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戈尔巴乔夫以"公开性"和"民主化"为核心内容的"新思维"逐渐成为苏联党和国家推动社会改革进程的指导性思想。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宗教问题成为苏联社会持续的热点问题,"宗教热潮"与民族矛盾裹挟在一起的宗教教派冲突,不断搅扰着苏联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王大丽  ;吴廷俊 《传承》2010,(15):56-57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苏两国的新闻改革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对媒体所有制的改革上,苏联的新闻媒体由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实现了所有制的"变",而中国的新闻媒体一直坚持着全民所有,始终做到了"不变"。从文化内核、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所有制"变"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曹骏 《统一论坛》2013,(4):44-46
继谢长廷在香港与祖国大陆涉台智库学者举行研讨会之后,民进党中央高调宣称在3个月内将陆续举办9场关于两岸政策的“华山会议”。会前,外界高度期待它能激荡起民进党内两岸政策新思维,凝聚出民进党新的两岸政策路线,  相似文献   

4.
刘爱民 《前进》2004,(11):48-4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的领导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何在这种形势下贯彻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是企业党委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具有既是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者,又是两个<条例>的执行者"双重责任"和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双重身份"的基层党委书记,必须围绕要务抓廉政,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1)
正如果用视觉影像来描绘台湾现况,银幕上呈现的将是一幅由民众上街抗争、蓝绿混战、媒体煽风点火等所组合的图片,标题写着"台湾:进入内外交迫的乱局"。台湾正在大块地裂解。究其根本,应归咎于新当局意图改变现状所犯的两个错误:一是步伐太急,二是路线太偏。因为步伐太急,所以动作不稳,目标不清,致出师不利。譬如,为了急于推翻旧制,却忽略了之前的制度、政策与人事并非全属不合时宜,使得一连串的改革步骤,都走得颠簸而遗患无穷;为了急于淡化两岸关系,竟无视于两岸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的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前提条件。在苏联解体之前,戈尔巴乔夫先后抛出了"新思维"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新思维"本质是"民主化""公开化"及"多元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反社会主义、反苏维埃政权。"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推行使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丧失、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最终酿成了苏联的"和平演变"。苏联解体中的意识形态演变告诫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对西方的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童小溪 《思想战线》2011,37(4):82-86
学界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评价,一般都集中于在不发达国家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成败。然而,十月革命也产生了另外两个重要后果,其一是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非殖民化过程以及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推广;其二是促使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层面做出深刻调整,出现"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世界范围内产生的这两大历史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十月革命"直接或间接推动的。全面客观地评价"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应该包括对上述两个历史巨变的考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的简称,它是苏联传统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与这一模式有关。它的一些基本原则,至今还制约着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方向。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也是以这一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后,党内爆发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争论,看似是政策之争,实质上是路线之争和深层次的理论论争。其起因是苏联(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共内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定位不一,由此引发了策略还是战略,游击战还是运动战两大问题的争论,争论背后是中共内部对抗战道路、依靠力量、领导权、发展方向的认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随即被六届六中全会所"统一",毛泽东不仅在政策上主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由此争论作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阐释,共产国际选择了认可,而国民党则不然,这样就与中共的分歧愈加明显。事实上此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演变成国共独立领导下的各自行动,从这一点讲,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势所必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相似文献   

10.
在包容性强的法治经济制度影响下,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三者关系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未来,我国法治经济应在立法、司法、执法三个方面宽严结合,走出一条"刚柔并济"的法治经济路线。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使一系列的理论难题横亘在正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面前。我们把由"苏联解体"衍生的相互联系而不断涌现的"问题丛"描述为"苏联的理论丛林"。今天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模糊理解仍以各种"隐性存在"的形式作用着中国理论学者、社会精英,甚至人民大众的头脑,从而羁绊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进程。突破前苏联的僵化理解,运用辩证方法把握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穿越这一理论丛林,对于实现中国梦拓展中国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初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新的领导人适时地实行了苏联工作重心的转移,把领导的主要精力投放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苏共二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苏联进行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确了改革是苏联当前“极其严肃与重要”的任务,苏联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改革成功”与否,并把改革与“革命”二字划等号。但是,积重难返,尾大难掉,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有许多因素在阻碍着它进行彻底的改革,苏联领导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点。在他们看来,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思想认识方  相似文献   

13.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杨晋川苏联演变和解体是“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共产党内占主导地位的结果。“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改革”的思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改革”的目标模式和追求的社会理想。“新...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三年来,在全球经济发展呆滞、国内经济发展因结构性障碍而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的困难局面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维,打出了一组新经济政策组合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只要能够坚持反腐,坚持新思维下"顶层设计"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坚持创新,定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周敬青 《创造》2004,(2):33-34
某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两面人"现象,"两面人"在现实中表现出反差强烈而又鲜明的两副面孔:他们叫人困惑.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却沉溺于歌厅舞场,肆意挥霍;公开的场合自称是"人民的公仆",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却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写总结、做报告冠冕堂皇,嘴里说的是先进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却理想泯灭,道德失衡,利欲熏天;对上谄媚奉迎,奴性十足;对下高高在上、官气十足;"两面人"对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也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甚至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往往是他们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时事学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这条路线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这两个基本点,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唇齿相依的。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后,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改革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只有长治久安,改革才能成功。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不会迷失方向。反  相似文献   

17.
"四个全面"的提出既坚持了改革的政策,也实践着系统的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概括了"四个全面"系统改革的科学性,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系统逻辑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四个全面"的系统改革逻辑,描述这一逻辑的理论称为系统改革论。"四个全面"与系统改革论是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初,尼克松针对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撰写的《改革与新思维》,出了《1999:不战而胜》一书。与戈尔巴乔夫声称的“政治立场应当摆脱意识形态的狭隘偏见”,“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等主张截然相反,在尼克松看来,“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性的,但美苏之争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苏联想要传播共产主义和毁灭自由,而美国则想要阻止共产主义和传播自由。”他断言:“如果我们学会将遏制、竞争和谈判三者相结合,我们将在1999年之后有能力取得真正的和  相似文献   

19.
刑侦和派出所工作机制改革(以下简称"两制"改革)是当前公安改革的重头戏,各地都在积极地贯彻公安部的决策,慎重地进行试点探索。笔者认为,"两制"改革应树立起"改革要坚定,思路要明确,模式可不一,实效要注重,方法要探讨"的指导思想。具体讲,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双轮同转"的观念思想观念问题是任何一项改革工作的首要问题。要解决"两制"改革的思想观念问题,笔者以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提高一个认识,强化两个意识"。"提高一个认识",就是指提高对"两制"改革的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的认识。1997年是公安机关"机制建设年"、"公安改革年"。各地在"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五中全会对我冲击比较大的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六个坚持发展原则"的第一位,这和公共机构的《宪法》宣誓行为的象征意义是一致的;二是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我认为在城市管理领域实现"协调"和"共享"发展将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三是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必将加快构建依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