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生产事故等意外事件每年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遭受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灾种齐全、频次高、强度大、连发性与群发性强和影响面广等特点,防灾减灾任务极为艰巨,任重道远。科技部一直十分重视防灾减灾科技工作,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加以推进。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五年来,科技部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针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及其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选择洪涝、气象、地震、海洋、农业、地质、火灾、火山等主要灾害作为研究重点,从基础性公益性科技工作、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增加了科…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是地球表面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电、赤潮、沙尘暴、风暴潮、高温热浪、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常年受灾人口在2亿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10,(8):13-13
福建气候、地形和水系复杂,各种灾害频繁发生,属自然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暴雨、高温、台风、雷电等气象灾害频发,并引发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重特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气象、地震以及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表明了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决心。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秦大河。  相似文献   

6.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除自然原因外,往往是由于人们对防灾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以及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而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7.
【正】京政发[2012]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加强城乡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是针对近年国际、国内地质和气象等大灾、巨灾事件频发,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北京位于地震带及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灾害发生系数增加等实际问题的必要措施;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  相似文献   

8.
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康泰 《中国减灾》2004,(11):42-43
我国一般把自然灾害分为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七类。我国现行的灾害应急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分别针对这七类灾害确立了灾害应急法律制度。灾害应急法律制度,是指国家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引起的紧急情况,制定的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灾害应急法律制度是国家危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及时有效处置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我国灾害应急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从现行的自然灾害应急…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1,(11):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0.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9):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岸线漫长,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等海洋灾害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海洋灾害成为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有着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优良传统,防灾减灾法制不断完善. 防灾减灾法制取得的成效 总体上,我国防灾减灾法制建设的成绩斐然.据笔者统计,涉灾法律行政法规己超过170部,可谓洋洋大观.既覆盖到各种常见灾害种类,如地震、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也涉及新型灾害类型,如生物灾难、核事故等.  相似文献   

13.
栗燕杰 《中国减灾》2013,(13):42-43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有着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优良传统,防灾减灾法制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法制取得的成效总体上,我国防灾减灾法制建设的成绩斐然。据笔者统计,涉灾法律行政法规已超过170部,可谓洋洋大观。既覆盖到各种常见灾害种类,如地震、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也涉及新型灾害类型,如生物灾难、核事故等。既涵盖了灾害应对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也涵盖了灾害救助、赔偿补偿和恢复重建各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灾害风险不断加剧,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卫星遥感作为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灾害时空变化的高技术手段,在灾害管理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汤绍华 《中国减灾》1992,2(1):66-66,F003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但环境条件复杂,每年都因自然灾害给人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尤其是邢台、唐山的大地震,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今年的严重洪水灾害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在灾害发生初期,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建立减灾的指挥通信网,这对及时采取有效的抗灾、减灾措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正常的通信手段往往陷于瘫痪,灾区的现场状况难以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报告;抗灾抢险人员到达现场  相似文献   

16.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0):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缺失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制定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伞社会要求相关单位抓紧时间制定与出台作为我圜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8.
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并主持完成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在京发布。同时,另一部受人关注的减灾图集也悄悄出笼。这部图集,详细标明了应用遥感技术对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的监测情况,包括水灾、旱灾、滑坡和泥石流、雪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