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石家庄市青园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76栋楼多是多层住宅,有4000余户共1万多人,老人多年轻人少。这样一个典型的大杂院,情况复杂,没有物业公司肯来,而59家产权单位中的大部分也陆续退出了对小区的管理和服务,自行车丢失、房门被撬时有发生,脏乱差问题困扰着小区居民。  相似文献   

2.
老,当益壮     
正跳伞、攀岩等刺激运动看似是年轻人的专利,殊不知老人们也照样玩得转,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抛开"老态龙钟"的刻板印象,可不要小瞧了这些老当益壮的老人们!  相似文献   

3.
让座种种     
夏康达 《党课》2010,(12):120-121
最近报上热议公交车上老人给年轻人让座。作为个案,身体比较健康的老人,给有特殊需要的年轻人让座,其实是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年轻人虽有需要,但不好意思接受父辈的老人让座,便互相推让,也是人之常情。但我关注的问题却在相关报道中找不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正四月,春光明媚,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每天早上,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沐恩小区的活动中心,有的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身体;有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晒太阳,聊天、拉家常,不时发出会心地笑声。年轻人或在附近企业上班,或在本市打工,新生活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新期待。这个小区离星海湖3公里,距离大武口区不到5公里,起名为沐恩小区,其寓意就是  相似文献   

5.
拍案惊奇     
舒炜 《廉政瞭望》2013,(4):40-41
●另类让座日前,在郑州,公交车上一女孩没让座,遭一名老人揪头发殴打。此后,另一群老人则举牌号召为年轻人让座。一名老人让座给一名年轻女子:"姑娘,你坐吧!"女子有些不知所措,连忙推辞。两人谦让一阵后,女子坚持不坐,老人也站在座位旁,此时车厢内站着约20名乘客,无一人敢坐下。◎夏末点评:老人不是为了羞辱年轻人吧!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幸福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个年轻人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城市“寻梦”;他们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在村口守望。这些孤独身影,就是他们留守家园年迈体弱的双亲。留守老人们在农村是怎么生活的呢?谁来关怀、呵护这些老人?  相似文献   

7.
恩比爱长     
有一对年近八十的老夫妻,两个人都已疾病缠身,但他们始终相敬如宾。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进走出,令年轻人羡慕不已。有一天,一群年轻人忍不住跑到老人的家里,向老人求教爱情的秘诀。老人平静地说:"我们相伴几十年,最深的体会是要互相尊重和照顾,很少想到什么是爱,即使想到了,也是彼此之间的恩情。"  相似文献   

8.
陌路亲人“坏了!我的包没了!”在石家庄长途汽车站,一位刚从深州市乘大巴车过来的老年妇女焦急地喊道。与老人同乘一辆车的一位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年轻人听到后,急忙对着刚下汽车的旅客们喊道:“有谁见了老人的包吗?”旅客无人应答,四散而去。年轻人却没走。当他知道老人准备坐火车去东北,因为包丢了已身无分文时,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领着她来到火车站,帮她买了车票,又给了她300元钱。老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9.
正谭敏在1月17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文章介绍说,最近,杭州市最大的共建民营养老机构——滨江绿康阳光家园住进了8个年轻人,他们每个月完成至少20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就可以抵扣相应房租。对于年轻人来说,到养老机构居住并提供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可以获得房租优惠;对于老人  相似文献   

10.
晓泉 《廉政瞭望》2011,(17):6-6
作为一名在体制内杲了近30年的“老人”,同时也是一名现在“体制内年轻人”的母亲,看了贵刊文章《单位里来了年轻人》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11.
你急什么     
前几年一伙人去四川旅游。他们去的是稻城亚丁一带,在一条小路上匆匆行走的时候,为了超过前面一个慢吞吞走路的老人,不小心碰了老人一下。老人边让开边说:“年轻人,人一辈子都朝着黄泉路上走,你急什么?”  相似文献   

12.
公元1925年。四川省岳池县城关大北街,一座朴实的平房宅院内。 一位行将走完生命历程的老人,对守在病床前的年轻人作了最后的嘱咐,并伸出颤巍巍的手,交给年轻人一枚光彩熠熠的玉佩…… 老人是岳池县著名藏书家陈瑶圃。年轻人是他的孙子陈树棠。 陈瑶圃是岳池县当时最有学问的读书人,他一生视书如命,酷爱收藏,多年来积累了各类书籍上万卷。为了收藏这些书。他省吃俭用,将宅院内的五间住房改作了藏书室。起名为“瑶圃书斋”。他深信宋  相似文献   

13.
感受财富     
有人说有钱便拥有财富,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有许多除金钱以外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好好地珍惜。 年轻是财富。一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 100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儿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1000万元,你愿意立刻就死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1000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健康是财富。在为一些朋友英年早逝惋惜时,更多的人悟出…  相似文献   

14.
王剑  胡坚  毛伟 《党建文汇》2011,(6):35-3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离乡工作。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想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样的老人被称为“老年漂”或“漂族老人”。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组视频,视频的主角不是那些衣着光鲜的年轻人,而是头发花白、满脸褶皱的老人,他们拿着刚刚拍好的照片,笑得格外灿烂。很多网友看完视频后,纷纷点赞:谢谢你,让我看到老人也能笑得这么美!  相似文献   

16.
1938年夏天的福州,骄阳似火。古树苍苍,一派幽静的双虹小学里,来了个年轻人,要找这里的老师郑挺。郑挺当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队长,正以双虹小学老师身份作掩护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这个年轻人找郑挺做什么?难道他也要加入共产党、参加抗日?当时的年轻人现在已87岁的老人黄扆禹告诉我们其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一段岁月,刻骨铭心;一种精神,昭示未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专程走访了省会七位德高望重的抗日老战士。这些当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今天都已是耄耋高龄的老人,他们有的依然精神矍铄,有的长卧病榻。然而,遥想当年,几位老人都神情激奋,我们仿佛又和老同志一起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听他们讲述每一个故事,都惊心动魄,可歌可泣,让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8.
正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昌邑市柳疃镇西付村大傅家公园里楼台亭阁、九曲长廊,聚集着听戏下棋的老人,漫步闲聊的年轻人,还有追逐玩闹的孩子,到处是一番热闹的景象。"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没事来公园和老伙计下下棋遛遛弯,咱过的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哩!"西付村73岁的付恩纯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一旁打太极拳的老人接过话茬:  相似文献   

19.
打开天涯社区网站,还能找到一条发表于2014年6月6日的帖子,题为《留守老人的饮水之困》,详述了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窝沿乡大榜村的饮水困难.大榜村土地贫瘠,很多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老人们留守在家,每逢干旱,就要翻山越岭去挑水喝.建一口蓄水池,是当地老人最大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正>前些日子,去了南方农村采访。在两个村子里,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农村模样。一个村里,看到的都是老房老屋老人,年轻人全部已经"出走",有的远赴他乡讨生活,有的陪着孩子到县城上学去。留守老人们全部的闲暇时光就是枯坐电视机前,只有房前屋后来回觅食的小鸡,才能让人感受到些许生机。另一个村子,刚到村口就已经听到孩子们大声的笑闹,村子里面,房是新房,路是新路,各家各户都有年轻人在忙碌。虽然季节已过,但那满塘的荷叶和苗圃里的葵花,好像讲述着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用心地在经营着生活。虽然境况不同,但两个村庄都是那样的真实又鲜活。只不过后一个村庄的样子,于我们稍微有些陌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