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要认真研究和区分一般人情往来、候选人捐助公益事业以及承诺经济担保等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与直接买卖选票行为的不同。”这是对贿选作出的新界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一件大事,也是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要事。农民用手中神圣的选票,选出那些品德好、能力强,具有开拓进  相似文献   

2.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对此赞誉有加。特别让笔者期待的是,《通知》有砍向村官贿选的“三板斧”:加强对村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依法规范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坚决查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3.
“村官贿选”2003年4月,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私营业主王玉峰与上一届村委会主任史明泽为了争夺村委会主任的职位,从一开始承诺的“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元”,一路攀升到”发给每个村民1800元”。选举后,当选者向村民兑现选前承诺,共计支出223.62万元。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此次发钱数目之巨,可谓”天价”。  相似文献   

4.
《新京报》近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的文章说,村民自治选举中发生贿选,说明老百姓手中的选票有了分量。但贿选本身是村民自治发展中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应该通过法律规定加以限制。在短期  相似文献   

5.
遏制“贿选”:法律规制和社会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贿选”是村民自治进程中非常态的现象。贿选的成因是复杂的,危害是严重的,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治理“贿选”,法律规制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轨道。但是,根治“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因为法律规制治标不治本;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现实土壤,多角度多层次社会治理,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但凡知道陈东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这是个有魄力的能人。”说他是个“能人”,先得看看他的成长经历——生在农场、长在农场,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普通农场职工一步步走上国有农场场长(剐处级)的领导岗位,确属不易。能把农场里各种权力都“变现”。陈东挺有“能耐”!  相似文献   

7.
“小小的承诺给我们村带来巨大变化,我们村非常感谢李指导员,他是好人、能人。”这是扶绥县岜盆乡那坡村村民对人驻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李绍威的评价。其实.像这样的评价在扶绥县新农村指导员中很普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时而传出贿选丑闻。一些富有的候选人为了达到竞争取胜的目的,在投票前投入大量的金钱贿赂选民,而不少村民则认为是理所当然,欣然接受,其结果使村官职位被富人所占据。为遏止贿选事件的发生,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坚决制止和查处贿选行为,明确指出“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贿伪造选票、虚报选票数等违法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有的候选人为了达到当选的目的,利用请客吃饭、给米给油、送烟送酒等小恩小惠拉选票;有的以帮个别人办事、空头许诺等为诱饵,搞“隐性贿选”;有的不惜花费十几万、数十万元买选票;还有的甚至利用黑恶势力,威逼利诱,强拉选票。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首先,贿选者认为有“利”可图。贿选者看中的是村干部岗位所带来的利益,认为一旦当选,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其次,有的村民从家族、小团体、个人和眼前利益出发,投“利益票”;有的碍于情面,讲哥们义气,投“人情票”;有的参与民主政治、当家作主的意识淡漠,投“应…  相似文献   

10.
盛翔 《政协天地》2011,(12):47-47
河北省盐山县设立了一个名为“县长特别奖”的奖项,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于“县长特别奖”的获奖者作出了规定,获得这个奖项的必须是“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文件中还承诺,将在下一年度为这些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个人的一位子女在事业单位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运行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创造。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却遇到了与乡镇党政机关关系不顺、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权力边界模糊、乡村中“能人”听起的负作用、以及村民难于掌握村委会内部情况等方面的难题。矛盾的深层原因是两种制度形成渠道和两条权力运行机制的对立、党政职权界定不清和传统心理、化等方面的作用。要促进村民自治的完善和发展,应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2.
所谓贿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释义》关于“贿选”的解释是:“以获取选票为目的,用财物或其他利益贿赂选民、选举人或选举工作人员,使其违反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中进行舞弊,并对正常的选举工作产生影响的活动”。贿选的构成有两个要件:一是必须  相似文献   

13.
黎珊 《人大建设》2003,(8):19-20
在广大农村,被村民誉为农村“小宪法”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然而,一些地方的乡镇党委、政府却随意撤换、任免村委干部,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征订启事     
舒瑜 《现代领导》2006,(3):30-30
“面子”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个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或顺从而得到的相应评价,也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而表现在他人心目中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的序列地位。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他们获得和失去面了有着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点。当权力成为刻意追求面子的手段时,就会在挣面子中失去面子;当权力成为造福于民的手段时,就会在打破少数人的利益均衡中获得更为宽泛意义的面子。现实中,领导干部很容易由于“挣面子”和“给面子”而导致自身行为的偏差,因此,必须对他们的面子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规范,方可能获得社会和个人期待的最大有效度。  相似文献   

15.
李松林  李广辉 《岭南学刊》2020,(6):11-16,4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基层政治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基层选举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存在一些顽疾,贿选就是其中之一。贿选严重破坏了基层选举秩序,但由于国家法律层面没有针对贿选标准的统一界定,各地区的标准也过于宽泛,现实中对许多新型贿选的查处极易陷入无法可依的状态。广东基层选举存在贿选范围广泛、对贿选的认识模糊不清、贿选的组织化程度加深、贿选的手段更加隐蔽、贿选的时间提前等现象。目前贿选标准界定的关键难点在于基层农村社会风俗习惯与贿选的区分标准、贿选与正常竞选中承诺的界限、贿选证据的取证难度等。  相似文献   

16.
近日,《都市快报》浙江新闻专版在头条位置刊登出一条消息,义乌一老板承诺资助10万元后当选村长,在当地引起不同反响: 部分老板担心这事有贿选嫌疑;村民中几乎所有人都点头称好;镇政府工作人员说,“老百姓对他们相信一些,至少他们不大会拿村里的钱。”也有人议论:“太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不同行业的七百多家国有企业的权力运行状况作了一次广泛调查,重点剖析了其中部分企业经营者权力越轨行为。主要表现有:渔利行为,以公权渔私利;专机行为,将企业法人的权力当成个人的权力;享乐行为;读职行为;猎官行为。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权力越轨运行的原因,我们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主体虚置。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国有企业居全民所有,由国家代表,但由于“全民”只是一个集合概念,国家又只能将众多的企业委托给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代管,加之政府及其部门的代表是“行政人”而非“经济人”,他们对法律所有权主…  相似文献   

18.
权力就是一种对他人、组织或相关财富的支配、指挥、控制力量。从权力的主体看,任何权力都有一个获得、承认和行使的过程,所谓“天赋”权力是不存在的。权力主体获得权利之后,还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他人、组织及相关财富进行控制和支配。只有树立一定的权威,权力主体所获得的权力才能被承认,也才能够顺利地行使权力。反之即使采取一些手段获得了权力,如果不被权力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所承认,这种权力就如同虚设,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正常行使。权力行使的效果受权力的性质和行使方式的制约,个人专断式的独裁权力,往往会激起权力控制对象的反抗,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8,(4):48-48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顾红飞认为,当前“老板村官”存在三大误区:一是“首富即官”。部分“老板”在村级班子选举中.将经济手段应用到村级竞选中.通过请客送礼、派发实物等非正常手段影响村民投票意向。  相似文献   

20.
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村务公开制度是村民自治的一项具体制度1、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大方向村民自治是指村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通过村民委员会把村民组织起来,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有关的各项村务,实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第一,村民自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1982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①村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了主人翁地位,表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性质。第二,村民自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民主。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