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治·沃·布什竞选时关于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而非“战略伙伴”的定位,一度引发关心中美关系发展人士的担忧,也引起中国一些战略家的警惕。大洋彼岸的战略家特别是一些久负盛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可能体察到中国的忧虑,不时为中国“排忧”,认为布什将实施一项“积极的”或者“出人意料”的对华政策者亦不乏其人。两种判断,意义迥然不同。在布什终于成为白宫新主人后,如何准确把握美新政府对华决策的主导性思维,是我们判断21世纪初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参考。亚洲谋划中露出的对华政策端倪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是防范欧亚大陆出现“挑战美…  相似文献   

2.
布什连任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没有成为这次美国总统选举炒作的对象,反映了美国两党对华关系上的稳定共识和中 美关系日渐走向成熟。布什在新任期将继续寻求同变革中的中国发展"建设性关系",把 中国定位为非敌非友国家,同时仍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挑战对手"。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将 面临美国对伊朗和朝鲜可能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台湾海峡可能的战争与和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台湾问题尤为突出。当前台湾的分裂主义有日益猖獗之势,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会任其发展。而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美国不会不插手,因此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就成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一个极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美英关系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时的国际格局和美国在统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外部形势与当今的国际格局和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面临的外部形势大体相似。因此,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进行研究并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新变化与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及其对中国带来的新挑战。本文认为,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涵和实质却正出现重大变化,包括中美关系的背景和主题发生变化、战略重要性上升、深度和广度同步增强及美国对华战略正在形成新的框架等。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美两国战略观的转变及国际大背景的变化。中国主动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今后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将面临如何适应美国对华战略的新变化、如何面对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如何把握美国国内政治社会生态的新变化等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5.
布什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执政一年间,美国对华关系的基调出现了三次重大变化执政伊始,美国方面刻意强调两国间的"战略竞争关系";鲍威尔访华时,向中国方面表达了发展"建设性和合作性关系"的愿望;布什在出席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进一步宣称要在两国之间寻求一种"坦诚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与此相顺应的是,中美关系在一年间也经历了从紧张到松动再到改善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评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入主白宫一年来,美国对外战略迅速进入调整期。为摆脱布什时期的战略困境而寻求在伊拉克、阿富汗脱身的战略选择;由强硬转为软硬兼施对待"失败国家"和"潜在对手";战略重心东移;缓和美俄因俄格战争导致的紧张关系;加强多边主义在外交与战略行动的运用。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已经显现出不同于布什时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内涵,在恢复西方社会对美国的好感和信心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这种调整的深化,未来伊朗、巴基斯坦局势有可能取代阿富汗成为美国的首要关注。对中国依然实行结构性矛盾的政策,售台武器、西藏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布什连任总统后,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需要作出诸多政策调整。其中重要的议题之一就是美国如何处理与国际组织、国际机制的关系。更确切地说,就是布什政府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做出何种调整与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美国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的背景下,面临美国大选和中国领导层变动的中美关系正经受着新一轮的考验.中美关系不仅要有共同利益也需要建构新的理念框架;双边关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美国友华社会基础缺乏的状况,中国亟需打造美国友华社会;中美经济关系在相互依存加深的同时负面因素增多;双边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中发展最慢、最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两国都有太多的理由,把发展坦诚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作为双边关系发展的目标,同时有必要加强国内政治领导,多强调双边关系中的积极面,从而应对未来数年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战略构想”是为了应对世界大变局,替代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保持有利于美国的地区战略平衡。其主要特点包括:在“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美国优先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加强印太地区联盟和伙伴体系;构建“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合作机制”;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关系。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将增加美国联盟体系的内在矛盾;美日澳印四边形安全机制面临印度弱角问题;“印太战略构想”目标与财政资源不相称;战略目标之间自相矛盾。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构想”将进一步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竞争性;向美国的盟国和伙伴国发出错误信号;有利于日本加强自身军事实力和扩张海权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29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拉美国家中左派上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课题组召开了“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拉关系走向及美国对拉美政策调整”研讨会。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研讨会。课题组成员贺双荣、李江春、孙洪波、周志伟和谌园庭分别就“布什执政以来的美拉关系”、“从布什访问拉美看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基什内尔上台后美国和阿根廷关系”、“从布什访问巴西看巴美未来关系”、“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拉美国家的反美联盟及反美联盟能走多…  相似文献   

11.
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表明其近年来对外战略的调整在美国内得到认同。这一战略将在布什第二任期内得以延续。未来几年,美国将会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加大投入,同时也将遭遇诸多阻力。中美关系总体上可望保持稳定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美国大选经过一场闹剧式的混乱,终于尘埃落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成为21世纪美国第一任总统.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大选结果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21世纪中美关系的前景会怎样?本文对以上三个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作了述评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进程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基本共识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威胁与挑战,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是当前头号威胁;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并以美国的信念、原则改造世界.在具体议题和对外政策模式上,两党候选人分歧明显民主党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朗直接谈判,共和党主张美军继续留在伊拉克,强化对伊朗的多边制裁;民主党强调通过加强联盟、运用多边合作方式推行美国外交政策,挽回美国的国际形象,共和党则突出重振自身军事、经济力量的重要性,维持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风格.在本次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政策方面仍将保持"沉默状态",中美关系也不会列入下届美国政府最紧迫的对外关系议题.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执政与美国对华政策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朗普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但双方并未就两国关系的定位和框架达成共识。随着特朗普政府内对华强硬派影响力的上升,中美关系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正面临严峻挑战,两国关系的竞争性在强化和扩大,在此情况下,如何管理和引导竞争是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从更广阔的视野看,美国对华政策正在进入新阶段,与中国的力与势之争是这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维持对华力量优势将是未来20~30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关切。这一重大变化对中国的对美政策提出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特朗普的执政,美国内外政策变化可能给中美关系的环境、议程和互动方式带来新变化,双边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但是中美关系不可能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演进,既有的架构和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关系的未来走向。与过去相比,今天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强的战略运筹能力,应该争取使"相互调适型"成为两国间互动的基本模式,以经贸关系为抓手,发展务实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要谋求提高中美关系品质,使双边关系发展更好地体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其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特点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将取决于其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获取的政治资本、外交团队组成及个人政治遗产目标,调整内容则表现为中东与亚太并举,并试图兼顾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加强并借重盟友、重视多边外交平台,既为复苏经济创造条件,又把有限力量集中于对付最主要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走势不仅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而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势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钱文荣 《亚非纵横》2009,(4):1-4,16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新亚洲战略与布什虽无本质区别,但有若干重大调整:战略重心东移更加明显;提出"双管齐下战略";加强对多边机制的重视和支持;战略内容从注重安全变得更富于综合性。按照这一调整,美国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了与盟国的同盟功能;将反恐重点转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密切与东盟的关系;提升中美关系的战略地位;应对朝核问题。其战略目标仍是加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印尼政策历来缺乏一个稳定的基础。如何判断苏加诺政权的性质并据此制订美国的政策,始终是困扰美国决策者的一大难题。进入1960年代后,高度紧张的地区局势与苏加诺激进政策更是构成了对约翰逊政府政治与决策资源的挑战。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性质和对外政策意图判断的演变,是促成约翰逊政府改变对印尼政策的重要环节。这一认知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苏加诺间接挑战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苏加诺蓄意采取了与美国为敌的政策;苏加诺与共产党国家结成了针对美国的政治联盟。美国的政策也相应由促成印尼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转向削弱苏加诺政权政治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美国而言,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使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在美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及可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正日益引起美国各方的关注,并可能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大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的调整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东亚政策的调整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调整的内容包括,巩固与东亚盟国的关系,重视发展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而调整与中国政策的关系,无疑是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奥巴马政府对东亚政策的调整给中国外交政策带来了挑战,但如果处理得当,机遇明显大于挑战: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实践和规则的制定;为中美合作创造拓展更多的领域、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