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兴元 《学习月刊》2010,(19):29-30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进民退”的现象广受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那么,到底是否出现了“国进民退”?如果真的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那它是全面性的,还是选择性的?是一种持续现象.还是一种暂时现象?它的背景和成因是什么?它的出现是好是坏?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现象?所有此类问题,都有必要一一辨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围绕国退民进好、还是民退国进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讨论或思考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有失偏颇,应该说民营经济与国有资产是同步前进的.民营经济越发展,国有资产就越增值.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到我,请我说说如何看中国经济的“国进民退”.以及如何和我主张的“藏富于民”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政企不分、政企难分的胶着状态下,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将随着经济演进而时有起伏,不足为怪。须要我们特别警惕的是:在“国进”或“民退”的旗号掩护下的“官进”。我们要坚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将改革进行到底,把政府从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中摆脱出来,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以法治规范政府权力和市场行为,以期建成一个既有控制又有竞争、既有公有制主体地位,又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共荣、法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臧淘石 《唯实》2000,(4):29-30
县级公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县属国有和集体企业两个部分。这一类企业不大,但数量很多,在改革的难度上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这类企业的改革呢,我们感到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指导方针,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进一步确立四个意识。 一要深刻理解关于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要方针,正确处理公有资本退与进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宜退则退的意识。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但要特别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国进民退加重垄断、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日益突出、流动性过剩催生房市股市泡沫、投资带动就业效果欠佳、资源性产品涨价可能引发通胀五种新倾向。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谋划好2010年乃至“十二五”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1年兴起的"国进民退"争论,引起学界、媒体、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争论愈演愈烈,影响越来越广,以至于2009年以来每次全国"两会"期间,"国进民退"争论都会急剧升级,演变成"两会"话题。一"、国进民退"争论的兴起与展开网络电子文献和传统纸质文献普遍认为,国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山西为职工安全和资源节约对煤矿进行大整合,大多数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一部分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国进民退,并认为这是倒退了,是乘人之危对私有经济开刀云云,掀起轩然大波。究竟应如何看待国有经济的进与退?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现在的国企已非当年的国企.对于新时期国企不能简单地以“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的视角来认识,而是要思考如何将其当作与民企和外企平等的市场主体来看待,并要求其承担更多的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和更多的社会责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企改革要有长远规划,也要有近期路径.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12):60-60
第25期的《财经》刊登社评指出,“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到底怎么看待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取决于我们到底想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1978年,除14万个体户从业人员,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而30年后,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洗牌,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生存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国有房地产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显现出弊端,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人事管理与效益等诸多方面遭遇困难处境.企业改制与整合成为必然选择.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理论,借鉴国企改制经验,分析了传统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结构和改制动力,得出以"明晰公司产权、构建制度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的改制思路,以期推动实现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退民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10,26(8):26-33
提出“国退民进”的种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有人还在谴责“国进民退”,还在强调“国退民进”,还要进一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真不知道他们想把我国引向何方!现在是到了重点考虑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时候了。我们应该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政治高度来对待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因为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将不复存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对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怀有深厚的感情,千方百计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条件下,还强调“国退民进”,其真正的含义就是,公有制经济应该不断萎缩,逐步退出主体地位,而私有经济则应该不断扩张,逐步取代公有制经济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有(及集体)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批国有中小企业按照“有进有退以退为主,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不为为主”的改革取向,纷纷从国有集体序列、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走上了民有民营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定后,民营经济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民营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发展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结合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就其制度建设和发展模式的几个认识误区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方向≠现代企业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市场内需的不足和中国的入世,企业之间市…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国进民退,政府权力无序膨胀之后,中国经济理念向市场回归。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体现了当前对经济问题的准确判断,中国面临的问题显然并非简单的需求不足,而是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缺陷,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中国企业普遍停留在低成本竞争阶段,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无法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规定,我国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其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规范意义上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授权部门单独投资设立,即股东只有一个,而规范意义上公司的股东则为两个以上.本文针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性问题作一番探讨.一、国有独资公司的立法渊源、性质和特点国有独资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股东一元化,这与西方国家的“一人公司”的特点相一致.“一人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产物,它同传  相似文献   

16.
董辅礽在《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撰文指出。证券市场在推进国企改革中作用有四:第一,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以往,国有企业都是国家独家投资设立的,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由于没有利用证券市场,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这种国有独资公司实际上与过去的国有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无法按照现代  相似文献   

17.
完善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独资公司规范运作的前提,也是国有独资公司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作出了新的规定,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架构新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仍是保证国有独资公司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在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职责、加强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充分发挥银行在治理结构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有大型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管理是关键。而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其重要性愈加突出。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战略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些探讨。一、战略管理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当前,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特别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严峻挑战。国有大型企业必须增强币场适应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公司”、“集团化”战略正是达到这…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大家议论的主要是国企及其高管的高收入、国企的效益以及“国进民退”。学术界对此的争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力挺国企与批判国企。人们关心国企的目的都是为了国企健康发展,为了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有资产(含国企)需要继续改革,其行为应当符合公有资产的本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中,为什么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原则?实施这一原则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有一个理性的思考。中国国有经济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必须“有过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