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是1984年制定的,1998年进行了一次修改。《森林法》施行以来,对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和生态建设起到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林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森林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主要表现在没有体现当前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完全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以及缺乏一些当前林业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的法律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因此《意见稿》对森林法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但本文认为已修改部分和未修改部分从执法实践的角度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2.
关于《森林法》修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森林法》的指导意义,分析《森林法》存在的滞后性缺陷,提出了修订《森林法》的一些原则,对《森林法》修改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在森林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时代背景的变化,根植于计划经济大背景下的《森林法》逐渐出现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还使得森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此次对《森林法》进行修改,不但需要理论上的创新,更需要制度上的重构以适应林业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实施,对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森林法的执法机关——林业主管部门,亦为此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由于森林法立法上的疏忽,给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带来了困难,造成了一部分行政处罚无法执行,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实在的处罚,致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受到侵害,有损行政机关的声誉和法律的尊严.这一问题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高健 《法制与社会》2014,(12):30-31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对林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保护措施和行动,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但我国林业发展道路曲折,法制建设滞后,森林法作为调整林业建设发展的基本法,已远不能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本文在探讨了森林法应对气候变化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围绕气候减缓和适应而修改和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守秋 《现代法学》2004,26(5):47-57
作者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主张修改后的《森林法》应该成为森林资源法律子体系中的核心法律,林业行业的基本法律,即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中重要地位和全面作用。认为在修改《森林法》时,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当代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念,在有关问题上与国际法接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有关环境资源和林业的法制建设经验。《森林法》修改应该建立在对森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森林资源环境问题,突出森林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加强对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采用,加强对公众参与等社会调整机制的采用。  相似文献   

7.
林资发〔2006〕1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依法强化对木材经营加工的监督管理,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法律之一,应将其视为林业管理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修改对于林业执法体制改革、解决林业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契机。林业执法改革应坚持依法治林、以森林保护优先;完善林业法律体系;改变主体多元化的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产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林业,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造林、护林、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示、条例和通知.如1950年6月发  相似文献   

10.
论森林法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经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已于1984年9月20日公布,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件大事。这个法律的颁布施行,为保护森林,振兴林业,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四个问题:(一)正确地认识森林的作用和效益;(二)依法治林是世界各国的宝贵经验:(三)我国森林法的立法背景;(四)我国森林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过和颁布,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的一项新成绩。《森林法》总结了《森林法(试行)》实施以来的经验,比“试行法”更加完善、周密,更符合实际。《森林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把这个基本方针作为法律条文在《森林法》总则中加以规定,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保障这  相似文献   

12.
<刑法>第344条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对什么是<刑法>所称"珍贵树木",有观点认为,必须是野生(自然生长)的,种植的珍贵树木不是刑法所称"珍贵树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其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这部法律不但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将起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它对一九七九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作了许多重大修改,从这些修改里可以看出我国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因此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彭真同志多次讲过,立法就是要在矛盾的焦点上划杠杠。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准主要问题。我国森林资源少,总蓄积量  相似文献   

14.
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 1990年2月,司法部发布了<公证程序规则>; 1997年3月,国家计委、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公证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公证制度明确界定为市场中介组织;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把公证机构列入社会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15.
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森林法》的修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训芳 《现代法学》2004,26(5):70-73
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是思考《森林法》修改问题的逻辑起点。现代林业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采用生态系统管理模式,主张使天然林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当代林业立法应突破单一自然要素立法模式,采纳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理念,制定综合性林业法典。我国林业正在逐渐转变为生态林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森林法》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缺陷,导致受损林权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加重林业机关的法定职责。本次《森林法》修改,应当明确规定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民事责任的优先受偿地位;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林业(农林)厅(局),财政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财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1.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2.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申报材料要求及说明国家林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00四年五月二十六日附件1: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  相似文献   

18.
黄京平  左袖阳 《法学家》2006,1(1):57-63
一、2005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一)2005年以来,刑法学理论创新势头不减,著述丰富.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受贿罪研究新动向>、<管制刑研究>、<规范刑法原理>、<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身份犯研究>、<行政刑法学>等等.主要编著有:<中韩刑法基本问题研讨"首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中国区际刑法问题专论>、<中国刑法罪刑适用>、<刑事法问题研究>、<刑法总论研究>、<有组织犯罪研究>、<刑事法问题思索与研究>、<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犯罪形态研究精要>等等;新译外国刑法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等;新译外国法典:<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瑞典刑法典>等等.此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啻千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法的发展在党中央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方针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立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森林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和我国森林资源奇缺、急需加速发展林业的实际需要,是推动森林立法迅速发展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依据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现实需要,一方面就<商标法>和现有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补充,如重新界定了驰名商标的含义、进一步明确了设立驰名商标制度的意图等;另一方面,对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尚未涉及的问题也作出了新的规定,如关于注册商标与在先驰名商标冲突问题的解决方式、驰名商标淡化问题的规定等.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务方面,<解释>的规定可以说均属于对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