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凶杀犯罪行为各个方面的特点。 方法 对 38例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进行实例分析。 结果 这些患者在犯罪动机、行为特点、犯罪工具、被害人等诸多方面与正常人的凶杀犯罪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治 ,普及精神卫生的知识 ,从而预防、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2.
合并自杀的杀人行为研究(附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合并自杀的杀人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发生机理 ,为责任能力的评定提供依据 ,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3名研究人员从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的鉴定案例中挑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案例 ,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符合条件者共 40例 ,男性被鉴定人较多 (2 8名 ) ,平均年龄 33.5 5岁 ,主要年龄段 30~ 40岁 ,妄想和情绪低落等症状具有明显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和无精神病在疾病诊断中占有显著地位。 结论 合并自杀的杀人行为具有一定的特征 ,应引起司法精神病学的关注 ,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索合并自杀的杀人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发生机理,为责任能力的评定提供依据,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3名研究人员从1997年1月~2001年10月的鉴定案例中挑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符合条件者共40例 ,男性被鉴定人较多(28名),平均年龄33.55岁,主要年龄段30~40岁,妄想和情绪低落等症状具有明显的作用,精神分裂症和无精神病在疾病诊断中占有显著地位. 结论 合并自杀的杀人行为具有一定的特征,应引起司法精神病学的关注,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扩大性自杀,在我国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并不罕见,但尚未引起更多的注意.目前仅见对抑郁症的违法肇祸行为的报道中提及此种情况.笔者在近年司法鉴定中积累的七例扩大性自杀的案例中,除抑郁症4例外,有临界度精神发育迟滞伴反应性精神障碍1例,精神分裂症2例.现结合案例作一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司法鉴定中PTSD患者影响其社会功能的相关因素及症状分布特点.方法 对101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诊断为PTSD的案例进行回顾性症状分析,并以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PTSD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外伤史及案发至鉴定时间的社会功能缺损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间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情绪不稳、紧张、恐惧、睡眠障碍及外伤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结论 PTSD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外伤史及案发后鉴定时间等存在一定关系,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症状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医疗过失行为的本质是医务人员违反了客观注意标准。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的注意标准既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定或诊疗护理常规等具体标准,也包括说明义务、转医义务、问诊义务等抽象标准。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时应重点判断医务人员有无违反"告知义务"、是否获得"知情同意"、是否违反结果"预见义务"、是否违反结果"回避义务"等事项。违反上述标准的,应当认定医务人员存在医疗过失行为。在具体进行某一案例的鉴定时,其核心工作就是围绕上述标准展开审查和分析、判断,要避免陷入"并发症免责"这一传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朱明霞 《证据科学》2003,10(1):47-49
目的探讨老年人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 ; 方法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十年间司法鉴定中有关老年人犯罪的39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老年人犯罪年龄集中在60~69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文化程度和社会层次偏低的人群为主,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本组杀人案件中,尤为突出的是受嫉妒妄想支配的犯罪动机.鉴定诊断与国外报道不符; 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凶杀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16例凶杀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凶杀行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诊断、精神症状等因素关系密切,案发前多有先兆。结论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精神卫生立法是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强制治疗程序包括强制送治程序和强制治疗程序,由于该程序涉及到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应该严格遵循法治行政的原则。不过,国内各地所制定的六部精神卫生条例,赋予该程序的法根据并不充足;同时,程序法上的规定也并非十分完善。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制定《精神卫生法》,详细规定强制治疗的程序,为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根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 ; 方法 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十年间司法鉴定中有关老年人犯罪的 39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 ; 结果 老年人犯罪年龄集中在 6 0~ 6 9岁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以文化程度和社会层次偏低的人群为主 ,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本组杀人案件中 ,尤为突出的是受嫉妒妄想支配的犯罪动机。鉴定诊断与国外报道不符 ;  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的监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锐  熊键 《河北法学》2002,20(4):107-111
公正信用报告法是美国规范消费信用信息报告业行为的最重要的法律 ,对消费者报告使用方面的限制是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通过TransUnion公司的案例进行了较深入的相关分析 ,同时提出了我国信用报告业中对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文本探讨了法的一般精神及法的过程,具体分析了影响法的因素和法自身的发展历史。文中指出《论法的精神》主要采用了一种自然论的研究方式,也就是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于器重生活的人的影响,进而对人所适用的法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大连3个县级市农民参加新型养老保险的情况,实证分析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问题和调查结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要点提示】在出现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先在行为与危害结果是否存在刑法因果关系,关键取决于介入因素与先在行为的关系性质和介入因素本身的特点。如果介入因素从属于先在行为,即介入因素本身是先在行为引起的,那么,先在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因果关系;当介入因素与先在行为的关系究竞是独立的还是从属的难以判定时,应考查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并不异常或者异常性较小,那么,先在行为与最终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高概率偶然因果关系,而这种高概率偶然因果关系,恰恰是先在行为的实施者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是由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政绩考核体系、政府财税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社会组织力量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政府财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社会组织力量,通过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有效结合,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以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对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两所学校进行了个案调查,从新课程本身的特征、宏观社会以及学校内部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若干主要因素.就新课程的特征而言,尽管教师认为这次改革十分必要,但改革规模宏大,而且新课程实用性欠佳.从学校所处的宏观脉络来看,新课程改革的决策参与机制、教师发展与资源支持仍需改进.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状况,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职能,改善学校组织结构,同时发展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7.
自1950年代Modigliani和Miller两位教授提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资本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而就资本市场的实务来说,目前鲜有学者对某一特定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以重庆市现有30多家上市公司的2011—2013年报作为数据样本,微观剖析和描述企业的盈利水平、股权集中度、资产规模,以及资本营运、短期偿债、企业成长和资产对外担保能力与资产负债率的相关度。并提出适度扩大企业规模、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现代公司治理水平等改进措施。以期为学界的深入研究提供实证素材,并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江苏五市(县)调查数据,反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状况与模式,并对影响农民工参保的个体特征、外出打工原因、收入、流动性、制度、留城意愿六个方面的因素给出了解释.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障碍造成的,包括缴费年限太长、养老关系接续转移困难;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和年龄影响比较显著,文化程度的影响相对较低;城市之间的流动性对参保行为的显著影响,说明养老关系接续转移存在的困难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度不高.在进城之前,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已基本成型,流动性强也是客观事实,因此,要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须从破除制度障碍入手.  相似文献   

19.
项目制作为中国减贫治理所遵从的基本逻辑,呈现出减贫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卷化特征。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根据精准扶贫的内涵将项目制减贫绩效分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维度,然后在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行为、执行者素质、社会参与和行政环境影响减贫绩效四个维度的理论假设,进而构建了项目制减贫绩效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基于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政府行为、执行者素质、社会参与和行政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减贫绩效,其中精准识别、精准考核维度的绩效受政府行为影响最大;精准帮扶维度的绩效受社会参与影响最大;精准管理维度的绩效受执行者素质影响最大;各个维度的绩效也均受行政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就提高项目制减贫绩效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通过构建由地方立法、诉讼、律师和地方法学教育等4方面组成的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实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估与比较,将中国31个省域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分为领先型、挑战型、追赶型和后进型4个集团,并通过采用灰色相关度分析的方法,将4项法律指标分别与人均GDP、城市化、城乡差距、教育指数等4项社会指标进行灰色相关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域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极端不均衡的。在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各法律指标的相关社会影响中,影响的效果从强到弱的排序依次是人均GDP、城市化、城乡差距、教育指数。从各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层面和影响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各个因素层面出发,我们应采取缩小我国各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非均衡差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