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为认同即践行能力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践行能力培养最主要困境是知行不一。主要原因:理论认知的不彻底性、社会实践历练的缺乏、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媒体价值引导的偏失、激励评价机制的缺乏。应对策略:灌输与渗透结合,注重提高理论认知的彻底性;发挥社会实践的载体作用,注重行为的培养和强化;从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注重价值观教育的人文关怀;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注重外部的监督与强化。  相似文献   

2.
当有人问,你懂规矩吗?你应该反问,你几个意思?规矩,有形社会的无形魔杖。因为无形,所以内涵丰富。它天生正能量,也被嫁祸负解读。当规矩遭遇权力,往往带来一场好戏。权力对规矩又爱又恨。它需要规矩建立秩序,但又恨它对自己束手束脚。所以讲规矩追求正剧结局,但总是以悲剧垫脚。社会需要讲规矩,没有统一度量衡就没有买卖秩序。权力需要讲规矩,没有权力的循规蹈矩统一度量衡就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德育建设目标的综合确定德育的概念及特征。德育,即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德,即人的思想品德;育,即培植、抚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的总和,道德也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做人的规矩。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是以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道德则依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  相似文献   

4.
在"栅栏社会"里,人们用坏规矩的方式去寻求自由,好似缘木求鱼。它的源头,既可能是强权,也可能是那个不珍惜自由的社会。不论是从个人意义,还是在社会意义来说,规矩都维持着一定的秩序。所有组织和社会都自有一套针对"不规矩"的那些行为的"惩罚"机制。这些机制未必是强制性的,却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难以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道德     
昨天看电视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会议。人大代表厉以宁发言,说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两点是最基本的,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道德(大意)。听后,我颇有同感。当然,细究起来,不光是市场经济,哪一种社会形态也离不开这两点。这两点,一个是社会的规矩,一个是心理的规矩。心理的规矩在先,而社会的规矩在后。没有心理的规矩,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规矩。  相似文献   

6.
胡冰 《理论导报》2005,(6):17-18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规范,可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社会生活中需要经常调整这些社会利害关系,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本文试从分析公民道德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入手,以寻求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方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邵广侠 《探索》2006,1(5):83-86
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知识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反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们无视人的生命需要。当前,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8.
于丹 《当代贵州》2014,(6):65-65
正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原来国家管理模式下执政理政理念的扬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整合社会思想政治意识、规范社会思想政治行为的历史使命。在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需要从注重培养大学生服从政府管理向注重培养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体系的内涵拓展;从注重政治理论的灌输向注重指导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从注重培养政治人向注重培养社会人的内涵拓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原来国家管理模式下执政理政理念的扬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整合社会思想政治意识、规范社会思想政治行为的历史使命。在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需要从注重培养大学生服从政府管理向注重培养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体系的内涵拓展;从注重政治理论的灌输向注重指导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从注重培养政治人向注重培养社会人的内涵拓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大小、强弱与其本身素质息息相关。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所有特性的总和,又是适应环境的特有机制,因此,它是由环境不断改变着的。通俗地说,人格是做人的资格和品位,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心理成熟的结果,它是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对社会有影响,一个人的腐朽与没落对社会也有影响。在历史上,无数革命家曾用人格的力量唤醒劳苦大众,为全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当今社会许多优秀的改革者也曾用人格的力量感召亿万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工作;更有象包起帆、徐虎、李素丽等在平凡岗位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正>规矩,本意是指校正方圆的工具,后引申为标准法度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国家、社会、家庭、个人不同层面的规矩。这些规矩包含了法律的、政治的、道德的、习俗的等各方面规范和约束。正因为有了规矩,人类社会才得以正常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司春燕 《理论学刊》2012,(11):98-101
正义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正义之所以为人人所向往,是因为它满足了或反映了个人或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基本诉求或需要。正义既是衡量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标准,也是检验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否正当的评价尺度。个人与社会对法律的理性需要根源于他们实现正义的情感需要。正义,是与不正义相对而言的,是为人及人类社会所珍视的一种价值目标或评价标准,是在价值主体(社会全体成员)和价值客体(个人的行为或社会制度)之间的评价和被评价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规矩",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啥强调守规矩呢?是因为在我们党内,有些同志不守规矩的现象有所抬头,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地方还很严重。少数同志之所以不守规矩,从根本上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政治信念发生动摇、政治行为出现偏差。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长年累月的养尊处优环境中,对党和人民忠诚程度减少了,个人思想与行为变得浮躁起来,就不那么守规矩了。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思想、实践行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功能,包括认识、宣传、组织、沟通、凝聚、教育、转化等,是一个层次复杂的功能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其基本功能主要表现为思想导向、政治定位、能力开发和实践调节等。本文仅就其能力开发功能作一简要论述。无论是思想导向还是政治定位功能,都还只是使人的思想行为活动处于思想层面,只有能力的作用才可能使人的思想行为活动变成现实。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而又潜在于人的内部,并在同客观事物发生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是个人为满足自己改造世界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社会也是整个自然历史的组成部分。而人,一经产生又有其独立的交往行为,个人生活于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和他物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这便是交往的产生。"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王孝哲 《求实》2000,(3):39-39
道德本身乃是“软”的。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靠个人“自律” ,即个人凭着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 ,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 ,来处理同别人的关系以及同社会群体的关系 ;二靠社会“他律” ,即社会舆论评判某种行为合乎道德或者不合乎道德 ,予以肯定、褒扬或者否定、贬责。显然 ,这样的“自律”和“他律”都是“软”的 ,因为 ,假如一个人道德观念淡薄 ,素质较低 ,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硬是要做出不道德行为 ,又对社会舆论置若罔闻 ,…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逐利动机中包含着破坏社会信用秩序的倾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必须建立在完备的信用体系之上,需要以信用秩序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市场经济的健全取决于信用体系的完备程度。只有当一个社会建立起了完备的信用体系,市场行为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成为有信用的行为,市场主体也才能够在诚信原则下作出行为选择。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中是包含着诚信要求甚至诚信原则的。因为,遵从诚信原则的行为,往往能够赋予市场主体在持续的竞争过程中以优势地位。而现实情况则大不相同,市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以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合理正当适度需要的满足才是幸福的真谛,既要注重物质幸福,又要注重精神幸福,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幸福追求目标,把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统一起来,劳动创造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源泉。高校应通过开设幸福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幸福文化,实施关怀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无数事实证明: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党员干部只有时刻远离"红线"、不触"底线",锻造政治品质、培养规矩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在实践中擦亮行为底色,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补足精神之"钙",锤炼信仰定力。人无信仰则无魂,无信念则无向。一个人信仰信念坚定,才能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李大钊坚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一种信仰之心;夏明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