但是他们在经营管理、生产建设中的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离开江西庐山后 ,毛泽东的专列先到长沙 ,停在支线休息。 1 5日到了武汉。 1 6日 ,他批阅了汪东兴就庐山会议上跟着主张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所犯错误而写的第二次书面检讨 ,并约汪东兴谈话。毛泽东说 :“他们 (指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引者注 )在各组一起动作 ,煽动 ,他们几个 ,还有黄永胜报名要发言 ,都用了语录 ,但他们的简报 (指华北组以外的简报。———引者注 )未发。一说不行了 ,记录就收回 ,这当中好像是有点名堂。”又说 :“我劝林应好好地想一想 ,表一个态嘛 !今天未想通 ,待想通后表态也可以。”他还嘱咐汪东兴回京…  相似文献   

14.
《党的文献》2003,(6):3-15
中共九大以后,国内局势一度趋向缓和:各地在进行"整党建党"过程中,陆续建立或恢复了党的组织;长期以来由于派性引起的大规模武斗明显减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令人忧虑的国民经济连续两年严重下滑的状况得到扭转,工农业生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大幅度下降的工业生产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实践基础上,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必须重视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构思与实践的研究。基于《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关于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讲话、文章和实践,笔者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道路、基本原则、建设路径、核心任务、产业布局、必要条件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年谱》称,1924年3月11日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会会议,并在报告中提到中央党部组织部曾发出关于国民党党员重新登记的第一号通告。许多工具书和论著都引据《毛泽东年谱》的上述说法。揆诸史实,毛泽东11日出席的是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会议,在会上报告上海执行部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其中提到关于旧党员重新登记的通告是上海执行部组织部发出的第一号通告,而不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发出的通告。《毛泽东年谱》的这则史实错误应当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亲友纷纷写信给毛泽东,请求给予帮助。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既坚持原则性、革命性,又富有人情味、亲和力,用不同方式处理了各种亲情关系。比如,对于诸如到北京工作之类不合理的要求,毛泽东坚决委婉地予以拒绝,而对于曾经为革命作出过牺牲和贡献的亲友及其家人,他则尽力予以生活上的资助。同时,对于亲戚的言行,他严格约束,严禁搞特殊化。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一书所收录的毛泽东给亲友的回信中找到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蕴涵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许多思想方法 ,包括党风建设要坚持长期建设的态度,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发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为关键,以调查实践为途径,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等内容。认真梳理这些思想方法,对当下的党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因为这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会推迟三四十年甚至根本打不起来。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周边环境日趋险恶,毛泽东对战争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作了相应的战略谋划和应对准备,提出了要争取和平,但不怕战争,要准备打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做好准备等应对战争的战略思想。进入70年代以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他仍坚持认为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难以避免,但他判断: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毛泽东对待和平与战争的基本态度有三条:第一,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第二,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第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这种基本态度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党的文献》2013,(1):3-10
1956年 六十三岁 2月14日 自本日开始,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以及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至四月二十四日结束,实际听汇报的时间为四十三天.参加听汇报的有周恩来、彭真、薄一波等,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有时参加.在听汇报过程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意见和评论,在此基础上形成《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