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赖海江今年38岁,参加工作近20年,从走进北京燃气的那一天起他就给自己提出要求:一定要做最努力的那个人。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每一天他都全力以赴用心守护安全。高压管道是输送一定压力范围内天然气的管道,这种管道输气能力大,管道储气能力高,适用于长距离输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北京燃气集团一分公司走进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燃气安全课。"小明家出现燃气方面的疑虑,他应该拨打哪个电话呢?美羊羊说110,懒羊羊说120,喜羊羊说119,村长说96777,同学们,到底打哪个电话对呢?"一分公司东城一所朝阳门社区服务中心5S店店长王帅,通过播放用气安全视频、卡通PPT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浅出介绍了使用燃气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一位经验丰富的牧羊人,他非常熟悉周围不同草场的情况。哪个草场的草长得好?羊群最喜欢吃;哪个草场的饮水最清凉?羊群最喜欢喝,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有一天,牧人把羊赶到一个理想的草场。有的羊儿悠闲地吃着草,有的欢蹦乱跳做着游戏,有的咩咩地唱着歌儿,一片欢乐吉祥的景象。突然,牧人发现羊群中混入了几只野山羊。他暗暗高兴,决定不把野山羊赶走。  相似文献   

4.
张威 《工会博览》2014,(28):58-58
9月11日在会场门口,记者见到北京巴威公司集箱车间工人李学恒一路匆匆忙忙地赶到会场。一打听,原来他的胃病犯了刚从医院赶回来参会。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参加工会的代表大会心情非常激动,工友们选自己作为他们的代表,就要投好这庄严的一票,自己不舒服不能成为不出席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在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里,只要提起工会主席蔡凝,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职工们忙业务提高企业效益,他们个人的事情就由工会来操心.”2月初的一个上午,记者联系蔡凝时,她正准备去给员工“送温暖”.蔡凝说话直爽利落,给人的印象就像一团火,有热情,有激情. 在公司里,蔡凝是公认最忙碌的人.在她心里,始终装着一本账:哪个职工过生日、哪个职工谈对象、哪个职工生小孩,她都一清二楚.她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看、询、访、探”四步工作法,了解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地探索新的服务方法.她还根据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把职工分为绿、黄、红三类,标注黄色标记的,需要定期关注;标注红色标记的,则要重点关注,定期回访.  相似文献   

6.
名列前茅的"插班生" 马述民来到京海电厂并不是最早的,但他却是在最关键的基建时期加入的.此前,他在电力行业已经工作了十几年,凭借着勤奋好学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在乌海的电力行业里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了. 入厂后他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系列培训学习,到每个对口的兄弟单位"取经".每到一家电厂,他都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破解了很多技术难题.培训归来,电厂正处于紧张忙碌的施工期,设备刚刚安装,管道没有保温.虽然作业条件十分艰苦,但马述民却认为这是了解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好时机,他查遍了所有设备系统,甚至细致到每根管道、每个阀门.当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时,他总是紧追不放,把结构原理、设备容易发生的故障和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问个"底儿掉",并进行细致总结,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燃气集团燃气销售一分公司是一家从事管道燃气销售、用户管理的服务性管理型企业。目前辖有14个职能科室,7个基层单位,现有职工1197人。近年来,分公司工会在集团工会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本着建家就是建企业的原则,把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融入企业工作之  相似文献   

8.
<正>在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里,只要提起工会主席蔡凝,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职工们忙业务提高企业效益,他们个人的事情就由工会来操心。"2月初的一个上午,记者联系蔡凝时,她正准备去给员工"送温暖"。蔡凝说话直爽利落,给人的印象就像一团火,有热情,有激情。在公司里,蔡凝是公认最忙碌的人。在她心里,始终装着一本账:哪个职工过生日、哪个职工谈对象、哪个职工生小孩,她  相似文献   

9.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1):30-32
<正>透过个案,记者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富二代群体:他们也有与同龄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父辈有钱,他们有财富传承,他们大多奔向"企业家"的方向。5月2日,公司的一名男采购员要结婚,董铭可操心了,他不仅把自己那辆价值140多万的保时捷凯宴拿出来,还借了6辆名车,组成一支豪华的婚车队,为新郎做足了面子。这位年仅29岁的"少帅"  相似文献   

10.
"不花钱找工作,贴路费送岗位."今年,河北省怀来县总工会举办招聘会时,为大批农民工送去"贴心承诺". "我的岗位已经在电话里约好了,来到现场就是为了看看企业的实力."正在四处张望的农民工陆佳宏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单位,一边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出门打工不怕苦更不怕累,最担心的就是没找到工作就先花了不少钱,另外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就业信息."但今年不怕了,有了工会的‘两免三送’,啥都不愁了."  相似文献   

11.
正从走进北京燃气集团的第一天起,"责任"二字就成为邢琳琳的工作准则。她长期工作在生产、科技第一线,致力于燃气输配技术、自动控制、应急、防腐等关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开发了一系列城市天然气管道防腐蚀安全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管网防腐蚀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14年初,为了解决燃气调压箱大面积缺电无电造成监控盲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承认不足     
林肯尚未发迹时,是一个毫无名望的年轻律师。有一次,他为了一件重要的案件,赶到芝加哥。芝加哥的几位著名律师对他不但无欢迎之意,而且还以白眼相待。在他们眼里,林肯是一个轻、资历浅的小人物,写他打交道,未免有失身分。林肯如何对付他们的怠慢呢?他回到斯浦林非尔后对人说:“我从他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确实太浅,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侮辱的结果促使林肯更加努力上进,后来果然功成名就。而那些从前看不起他的人,却毫无进步。林肯把他们送给他的“轻视”当作一把梯子,步上青云。老罗斯福总统也曾多次受到朋友的嘲弄,那些朋友对他软弱的体格,时时加以嘲笑。这激起了他发奋  相似文献   

13.
一天,在珠市口中欣戴斯饭店门前,记者见到了正在等候客人的代驾司机赵师傅。他告诉记者,自己换了两次公交车赶到这里,一位姓方的客人打电话约了自己。说话间,酒店里走出一位满  相似文献   

14.
主席日记     
<正>在工会主席们曾经写过的日记中,可以体味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看到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物性格。2015年5月21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整天我都是在紧张和兴奋中度过的。公司铜玉铁路项目部"大干120天暨创建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活动终于如期拉开了帷幕。而且,不但局指挥部的陈书记来了,连局工会的王峰副主席也亲自从北京赶到项目上来参加了启动仪式,还作了重要讲话。听到他给予我们这次活动那么高的评价,我的心里砰砰地直打鼓。这是我  相似文献   

15.
张千帆 《南风窗》2010,(17):4-4
<正>据近日报道,新闻记者接二连三因报道地方负面新闻而受到权力和资本势力打压。因为没有哪个地方官员愿意把当地的丑事披露出去,让自己成为社会批评的靶子;无论是刚发生的"网上通缉记者案",还是2006年深圳法院受理富士康天价索赔记者案或2008年辽宁西丰县警察  相似文献   

16.
张明长得挺帅气,国字脸,浓眉大眼的、鼻梁高高的见棱见角,透着一股子精明劲儿.有句俗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张明则可以说"活儿如其人",因为他的工作干得很出色. 张明的日常工作是机器人组装调试.他现在是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公司工程部二科组装班的班长. 平时话语不多只顾埋头钻研 1995年,张明参加工作,十余年间,工作岗位曾一度发生变动,但作为一名青年技工,张明钻研技术的劲头儿始终如一、痴心不改,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是技术革新的领军人物,他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得到了公司上下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7.
"挺直腰,钻头垂直墙面,对准墙上画的记号."一旁的物业维修员靳小兵对记者喊道.一阵巨响,记者感觉到手上冲击钻发出的震动把颤抖从手上传到心上.看着旁边的业主,还是没有勇气往墙上钻,把冲击钻交到靳小兵手里后,记者伸手擦掉额头上的汗珠. 这是10月12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建工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体验物业维修员的工作时发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8.
我自诩是一名高级摄影发烧友,十年前开始玩摄影,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积蓄都用在了与摄影有关的工作中,常有作品见报.以前在部队时,我常喜欢带着照相机到战士们的营地去,把镜头对准普通的士兵,抓拍他们摸爬滚打,冲锋陷阵的精彩瞬间. 2010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北京市燃气集团一分公司工会工作,从此,我把镜头定格在一线职工身上.职工抢险抢修的现场、安全生产运行的现场、职工训练培训现场、看望慰问职工的现场、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的现场……都是我最常去、最爱去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方,我能够听到最真实的职工声音,拍摄到最真实而且最生动的职工生活.我喜欢用最真实、最鲜活的画面来展示燃气职工的精神风貌,从而记录燃气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宣传,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燃气,呼吁大家都来关注这项服务民生的燃气事业.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王主席可不容易了。他做事的专注度,让我们十分佩服。更别说在创新文体活动上,他提出的许多点子总让我们惊叹,好几个都成为我们的品牌活动了。但要说起知名度,他可就太低了。原因就是,他太低调,总是把出头的机会推给别人。"一听记者是来采访怀柔区泉河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王玉鹏的,街道工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按捺不住,先跟记者聊上了。这也成为记者对王玉鹏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20.
石破 《南风窗》2012,(26):58-59
这是一个当一个人应得的好处一直得不到时,突然有人给了他一小点本属于他的好处,他也容易感动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逻辑上已召唤一个把人们应得的好处拿给他们的时代的来临。你幸福吗?2012年,央视的惊人一问是"你幸福吗?"无数的学生工人、贩夫走卒被央视记者迎面拦住,问个不休。其实,这个提问中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幸福,那么"你应如何感谢政府(给你幸福)"?如果你的回答是"不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