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三权分立"思想的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权力制衡制度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西方宪政危机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伯超 《中国法学》2006,1(5):180-189
西方宪政危机本质上是宪政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具体到不同宪政国家,其宪政危机的发生,则各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从世界近现代宪政史来看,宪政制度的缺失,国家权力秩序的失衡,国家权力的腐败,政治势力的恶斗,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不成熟等是导致宪政危机产生的主要因素。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深入探讨宪政危机的成因,对于寻求化解和预防宪政危机的有效对策,促进宪政文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同时受到君主立宪制实践的影响,是分权学说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和主要内容的理解,简要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张淑娟 《法制与社会》2014,(6):7+20-7,20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吸收了洛克的分权学说,借鉴了英国的政治体制,阐明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理论的渊源追溯、内容解读和意义阐释,意在找出该理论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诞生已有二百多年了,传入中国也已超过了一个世纪,但它并非历史的陈迹。作为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梯,三权分立学说的精义在于权力制衡。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模式探索的今天,应该在全面理解其内容实质与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在吸收、借鉴三权分立学说过程中的诸多固有观念,大胆汲取或移植西方成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模式,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宋皓 《法制与社会》2011,(9):278-279
宪政是近代西方社会的基本政治体制,也是近代欧洲大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欧美社会经济运行良好、人民福利待遇高。然而,宪政在欧洲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几千年古老思想的积淀。相对于欧洲大陆风风火火的宪政运动,中国却是态度冷漠。直到19世纪中叶,宪政思想才真正被介绍到中国。由于宪政在中国没有思想根基,且当时的宪政运动更是照搬西方现成的政体模式,最后以失败告终。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看到西方社会宪政制度的变迁,学习西方宪政的一系列成功的改革措施,来调整我国政府的结构、变革一些陈旧的观念,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
三权分立能实现权力制衡是分权理论标榜的基本价值。对于三权分立能否实现制衡,可以从理论到历史去分析。从理论上讲,由于三权分立的边界是由宪法划分的,三权划分需要明确的宪法条文标准,而宪法文本的不确定性使之成为难题,按照分权理论的逻辑,分权也可能导致专制的出现,这是三权分立理论的悖论,另外,在历史的实践当中,也没有出现过分权理论所期望的三权制衡,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都是权力配置的手段,仅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关键是看那种形式更能实现社会各种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说过:"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利,就必须用权利约束权利"。本文通过对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时代背景以及之前已经存在的分权思想进行分析,在全面理解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实质和理论贡献及其实践的基础上,从中获得启示,对我国的制度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民主前提下的一种治国理念,它要运用到治理国家上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宪政制度是一个体系,它不仅是法律制度,而且还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建设法治国家、宪政国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宪政制度的建设不仅要解决法律制度的问题,还应当考虑人文因素、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西方的宪政核心理念出发,揭示了孕育宪政环境的内部因素,并考察了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宪政发展轨迹,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宪政制度建设中应着重培养宪政基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魏宏 《现代法学》2003,25(3):161-167
本文认为 ,所谓分权体制 ,其精神实质 ,并不是国家权力配置的具体模式 ,而是将国家治理权划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分别赋予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 ,以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权力腐败。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 ,分权体制的具体模式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主权与国家治理权相统一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主权 ,一府两院行使国家治理权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宪政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它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现代的高度整合的结晶,是西方宪政文明发展的近现代形态。因此,要全面把握近现代宪政的内在本质、生成机制,必须深入探讨近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和发展的深刻的历史文化机理,从而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13.
Can legislatures effectively check unilateral executive power? One prominent and counterintuitive finding in previous work is that executives pursue unilateralism less often under divided government. While executives see greater potential policy gains through unilateral action during divided government, we argue that their likelihood of acting unilaterally depends on an opposed legislature's ability to retaliate. When polarization is high and majorities are marginal, executives are freer to act unilaterally given the difficulties legislatures have in statutorily responding. Unilateralism is also more likely when facing opposition if legislatures lack nonstatutory means of punishment, such as regulatory review. In the largest analysis of gubernatorial executive unilateralism to date, we use a new data set of 24,232 executive orders in the 50 American states between 1993 and 2013 to evaluate this argument and find strong support for its predictions. Thes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legislative policymaking capacity can influence the functioning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代表先进生产力,是“三个代表”的基础条件、根本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先进的生产力,也需要先进的文化。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享有者。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3,20(5):72-75
十六报告的指导思想渗透着一种强烈的唯物主义的历史意识,它既是一种立场,也是一种方法,其本质精神是“面向事物自身”,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它有三个基本维度:现实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并以社会历史本位实现三者的统一。基于这种历史意识,十六报告实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规划未来的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统一。认真体会这种历史意识,对于全面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六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意识使我们真正走向历史深处。  相似文献   

16.
罗晓军  薛波 《河北法学》2005,23(6):133-135
总结了美国宪法具有四个特点,即确立了有限政府原则、确立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实现了宪法的司法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分别就这四个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与英、法、德、日四国宪法的相应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对美国宪法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有限政府、宪法与法治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解释权主体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胜强 《政法论丛》2011,(3):99-105
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非常丰富的法律解释权主体的内容。在奴隶社会时期,王权之下由神职人员和司法官行使法律解释权;在封建社会时期,皇权之下以官府为主私人为辅行使法律解释权;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形式上由最高司法机关统一行使法律解释权。法律解释权的主体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并深受中国专制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a reflection about the division of powers between the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Member States. It focuses on the adventuresand misadventures of the principle of conferred powers in the process ofEuropean integration. Section I is about the initial vertical divisionof power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Section II is dedicated to ananalysis of the progressive erosion of conferred powers during the 70'sand the 80's. Section III refers to the slow return to the applicationof the conferred powers principle that started after the Single EuropeanAct.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撤检派"基于检察制度与"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不兼容的理由而主张撤销中国检察机关的建制,而"挺检派"虽拒斥"三权分立"的理念,但同时又笃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衡原则",并以此作为主张维护和完善中国检察机关的"理论根据"或"原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的前世今生以及是是非非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政权建构的原理和制度特色的精细解读,从中国政权建构的理念和政制上排除了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则认为应当另辟蹊径,为中国的检察制度建构更科学的"理论基础"或"原理"。  相似文献   

20.
孟涛 《法学研究》2012,(1):108-125
紧急权力法律制度是一种内在矛盾的组合,其古代形态是古罗马专政制度和中止一般执法活动制度,近代形态主要是戒严法和围困状态法,现代则以紧急状态和紧急权力的规范形式兴盛于全球。西方的法律与紧急权力理论有例外型和规训型两类,前者主张紧急权力居于法律之外,后者主张紧急权力应受法律的充分规训。法律与紧急权力共有五种理论模式:调适、例外法、惯常、政治动员和权威专政。除惯常模式以外,其他四种模式都在中国出现过。中国现行紧急权力制度遵循政治动员、调适和例外法三种模式,未来发展是建立融合政治动员和例外法模式优点的调适模式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