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湄潭县以建设成为"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为目标,走出一条农业县的改革发展、科学发展之路。素有"云贵小江南"、"中国茶城"美誉的湄潭县,立足县情,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坚持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城乡统筹,以建设成为"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为目标,走  相似文献   

2.
正摘录:贵州之贵在山地,贵州之美在山地,贵州之特在山地。唐代诗人孟郊称赞说:"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设想这么一个小城镇:它远离城市的喧嚣,依山傍水,小巧宜人,田园气息浓厚;它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情,或许还有些厚重的历史渊源,独特的风土人情。它既是山水城市,又是绿色小镇,既是美丽乡村,又是和  相似文献   

3.
"两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蕴含着发展与环保是有机统一整体的理念。在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上,"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共生逻辑,对于乡村振兴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践路径上,以"两山"理论引领乡村振兴,要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坚持"三治融合"共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理念重塑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以"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振兴的实现,从而为乡村振兴赋予绿色发展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一排排青砖黛瓦、林木葱郁、干净的水、平整的路,放眼望去,这如画一样的场景,是凯里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凯里市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在一线、做在乡村,始终坚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顺应农民需求的富、学、乐、美,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覃淋 《当代贵州》2022,(13):4-7
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一场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使命的"绿色战役"正在黔中大地全面展开。一场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使命的"绿色战役"正在黔中大地全面展开。这一年,贵安新区的山更青,水更净,乡村更美,生态城市效应更凸显,"开门见青山,推窗见绿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从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相似文献   

7.
正做好大生态文章,关键是要做好融合,让生态建设与产业、文化、民生、旅游等深度融合,让生态投资成为有效投资,一曲"大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交响曲奔腾黔中大地。作为首批生态文明国家级试验区之一,贵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生态"理念有了大量具象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大龙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三三制"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业园区基层党建的完整工作链条,促进开发区基层党建的科学化运行。短短一年多时间,作为国家级循环改造示范园区、贵州省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贵州省十大样板示范园区、贵州省示范小城镇的大龙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喜人成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舞阳画廊""龙城五韵""清水塘杨梅村"、九龙湖侗家农旅一体化园区等多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形  相似文献   

9.
地处浙东革命根据地的绍兴市平水镇,在探索经济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形成了"红色引领与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以党建为基础,以基层党组织为支撑,在领导干部带头下,以红色资源为动力推动绿色发展。"红色引领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模式使得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同时发展了生态旅游,"红+绿"发展模式开花结硕果。革命老区应充分发挥"红色引领与绿色发展"的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抓基层党建创新力,以绿色发展振兴乡村,以红色引领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农业园区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又是一个小公园;既是一处旅游景区,更是引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以来,息烽县把农业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城市公园、全域旅游和大扶贫有机融合,全局规划、统筹推进,闯出一条"农旅联动带动精准脱贫"新路子。大景观刷新园区"颜值"  相似文献   

11.
正安顺市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坚持生态优先,不断促进产业和生态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经济,实现城乡生态与民生福祉的双赢。青山满目,碧波荡漾,清风徐来,有着黔中腹地美称的安顺正徐徐铺开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2017年,安顺通过省级森林城市评审,同年获评"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2018年2月,镇宁自治县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  相似文献   

12.
正安顺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正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初夏时节,安顺大地绿树成荫,万木峥嵘;蓝天碧水,清新怡人;绿色产业,活力四射。逐梦绿水青山,安顺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厚植绿色屏障,推进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发展生态产业,"锦绣黔中"盛景正在显现。如今,放眼安顺,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现。  相似文献   

13.
正孟夏时节,漫步凉都,青山苍翠、天蓝水碧,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六盘水这座曾经的"江南煤都"正因生态建设而璀璨绽放。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绿色凉都"新名片。六盘水这座被108个山头环抱的山城,经多年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从最低时的7.55%增至56.94%,别具特色的峰丛湿地城市景观轮廓已现,"大生态"基础正不断夯实。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六盘水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5,(12)
<正>2014年10月以来,《党建》杂志、党建网开展了"美丽中国·文化乡村"和"我当宣传委员"有奖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美丽中国·文化乡村"共收到来稿500多篇,"我当宣传委员"共收到30018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永清县龙虎庄乡紧紧围绕永清县委"百年农村、度假标准、田园风光、现代产业"的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厚植绿色优势、培树特色产业、深挖历史文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业文化旅游互相结合、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吴桂林 《江淮》2012,(8):29
近年来,围绕省委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和县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带动,走出一条建设美好乡村的特色之路。规划引领,创建美好乡村出台了《和县"美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按照"抓点、连线、成片"设计规划,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点上做"盆景"。按照差异化、风格化要求,围绕错位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石山新村、林海生态园、  相似文献   

17.
高环 《奋斗》2014,(1):31-32
正"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是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为林区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科学定位。两年多来,伊春市恪守"两个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林下经济、园区经济和绿色矿业经济"三篇文章"同步做,努力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保护,推动林区逐步走上了一条生态功能日益彰显、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的绿色崛起之路。做活"林下经济"文章重新审视林业经济。林业经济是林区生产建设活动和林业再生产各环节经济关系的总称。包括培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9月22日,晋江市召开建设"美丽乡村"动员大会,出台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三类建设模式、四个实施阶段、五个工作层级和六大系统工程,吹响晋江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三类建设模式。对全市389个村(社区)按改造建设区域是否位于城市(镇)建成区内,是否纳入城市(镇)建设范畴进行分类,分为"城中村"、"城郊村"和"郊外村"等三类建设模式,针对不同的模式采取  相似文献   

19.
正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的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天府四川也只有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出台后,"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在四川落地生根?如何让"绿色"成为美丽四川新常态?下一步会有哪些工作部署?权威人士给予了相关解答。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示,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殷殷嘱托,响彻黔中大地!"十四五"时期,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生态引擎"贯穿始终。新型工业化的"车轮"滚滚向前,要利用好绿色生产方式这一"润滑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关键在于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以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为例,该基地如今已成功向产品绿色化和生产自动化转型。工业化进程中澎湃的绿色动力,是贵州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