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镛堃 《公安研究》2001,(12):44-46
文章分析了当前福建省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和原因,认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要着重从如下方面狠抓落实:强化维护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完善改革配套措施,保障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严格把握政策策略,坚决依法妥善处置;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2.
杜敬东 《公安研究》2004,(12):54-59
在城市化进程中 ,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研究群体性事件 ,要在区域城市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 ,系统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诱导因素 ,强调依法妥善处置和采取综合性措施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1993年以来,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在迅速增加,呈现为规模不断扩大、主体日益多元、突发性增强、暴力对抗突出等特点。基于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原因,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五项机制”,即民意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预警顸案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总结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对今后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之一 :近年来我省群体性事件呈现新的特点 ,一是总量越来越多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 ;三是组织越来越严密 ;四是行为越来越激烈 ;五是情况越来越复杂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思考之二 :必须找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做到妥善处置。主要原因有 :改革力度加大、利益格局的调整 ,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客观因素 ;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根源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不法之徒乘机破坏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提出不合理要求 ,也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方面。思考之三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 ,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 ;防止矛盾激化 ;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 ;慎用武器警械 ;依法果断处置。思考之四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应对办法和经验、处置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公安机关进一步做好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对策;强调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多为人民内部矛盾引发,但对当前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影响。处置群体性事件一定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原则,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内部,避免引起大的社会震荡。  相似文献   

8.
常宏鸣 《公安教育》2003,(11):41-44
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以往,社会竞争加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暴露出来,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发生。社会矛盾的增多将会引发和导致群体性治安事件。从…  相似文献   

9.
傅贵葆  徐承伦 《公安研究》2006,145(11):55-58
湖州市公安局遵照中共湖州市委提出的建设法治湖州的要求,分析了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强化“四种意识”、坚持“四项原则”、树立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确定,我们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保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当前,如何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面I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泗友 《新重庆》2007,(10):30-32
群体性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扰乱社会秩序.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行为。它以数量多、涉及面宽、处置难度大、耗费大量警力和精力为特征.对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铜梁县公安局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处置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新的棘手难点和问题.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启示和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正确判明事件性质是前提;构建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是关键;建立群体性事件工作责任制是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核心。  相似文献   

13.
吴沙 《公安研究》2004,(12):48-53
广州市公安局针对广东省广州市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 ,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网络的整体效应 ,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有效控制局面和事态发展。从工作中得出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主要要解决机制不健全 ,公安的职能与处置权力之间的矛盾 ,信息不畅处置措施滞后等问题 ,树立维稳观念 ,建立有效的处置工作机制 ,明确处置策略 ,强化队伍建设 ,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孙永波 《公安研究》2013,(2):5-8,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益调整、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公共安全和经济发展大局,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充分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把握事前预防环节,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把握事中处置环节,及时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把握事后消解环节,防止影响社会稳定问题反弹,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反映。矛盾激化的外在形式主要表现为群众与群众的矛盾,群众与集体的矛盾,群众、集体与国家的矛盾。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为:矛盾的广泛性决定了事件的多样性;矛盾的尖锐性决定了事件的剧烈性;矛盾的共同性决定了事件的有组织性;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事件的反复性;矛盾的可变性决定了事件的可控性。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应以“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工作目标,以教育疏导为主,灵活运用行政、法律手段,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缩小影响、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防范群体性事件要从根本上、源头上消除事件发生的土壤和条件.作为公安机关,要通过完善处置预案;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分清是非,秉公处理,进一步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基层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对抗加剧、组织化高、突发性强、极易激化的特点,引发基层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多集中在利益关系、干群关系和党政干部工作方式方面。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改进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和化解工作,以较低成本化解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群体性事件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误区、成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略。  相似文献   

19.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显雷 《公安研究》2001,(12):50-53,83
从法治的角度判断群体性事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要从合法与非法、违法性质及程度、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原因与表现等方面分析。法律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将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与燃烧的机制一样:一是被歧视、被不公正对待的社会阶层(或群体、集团)的愤怒或挫折感的积累(即燃料的形成);二是激发群体性事件的意外事件或谣言(即火种)。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第一个重要原则是预防,即防止罢工抗议人群情绪失控、防止人群中出现暴力违法行为;第二个重要原则就是在抗议罢工人群出现暴力甚至与警察冲突时,要采取“擒贼擒王”、“网开一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