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煞星”作为湘赣省委书记、军区政委兼司令员,陈洪时的叛变,象大地震那样撼击人心,象堤坝撕口那样引起连锁倒塌。就在谭余保于棋盘山组织临时省委、重新布置斗争的会议期间,令人震惊的坏事连连发生。先是莲(花)安(源)萍(乡)中心县委苏维埃主席尹学鉴杀害了在那里指导工作的省苏维埃副主席刘燕五后,公开投敌。接着,现任临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周杰带着老婆逃下山去。周杰是棋盘山会议后直接从山上逃跑的头一个重要人物。周杰任过湘赣省军区参谋长,红五团团长,对于临时省委机关及红军游击队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陈洪时投…  相似文献   

2.
《湘潮》1986,(1)
湖南省《峥嵘岁月》第一集《陈毅同志寻找湘赣游击队》一文中说:“谭余保同志知道陈毅同志来了……。早几天,有一个叛徒送进一封信来,说陈毅同志要来见他,谭余保一声令下‘拿下斩了!’这叛徒还未来得及分辩,人头已经落了地。”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以谭余保为首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曾于1936年5月至12月率部在宜春县南部的洪江乡古庙村境内瑞庆塔(地名)驻留了6个多月。这一史事,未能引起党史、军史界应有注意,一些史书中对此记叙或不详,或缺。为此,我们特就近年来征访的史料,对湘赣临时省委在宜春活动的史事作一补遗。 (一) 湘赣临时省委转战宜春的前因,要从棋盘山会议说起。 1935年7月,湘赣省苏主席谭余保在莲花县棋盘山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这是在原省委书记陈洪时叛逃后,为挽救湘赣苏区斗争危局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产生了以谭余保为首的湘赣临时省委、湘赣省军政委员会和游击司令部,重新组建了核心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4.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加强军事“清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妄图捕杀项英、陈毅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北山事件”就是敌人利用叛徒龚楚破坏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指挥机关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5.
曾建荣  黄春乐 《湘潮》2022,(11):52-53
<正>红六军团西征后,留守湘赣边的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在优势敌人的凶残“围剿”下,遭遇重大损失,与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1935年6月,省委书记陈洪时等人叛变投敌。7月初,在棋盘山成立了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由项英为书记,陈毅、曾山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负责领导新四军的工作,派陈毅寻找失联已久的湘赣省委及湘赣红军。  相似文献   

6.
父女绝情谭余保率领红军游击队钻山审林的日子里,有个叫娇仔的女儿跟在身边。这个长得漂亮乖巧的苦命女娃,算是他唯一的亲人了。1932年5月白军突袭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的老家,将谭余保的父亲、妻子及两个子女,枪杀在挑水河边。当时8岁的娇仔与邻居的孩子正在田里抓泥鳅,躲过了这场劫难。挑水的乡亲把娇仔护送到永新,谭余保悲痛之余对女地疼爱得不得了,只要有空,就让娇仔骑在自己肩膀上,驮着她去这去那。长得小巧玲拢、有点象洋娃娃的娇仔,很逗人喜爱。任粥时,甘汹淇、陈洪时等人,不时争着远她玩。娇仔长到11风了,…  相似文献   

7.
谭余保,湖南省茶陵县人,大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入了党,后来上井冈山参加了朱毛红军,成了职业革命家。1932年8月,谭余保当选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1933年升任为主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以后,中央决定退出中央苏区,命任弼时等率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留下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和湘赣省军区司令员彭明辉等继续坚持湘赣苏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8.
刘晓 《党史文苑》2009,(11):41-42,48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谭余保,丝毫不念旧“情”,以嫉恶如仇的立场,当面怒斥找他求情的叛徒曾开福,下令将其逮捕,使之伏法。这件事是谭汤池同志对我讲的。  相似文献   

9.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南山区流传着一个机智的交通员的故事。这位交通员名叫李熙成,游击队员们尊称他为李老伯。1935年4月,原湘赣省军区总指挥蔡会文率领红军氏征吋留下的300余人,进入桂东、汝城、崇义之间的东边山,着手开辟游击根据地。因人生地不熟,难以立足。当时国民党正加紧对红军游击队的“围剿”,加上叛徒李宗保的反动宣传,红军游击队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为了使游击队早日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摆脱困境,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找到李老伯,将一封联系信交给他,简单说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党的建设》2008,(2):62-62
叛徒"机密信"设下圈套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到1937年春,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地区已经坚持了两年半。除了在突围前项英、陈毅收到几封党中央的指示  相似文献   

11.
颜梅生 《世纪风采》2014,(11):43-46
说起龚楚,许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是与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甚至中共中央的材料中也称红四军为“朱(朱德)、毛(毛泽东)、龚(龚楚)”。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红军长征后成为叛徒,并带人大肆搜剿红军、游击队,企图抓捕项英、陈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广西时,他又向他曾经的部下林彪所部投降,重新回到中共的队伍。岂料随即又“叛逃”香港,直到40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定居。  相似文献   

12.
陈毅走险     
1935年10月,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投敌后,被广东军阀陈济棠封为少将“剿共游击司令”,并配给一支一色快枪和德式驳壳枪的40人卫队。龚楚将卫队伪装成“红军游击队”,屡屡破坏我赣粤边游击领导中枢,还企图捕捉项英、陈毅。叛徒一手策划了“北山事件”,我北山区委、游击队、仓库、修械所、被服厂和交通站的50多位领导人和干部牺牲,这是突  相似文献   

13.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丰功伟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所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以分散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相对抗,遭受到严重摧残。但闽西红军游击队依托高山密林,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了种种难关,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有所发展,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4.
谭余保,湖南省茶陵县人,大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入了党,后来上井冈山参加了朱毛红军,成了职业革命家。1932年8月,谭余保当选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1933年升任为主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以后,中央决定退出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5.
革命据点村——上杭双髻山脚下大和坑,有一位梁大妈。她原名叫李新人,因夫家姓梁,村里人都叫她梁大妈。她年仅39岁,额上却挂着好几条皱纹。她家里只有一个男孩,由于敌人的多次洗劫,一贫如洗,然而每当红军游击队来了,她都想办法弄点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同志们,每逢圩天,她总要去赶圩,请乡亲们分头买点盐、肉等集中起来支持红军游击队。有一次,谭震林同志到大和坑检查工作,叛徒王来才知道后,跑到国民党军队158师告密。谭震林同志当天已离开大和坑,廖海涛同志因还有事留下。第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下,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根据国共双方谈判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10月开始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省的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但是,在老革命根据地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由于长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封锁和“围剿”,每一个指战员都对敌人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再加上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消息闭塞,情况不明,对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性转变缺乏思想准备,陈毅去湘赣边区集结旧部下山时,就差一点被当作叛徒杀掉。  相似文献   

17.
谭余保的名字,在井冈山区域,在湘赣两省是很响亮的。当年的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游击队司令嘛,谁不知晓?这个曾被国民党政府悬赏一万元光洋买其头颅的“茶陵牛”,不单在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金戈铁马,驰骋两省,屡立功勋,比这更为光彩夺目的是,从1935年9月起,他作为湘赣省的党政军首脑,领导了艰难困苦堪称空前绝后的3年游击战争,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拂在九龙山腹、武功山麓,为革命保存了一束燃自井冈山的火种,然后以能能之势烧向皖南。这个武功高强,有“南谭北许(世友)”之称的谭余保,性格倔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这两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组织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山西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叛徒"机密信"设下圈套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到1937年春,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地区已经坚持了两年半.除了在突围前项英、陈毅收到几封党中央的指示电外,后来就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同时,他们和南方其他省游击区之间的联系也中断了.  相似文献   

20.
抬头望北斗     
一、意外消息月光皎洁,繁星满天。在武夷山脉西段猪子(山东)寂静的山头上,除了警戒岗哨之外,游击队的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但是,彭胜标和胡荧佳却久久难以入眠。他们是这支革命队伍的领导人,此刻心中有许多个问号在翻转。自从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里。敌人实行了残酷的“五光”、“十杀”政策,用“移民并村”的恶毒手段,割断了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又订立“保甲连坐”的制度,组织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和自卫队,修公路、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对游击区进行层层封锁、步步包围,梳头般地“搜剿”了几个月。敌人的大部队撤走后,还留下独立第33旅、别动队和各县保安团“驻剿”,日夜监视,时常搜山。游击队的处境非常危险、困难。游击队在从长汀到瑞金的百里大山里,坚持斗争已经有两年多之久,和敌人进行过近百次大小战斗,有的是敌人派兵搜山“清剿”,有的是我军主动出击,攻打敌人的联保办事处,镇压叛徒和极端反动的坏家伙。尽管总的形势仍是敌强我弱,游击队却不但能在逆境中求生存,而且还不断地发展壮大,正式打出了汀瑞红色游击司令部的旗号。汀瑞游击队由陶古、瑞金游击队为主要力量,后来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