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青 《瞭望》1998,(17)
世纪之交:我们教给孩子们什么?本刊记者程青面向新世纪,局内局外人对教育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如今有中小学生的家庭,一天中最紧张、最起早贪黑的大概就要数孩子了。而且为了这么一个孩子,往往还要搭上父母甚至祖父母“陪读”。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这话已经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秉刚 《侨园》2014,(7):25-25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去美国前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很好奇。而到了美国才了解到,在美国,体罚或用言语羞辱孩子,都会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当事的父母为此还要受到法律惩罚。那么美国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要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更应该包括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所以,家长们从小教育孩子就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小孩有一天突然对父母说:自己以后想当清理垃圾的工人。如果是中国孩子说这话会被父母斥责没出息。  相似文献   

3.
人生隽语     
《民主》2017,(1)
正张志勇 :每个家庭必须发挥教育的正能量,要科学回答理想的教育是什么。都要为这种理想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尊重、理解学校教育,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并以良好的家风和学风给孩子以榜样引领。张贺: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相似文献   

4.
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城市家长中有91. 9%希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中小学生中有78%表示想上大学。而全国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999年为10%,即使按照教育部的扩招规划,到2010年也仅能提高到15%。在愿望与现实如此大的反差下,无论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绕不开一个焦点问题——高考独木桥越挤人越多。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初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  相似文献   

5.
体恤与包容     
正一直以来,人们都希望得到认可: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哪怕再叛逆,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着的;学生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员工在单位,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这些认可,安慰了一颗颗漂泊的心。但反过来,孩子不容易认可父母的做法,觉得生硬、过时,不适合自己;学生不容易体谅老师背后的深意;员工不会、也不喜欢去认可老板的做法。人的心理很奇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0,(30)
父母失职使孩子的健康教育和成长受到伤害,能否只给称职的 父母发教养子女的“执照”父母对孩子志向、品德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情趣爱好从根本上改变父母失职现象,亟须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素质 “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家庭教育的优劣,总体上取决于父母的素质,父母对子女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有人曾对一组世界级运动员进行了调查,要求他们说出早期对他们成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95%的人回答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具有几千年“养不教,父之过”传统的中国,失职家长不在少数。如今,智力投资已成…  相似文献   

7.
前一时期在浙江等地发生的中学生打死家长和同学的恶性事件,令人深思,也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下一代?要把孩子和学生引向何方?培养孩子成器,教育学生成长,这是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如何使少年教育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更与时代脉搏合拍,如何使之走出教育的误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夫妻离婚,其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一方,就成了单亲家庭。我国的离婚率在日益增长,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社会一再呼吁不要离婚,皆无济于事,而如何解决年余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一、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单要靠家庭,更多的要靠全社会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由家庭承担,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和文化程度。出生在父母素质比较高的家庭,相应的子女素质也比较高,出生在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子女文化程度也相应比较高。孩子的接入持物、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7,(25)
本刊记者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不用赘述。要说社会不关心中学教育,也失之公允。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家庭能同中学割断联系;几乎没有一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中等教育。在北京,重点中学不仅是孩子们逐鹿的目标,也是家长们为孩子奔竞的对象。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无处无时不可以听到关于中学与中学教育的议论。就此而言,中学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0,(30)
与父母相处时间太短,沟通太少,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居高临下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平等相待未必丧失父母尊严溺爱、娇惯和粗暴的后果一样,让孩子难以自立于社会真是“知子莫如父(母)”吗 中国人把“知子莫如父”常挂嘴边,到如今所谓“知子”已夹带了太多的水分。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心理闭锁”,二来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很快,许多粗心父母根本追逐不及。据对北京、上海市13~19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只有13%的孩子认为家长完全知道自己的心事,53%“略知一点”,23%以上的人认为父母根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一直抨击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几经反弹,至今仍在孩子们的叫苦和众多家长的抱怨中继续。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夕,记者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走访了一些省市主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校长、教师和家长。他们大多认为,中小学生不堪承受的压力难以减轻,根子在于应试教育还有很大的“地盘”。过重的负担是怎么加出来的孩子从学校带回的一封给家长的信,上面列举了“有益”的理由后,“希望每位家长能为您的孩子订阅一份《xx报》,接下来,孩子还要特别提醒一句:“老师说了,都得订。”老师的话对小学生就是真理。不少…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重压。很多孩子刚会讲话就要背唐诗、学ABC,稍大后,又被送去学书画,练钢琴,接下来的路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家长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做父母的把一切的希望都赌在下一代的身上,而且,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孩子那双稚嫩的肩头能承受得起这千钧重任吗?这简直就有点“风萧萧易水寒”的悲壮了。做父母的对孩子抱有一定的期望值,反映了当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这是一种觉醒和进步。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和天才的愿望是很好的,但是,做父母的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古今中外,神童和天才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将来都只能  相似文献   

13.
罗新芳 《民主》2009,(2):23-25
我国13亿人口中将近8亿生活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每个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公平教育。满足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成志 《民主》2008,(10):18-1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进城市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部分随父母进了城,大部分留在农村,形成了农村少年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们称之为“留守儿童”。根据最新资料统计,口前我国有“留守儿童”2300多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  相似文献   

15.
易杳 《瞭望》2000,(30)
许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却不懂如何使“铁”变成“钢”。父母投入的是时间与爱心,子女是否成才则靠他们自己有无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代,这都会是一个常新的命题。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则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率自然增长率都已进入较低增长国家行列,家庭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虽然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却因正确的教育观念急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尚未掌握,家庭…  相似文献   

16.
正新加坡政府重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未满16周岁的学生母亲都可以向新加坡政府申请陪读。当孩子年龄超过15周岁,在申请陪读资格时就会有被拒的风险。申请陪读的材料需要提交母亲与孩子护照前四页以及最后三页的复印件,母亲和孩子的照片各4张;孩子带有照片的出生证以及父母的结婚证(或离婚证);  相似文献   

17.
房向东 《各界》2010,(4):32-32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能折射出为人父母者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胡适和鲁迅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胡适希望他的孩子成为社会精英,“做最上等的人”;鲁迅则较有平常心,他在文坛行走多年,见多了正人君子们的种种丑陋嘴脸,看够了上层社会的堕落,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1,(7)
正【提案背景】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扎根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2亿多中小学生的80%在农村。占全国700多万中小学教师40%的民办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中举足轻重的骨干力量。然而,许多地方却长期拖欠着民办教师那为数不多的工资。今年初,辽宁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在短时间内下决心解决了民办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并以此推动尊师重教工作。 民办教师的工资来源要有稳定的渠道、兑现要有制度的保证,这是各级地方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如果其他地方都能像辽宁省这样从重视教育出发,千方百计使民办教师的工资兑现,乃至医疗保健、老有所养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而调动起民办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那么我国的新文盲就可能大量减少,义务教育的普及就会有希望。  相似文献   

20.
人生隽语     
《民主》2018,(5)
正黄震: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不要搞得孩子学业负担这么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强调,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实际上这是我们成才观念的问题。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好像只有学历高就是成才,大家都去念大学还不够,还要非得念名牌大学。我们需要对"成才观"有正确的认识,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让每个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当前,我们教育理念的发展还是不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