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致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  相似文献   

2.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实际上,中医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我们将其内涵阐发出来,才能够真正了解其深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江南 《思想战线》2003,29(4):7-12
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看,网络具有深刻的存在论意义。网络与文本一样,有创作者,有解读者,正是在这种创作和解读的循环过程中,网络直接介入到我们最基本的存在层面,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生存于这个时代的人存在的场所、样式和背景。我们应该关注网络的人文世界,因为具有科学外表的计算机科学术语—"网络",不仅具有人文意义,而且是人们居于特定生命理念和目的构造出来显示自身生命和存在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心道     
中国哲学强调生命为宇宙万物之本体,世界变化之根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在察赋自然生命之后,能将人类的生命精神,道德理想,艺术价值扩展到宇宙,使整个宇宙成为备有美、善的价值世界。生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观照,艺术是人的心灵表现,这种表现不是凭空而起,而是受外界刺激的结果。所以,从本质上说,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对自然状态的"心"的体悟。另一方面,表达形式也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当然,艺术的本质是成于"心"、源于"道",研究艺术的表现形式,首先应该立论于艺术的本质内核,这才是现代艺术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杨云飞 《前沿》2014,(9):232-233
安塞姆·基弗是当代德国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也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基弗的表现主义画作具有浓郁的个性化特征。它们充满了艺术冲击力,带给观者以震撼心灵的审美体验。他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其画作的形式语言,即视觉风格上,也集中地展现在其作品所表现和诠释的精神内涵上。基弗善于通过其艺术语言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念与立场,表达其作为一名画家的生命理想和生命追求。本文从绘画风格与艺术观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基弗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什么是"五星级医生"?医学的人文教育有多重要?何为"有温度的医学抚慰"?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何维认为:"不管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是中国医学中‘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理念,都是在倡导医学的人文教育,倡导尊重生命、以德为先的从医哲学。这种倡导对于我国目前重技能轻人文的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医学教育不能偏离了人文的轨道而走入技术至上的误区。毕竟,生命短暂而神圣,而有温度的医学抚慰才能让生命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王开琼 《求索》2013,(8):110-112,222
法国朗西埃由于其激进的政治哲学和美学观念,在当下成为了西方左派知识分子与先锋艺术家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雅克·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关注现代政治,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多种矛盾.雅克·朗西埃的生命哲学对于反思现代性所蕴含的悖论及其与当代危机的内在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认真研究雅克·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对于中国当代生命政治哲学有所裨益,同时,对于评价当代西方政治、思考全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明清艺术研究最为关注的是风格的人文意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明清的历史与艺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哲学、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对艺术风格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风格不仅决定艺术的表现内容,决定艺术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所具有(或缺乏)的个性,包括了艺术作品那些要素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而是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外王事功、社会政事、科技发展,恰恰是人之精神生命的开展。因此,中国哲学可以弥补现代性的偏弊,求得人文与宗教、科技、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一般说来,人对其自身生命的意识构成了它与其它有生命存在物的主要区别。生命意识意味着(1)知道自身是有生命的;(2)追问或径直设定这一生命的意义。就西方文化而言,生命意识的两重意味在哲学和宗教中获得其纯粹反映;而作为生命活动的最高境界、象征和产物的艺术,则往往直接体现了生命意识。由于它的这种直接性,艺术对生命意识的思潮转向极其敏感,在某些时代,它甚至越哲学、宗教而上,主宰着当时的探索。人的生命活动渗透着自身的生命意识。如果“文化”可被视为对人的生命活动的一般称谓,那么  相似文献   

11.
侯冬梅 《人民论坛》2012,(17):178-179
近年来理论界对齐美尔现代性思想的研究较广泛,涉及文化、宗教、审美等多种领域。但从哲学层面对其思想的审理还未受到关注。文章试图对齐美尔生命哲学思想进行理论概括,揭示其生命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反观其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而指出生命维度是齐美尔进行现代性批判的哲学维度,现代性批判是齐美尔生命哲学的时代论说。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人类实践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欧阳康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项目“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课题顺利结题,其最终成果是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共计专著8部:《社会认识方法论》、《社会本体论》、《社会理解论》、《社会理想论》、《社会评价论》、《社会决策论》、《社会认识进化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这套丛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界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对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该课题负责人暨丛书总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科学》2008,(4):66-66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一书近日已由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著名学者沈铭贤研究员的论文选集,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两个部分。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本书即以此视角深入考察和分析了科学哲学的变革、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砚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出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等观点。本书不仅理论深刘,更为可贵的是,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思考,深入浅出,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的教育,关照生命活动应是高中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师生共同构建的“生命”课堂,应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精  相似文献   

15.
中学法制教育的人文引领就是用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引导、指引中学法制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体现在确立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主体地位上,人文方法体现在法制教育策略的选择上,要以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为指导。我们的出发点是中学生,最后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中学生,中学生的幸福、快乐、健康、需要,中学生的特征、灵性、思想、行为、境界是中学法制教育不能不关注的。法制教育人文引领的精髓是中学生的生命灵性。学生的灵性是指生命的本真、潜力。中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实现趋向,只要向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他们自我实现的趋向就…  相似文献   

16.
杨虹 《新东方》2001,10(6):67-69
丁玲在其早期女性小说中以卓越的才华、惊人的敏锐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从女性那惊世骇俗的情爱理想中展示女性生命存在的理想状态,创造崇高的女性人文价值,在构建起艺术理想制高点的同时酿造出久远醇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张皮进 《求索》2014,(9):80-84
存在主义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流派,也是当下中国哲学话语的主流.伴随着“文革”的结束,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开始了对于存在、对于自我的探寻.“存在即自我,存在即荒诞,存在即死亡,存在即自由”的存在主义思想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着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在对现代人生命本体的叩问里,完成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自我体认.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中国道家哲学蕴含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主要体现为:其一,道家哲学的"道";其二,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三,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其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分析道家哲学,可以说道家哲学根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其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亮 《前进》2003,(10):39-39,45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最热门的话题,也是现代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那么,人本管理的精髓是什么,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究竟怎样,本文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人本管理,可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首先,人本是来自于哲学的范畴。人本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存在、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欧洲中世纪神院哲学的结束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的主体地位逐渐被确立,人的自由和解放就成为当时哲学的主题,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人的精神生活颂扬也成为当时政治、文学和艺术的主旋律,人性的张扬也自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人性的解放不但是资产人阶级推翻封建…  相似文献   

20.
进入 20 世纪, 艺术开始祛魅, 目前学界对艺术的理解已进展到艺术界的层次。 不同于艺术哲学和美学,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建构要基于田野调查和民族志书写。 在对具体的艺术田野研究中, 要重点注意对地方性和地方感的双重挖掘。 前者更多是通过对地方艺术界的结构和功能、 艺术的法则等的研究, 阐明作为艺术界一般规律的各种人文关系, 为艺术民族志夯实社会和文化层。 后者则更多是通过对艺术的能动性、 艺术界中人的情感、 感受等的考察, 阐明作为艺术界特殊规律的各种人文关系, 为艺术民族志建构艺术层和意义层。 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感知识浑融共成艺术民族志, 两者的结合, 特别是地方感的视角, 为艺术民族志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