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缅怀革命先辈,最好的做法就是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12月4日,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80周年之际,当代广西杂志社一行4人和资源县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到位于老山界脚下的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等地,开展重走红军路、寻访红军遗迹、缅怀革命先辈等系列纪念活动,为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开展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展开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2.
正1934年末,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桂北,历经惨烈的湘江战役后,转移到越城岭(老山界)。光阴荏苒,80年过去了,老山界已经硝烟不在,但红军长征翻越崇山峻岭的壮举,伴随着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一直萦绕在广西史学界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心中。2014年8月1-3日,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贺州学院、桂林林校等单位的15名史学工作者和从事教育服务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我区“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和清明节连休,4月1日—3日,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通过今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的历史,我前后两次到红军翻越老山界古道清水江段局部和周边区域开展调研,并对一些文献展开了资料实证调研,收获了一些新的口碑资料。而在源头屯六谷地发现四座红军无名烈士墓,更了却了2014年8月我等进村开展调研未竟的心愿。4月1日下午,我从塘洞村出发到源头屯原屯小学校址,与村小学退休教师唐其德老  相似文献   

4.
正悲壮的湘江战役后,湘桂边境依然乌云密布,杀机四伏……在前往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路上,敌人布下10多个师的重兵防守,突破湘江之后的中央红军面临更严峻的生死危机。中央红军何去何从?"油榨坪会议"作出"中峰转向"的决定,挥戈老山界。这也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第一次改变行军路线。  相似文献   

5.
正五岭之一的越城岭,群峰连绵,巍峨高耸。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在湘江沿岸设立的第四道封锁线后,马不停蹄,翻越陡险惊心的老山界,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的苗乡侗寨中穿行,一路传播革命的火种,像催春的布谷鸟,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十二月十日,在夕阳辉映的傍晚,红军这支绵延十几里的队伍陆续到达龙坪村。龙坪是一个侗族村寨,密密匝匝地挤满了  相似文献   

6.
廖国一  付广华 《传承》2005,(2):10-12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曾三次途经桂北地区。第一次是1931年1月,邓小平率领红七军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前往井冈山经过全州、灌阳两县境,并在全州进行了休整。第二次即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进入桂北,时在1934年9月2日,他们在9天时间内长驱210公里,历经灌阳、全州、资源三县。第三次是中央红军途经桂北,于1934年11月26日由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桂北。红军在此进行了长征以来最激烈、也是最悲壮的战斗——湘江战役,而后翻越了著名的老山界,进军贵州。其问历时19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在桂北行程达296公里。红军三次过境给桂北留下了许多著名的遗址、遗迹和遗物。当然,最珍贵的还是倾注于其中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些东西都是极为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值得用于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7.
正80年前,长征途中的红军突破重围,跨越人迹罕至的老山界,获得了宝贵的休整。80年后,一支由当代广西杂志社、南宁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以重走长征路、寻访革命遗址的独特方式,梳理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将英雄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传承和弘扬。《当代广西》第16期《英雄火种,我们该怎么薪火相传?》一文正是这次活动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8.
正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取道今桂北全州、灌阳、兴安、资源等县,摆脱敌人围追堵截,顺利渡过湘江,翻越老山界,在八桂土地上书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今,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重新踏上这一片红色土地,仍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脉动——在长征精神的洗礼下,桂北人民在致富脱贫奔小康的"新长征"路上甩开步伐,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  相似文献   

9.
张秀芬 《长白学刊》2008,(6):113-116
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为方面军是红军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工农红军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红军的兵力更加集中,指挥更加统一,不但建立和完善了红军的组织指挥系统.而且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之后各根据地红军实行由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富源:经济发展前景美好被称为“滇黔锁钥”的富源,是红军长征进入云南的第一关口,红军足迹遍布全县十一个乡镇,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几十年来,红军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全县各族人民不断奋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基富  ;陈兴华 《传承》2014,(12):48-49
广西兴安千家寺红军标语楼是广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2月3日至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三、五军团和中央军委两纵队在突破湘江封锁线后经过此地,书写了一批红军标语。基于我国1956年才通过简化字的规范,那么红军标语中何以出现简化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3)
1930年,红七军三次进驻广西河池。河池红军标语楼是全国红军标语的第一楼,也是红七军军部宿营地旧址,是全国重点革命遗址保护单位。这里有红七军用黑木炭和黑石粉混合墨汁书写的56条标语和6幅漫画,是目前全国保存红军当年革命标语最多、最集中、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旧址。河池红军标语楼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的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3.
梁宝渭 《传承》2014,(12):4-8
湘江战役是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役,更是长征路上最悲壮的战役。在红军长征经过广西的这段艰苦岁月,红军在广西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留下的光辉印记永远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王惠平 《北京观察》2016,(10):78-80
正强渡大渡河的成功,为中央红军挥师北上打开了岷江上的第一个缺口,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扼杀红军的美梦。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史册中。经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能够流传至今的文物是很少的,而跨越千山万水、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报纸更是凤毛麟角。在纪念红军长征胜  相似文献   

15.
李德锐 《求索》2005,(9):198-199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场大战与恶战便是湘江之战。这次恶战红军损失惨重,它再次证明“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严重危害。也就是在这次惨痛损失中,广大指战员在反复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是红军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实际确立,在危难中挽救了党和红军,中国革命开始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湘江之战与遵义会议有着内在的逻辑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19)
正福建长汀中复村,当年红军从这里迈出了长征第一步。80年后,小村庄做大红色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嫁接起农村电商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小康之路。"红军长征第一村",开国少将涂通今题写的七个大字,在福建长汀中复村村头格外醒目。在这七个字背后,是中复村与红军唇亡齿寒、荣辱与共的鱼水深情。近年来,中复村通过做大红色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嫁接起农村电商,正焕发勃勃生机,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小康路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1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完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纠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战胜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以及制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为了反击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俄共(布)建立了强大的革命军队——红军。列宁在这一时期的实践中,阐述了党领导红军的思想。列宁关于党领导红军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党必须创建自己的红军部队。党的事业在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10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是军委教导师出征的第一天,6千多名红军告别了瑞金的父老乡亲,踏上长征路了。 三天前,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骑马来到军委教导师,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红军突围的决定,并向教导师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6,(18):28-28
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