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红义  陈峰 《小康》2004,(11):44-45
随着公共管理硕 士(MPA)教育的兴 起,一些盛产高官的 豪门大学如清华、北 大等成为MPA考生 竞相追逐的目标。但 专家说,政界精英更 多并不出身于MPA。 名校启动MPA教育, 担子其实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2.
董伟 《就业与保障》2013,(Z1):19-2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2年12月18日发布报告称,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已经发生转变,能够接受更低薪金的岗位,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仍难以避免在就业和生活上面临诸多社会不平等状况。在此种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正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该报告依据于自2010年开始的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对象是12所高校(6所"985"高校和6所普通高校)约6000名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研究者试图了解2003年(第一届大学扩招后毕业生)以来历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生活状况与消费方式、婚恋与家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教育事业的最高殿堂——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世界上所有的大学几乎都感受到了竞争与发展的压力,迫切需要研究和采取合理的对策,以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高校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精神失落的理念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或者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或者认为大学精神内含着大学理念,或者认为大学理念内含着大学精神,这势必影响着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路。事实上,大学理念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理念的偏失是大学精神失落的根源。探讨大学精神必先讨论大学理念,要通过牢固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学术至上"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与民主精神,提升大学精神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露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81-182
进入21世纪,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发展机遇。各行各业对"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大学英语教师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必然要转型为ESP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国台办、四川省台办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2013蓉台大学生动漫夏令营"活动于7月18日至22日成功举办。此活动由台湾木铎学社和成都大学承办,活动邀请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20名师生与成都大学20位师生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上海交通大学之所以成为名校有三个原因,一是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二是有一批众望所归的名师;三是培养出了大批精英人才,对社会作贡献多多。本文我们就说说交大“从古到今”的名师们。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满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性条件,即:服务型的政府、有脊梁的大学、有力量的联盟。满足这三个前提性条件,既需要政府深化改革,推进职能转换,也需要大学自身作出变革,并需要"龙头大学"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4日至10日,13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和120所中国大学校长聚集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掀起了一场关于“高等教育未来”的“头脑风暴”。本刊采写编辑了一组专题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所大学有无特色是由一所大学的文化特色决定的。一所大学的文化特色,不是"自贴"或"被贴"的标签,而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其价值必须取决于对科学发展、人才培养做出的成就,并最终以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大小来鉴别。当前,一些大学文化特色的缺失令人担忧,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某些大学没有根据自己的校情准确定位,而更深层的原因是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缺乏教育家办教育,没有形成"人才至上、教学为先、名师品牌"的大学理念。政府和大学排行榜主办者以及大学自身,要担负起重塑中国大学文化特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0月11-12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口流动与跨界民族"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延边大学召开。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国家民委巡视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忠彩、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赵杰等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大学"这个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因"地方性"而被"曲解",影响了概念的实践力,同时在大众化阶段还有碍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地方性大学"因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的大学分类思想而异化,大学的分类理论是一种总结性"报告",而不是一种建设性"纲领"。"地方性大学"首先是"大学"然后才是"地方性",因此应以"科学研究"为抓手,建设大学应有的学术性文化,在发挥法律所规定的三大职能过程中因"地方性"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的大学。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大学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基因与历史基因的差异。在理解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及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大学模式。中国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治理必须牢牢扎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发扬"内圣外王"与"家国之治"历史传承的合理内核之上,紧紧抓住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当代际遇,以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辩证发展为逻辑起点,逐步推动学术权利回归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4.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学科优势集中、特色鲜明等特点,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一批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也需要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相关学科领域迅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双一流"建设中,积极融入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建设思路,着力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不断探索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施鹏  程刚 《前沿》2015,(3):10-14
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为学术观念、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和学术环境,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规则文化四种形态。在"求真育人"的本质价值诉求中,规范学生的学术思想与行为、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对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目标与功能指向的真实解读。鉴于此,应倡导并培育"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大学学术精神;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制度,形成学术立校传统;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整合,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形成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全面推进大学学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网上热议两位青年讲师的一起"划时代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国际期刊一次性撤稿70篇,此举震惊世界。最新报道:"井冈山大学12月29日决定,对该校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硕士钟华和工学院讲师、硕士刘涛伪造数据、制造虚假论文在国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公共服务改革的国际比较: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包逸之(TonyBrowne),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Carl Worker),亚洲公共行政网络AGPA秘书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分别在开幕  相似文献   

18.
张金梅  李潇潇 《友声》2009,(4):39-40
<正>4月20日,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与澳大利亚教育基金集团在对外友协友谊馆共同举办了成立"国际大学留学教育基金"签约捐赠仪式。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会长李小林、秘书长扈健怀、澳大利亚教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纵观世界各大学排行榜,科研学术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唯一评价标准。近些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背景下,如果有效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探讨研究型大学内涵的新路径,学界逐渐形成的认识是不再单纯以学术指标衡量研究型大学,而是逐步转向到以一流的教学学术水平来衡量研究型大学。有关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内涵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目前研究型大学教学内涵的把握;二是对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经验的研究;三是对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燕清  孙姗  梁荣武 《思想战线》2011,(Z2):402-406
当前我国正着手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鉴于此,研究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所面临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以及威胁(Threats)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关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