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妹是地上花一蓬,哥是天上一条龙。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哥是蜜蜂绕花园,进妹花园歇一歇。妹把蜂蜜送给哥,进妹花园嘴巴甜……”3月9日(农历二月二),中国·云南·罗平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二月二龙抬头情歌对唱暨酒歌展示隆重开场。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资讯     
《民主与法制》2014,(27):54-55
专家呼吁抵制“你妹、蛋疼”等粗鄙网络用语;近年来,网络大大拓展了词语的传播范围,加快了语言的传播速度。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就会出现一些新兴词语。许多新词、新语、新用法,如“萌”“赞”“给力”“接地气”“吐槽”等,都是通过网络快速而广泛的传播,而披广大民众认知的。网络语言因轻松新奇、简单易用,在一定范围内有着广泛的欢迎度和顽强的生命力,但也常因低俗轻佻以及不规范的使用而遭诟病。  相似文献   

3.
“三两三钱银打灯,剩下三分买灯芯,万丈深潭照到底,只怕妹心照不明”;“三两三钱银打灯,妹拿眉毛做灯芯,眼泪拿来做灯油,看哥真心不真心”……罗平县九龙瀑布群风景区、多依河风景区周边的布依族青年至今还保存着木叶情歌寻佳偶的神奇婚俗。  相似文献   

4.
《离骚》的“骚”字,历来的解释有忧愁、牢骚、诉说三种。但都不能解通。因为:“骚体”是一种文体,但并不是这种文体的作品每篇都写了忧愁、牢骚、诉说。若解作“象《离骚》那样的文体”,又不符合客观实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说楚国“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九歌》就是巫师祭神的歌曲。又巫师行术,唱禁咒词,句尾用些(苏个切)字。民间歌唱,句尾带兮(音同侯字)字。屈原作《离骚》、《九歌》,弟子宋玉作《招魂》,都是用楚方音,修改民间流行的曲调,变成新创造”。可见作为骚体特征的句尾带“兮”、“些”的民歌体,早在屈原以前已在楚国民间流行了。那么,古代楚国方言是否将“歌曲”称为“骚”呢?确实是这样,并且这种读音还保留在现代苗  相似文献   

5.
曾毅  ;滕新才 《求索》2014,(12):173-177
刘勰“辨骚”是从汉人的“骚辩”开始的,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对之进行评论,更重要的是要在汉人“骚辩”的基础上树立己论。刘勰借汉代“骚辩”而立的己论主要有四个方面:肯定屈骚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并高度推崇其意义和地位;肯定屈骚文学的巨大影响;对文学与经书(经学)的关系给予了较为正确的区分,且对文学创作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文学批评原则。这四点乃是刘勰屈骚批评的重点,亦是南朝屈骚批评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徐峰 《青年论坛》2008,(1):130-132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船山虽不以词名家,却在易代之际的文坛上援笔挥毫,以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含婀娜于刚健”的词风回应了时代的呼唤,而“嗣响离骚”的评价几成论者共识。但长期以来,对船山词骚怨精神的研究却一直停滞于一种既成概念。通过探讨船山楚骚精神的思想渊源、在词中的情感体现诸方面,使船山词的楚骚精神的内在旨趣都一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打工仔犯罪的背后何文千外来妹、打工仔,这大概是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因为职业的关系。笔者接触过不少犯了罪的外来民工,从中出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就是──许多民工是因工钱纠纷而走上犯罪之路的!“打出来的工钱”工钱靠“打”出来,在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工薪...  相似文献   

8.
“摇咧! 摇咧! 摇咧摇!” 独自一个人乐,不如大家一起来放松一把。面对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气的压力,近来台北市的部分舞场经营者又推出了“陪摇妹”的噱头,只要客人花上1000元台币,装扮火辣、举止暧昧的“陪摇妹”就会贴在你身旁,陪你舞上一个小时。 其实“陪摇妹”就是伴舞的少女,平均年龄不到20岁,个个装扮惹眼,一身短裤、短裙、无袖背心、低胸T恤,再加上略施胭脂,看在男性舞客的眼中,个个无不心跳加速,血脉喷张。据悉,“陪摇妹”一个晚上平均赚个上万元台币不成问题,这种“工作兼娱乐”的新兴行业,让越来越多喜欢…  相似文献   

9.
四川的喜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人和所有中国人,都把结婚叫作喜事,办婚事过程中的歌词便叫“喜歌”,实际上也包括喜词,喜词是说而不唱的。四川的喜歌喜词很有特色。旧时代是“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女子出嫁叫“于归,,意思是“归,到家里去;出嫁后的女孩子是不愿回到娘家过日子的,所以便有这样描写临别心情的歌词:妹,妹,你好久回?要等叫鸡生蛋我才回I妹,妹,你好久回?要等石板开花我才回2当然,也不过唱唱而已;按婚俗三天便回娘家了;但应由娘家派人去接叫“接回门”。还是说女)[高家吧。高家的大节目是哭嫁骂媒,以前有专文谈过不再赘述。轿…  相似文献   

10.
陆萍 《今日上海》2010,(3):38-40
上海余山北麓,有个地方叫“野马浜”,但记者遍寻地图路牌而不得,却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野马浜,已成了气势恢弘、活力四射、环境优美的高等学府“上海政法学院”。  相似文献   

11.
吴孟樵 《台声》2011,(5):86-86
本刊《作家专栏》中的作者之一吴孟樵,是台湾知名的作家、影评人。4月初,吴孟樵在台湾出版了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猪八妹》。据悉,“猪八妹”系列的前一本《猪八妹的青春日记》在台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1973年,尹玉萍中学毕业。那一年,她18岁。刚出校门的她和两个同伴一起,到当时的东莞县莞城镇北隅居委会帮助做宣传工作。当时刚刚建成的县殡仪馆正在招工。在老场长黎达的动员下,这3个女孩子一同报名到殡仪馆工作。 殡仪工在东莞县被人称为“棺材妹”。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许多人忌讳和他们交往。得知尹玉萍报名到殡仪馆工作以后,在香港工作的父亲提醒她“别干这一行!误了前途,误了青春,找不到丈夫。”家里的哥哥姐姐们也有的责怪她好不做,歹不做,偏偏做个“棺材妹”。不少邻居和亲朋好友也纷纷劝她别进这一行。在一…  相似文献   

13.
“九七”香港回归,文艺界可谓发现了一大创作“金矿”。在风格各异、角度翻新的回归题材歌曲中,一首《香港妹妹》,以其独特的音乐视觉赢得了好评:“中国的古代有一个老太太/眼神儿有点近视看得不明白/有一个老外心眼儿有点坏/用几块洋玩意做了次好买卖/香港妹妹你掉眼泪……”  相似文献   

14.
“骑马过草地,不走扬鞭枝;举鞭又见妹,手软空狠马扬蹄……”一位年逾50的农妇,以一首嘹歌中的经典——《恋人》,拔了广西山歌协会在乎果县举办的2006年度广西“嘹歌飞扬”歌王选拔赛的头筹,获颁四星级王冠一顶,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歌王”。她,就是平果县太平镇的周秀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中国法治“给力”的一年,法治进程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用“给力”这个流行词形容2010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也是颇为恰如其分的。立法领域,“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疑是值得大书特写的立法成就,  相似文献   

16.
和所有五十上下的中国女人一样,郑横妹不知道一个女人还有十六岁的花季。十六岁那年,她拜师学裁缝,很快就成了能裁能缝的手艺人。在温州,学手艺容易,寻出路却难,小小郑横妹和所有温州人一样,把眼光瞄向了外边。 到哪儿去求发展呢?一天,郑横妹在温州街头偶然看见了几位东北老客,这干人,豪爽得可以,衣着却陈旧得有些邋遢,穿的虽是西装,却是前长后短,塌肩垮架,更可气衬衫领子像两翼未梳理的小鸟的翅膀,“顽强”地向外支楞着。郑横妹心里一动,她听人说过,东北是重工业基地,但凡重工业发达地区,裁缝鞋匠之类的行当是很少有…  相似文献   

17.
福建建宁出过一个女诗人景翩翩。可是,旧版和新版的《建宁县志》等史料都说景翩翩的字为“三妹”,我看了忍不住又要生气。因为它们把“三昧”误为“三妹”,就像有人把“上清溪”写成“上青溪”一样。  相似文献   

18.
孙海燕 《中国人大》2010,(10):25-25
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外来人口有两万多,在这里没有“打工仔”、“打工妹”的说法,而有着“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的心理认同,这里对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的打工者“一视同仁,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19.
四川人自古喜欢吃辛辣,他们的爱情歌曲也是火辣辣的。太阳出来辣焦焦情妹(儿)出来讨(摘)海椒。红的拿来晒,青的拿来烧,问你情妹(儿)焦不焦?又是辣太阳,又是海椒;海淑还要拿来晒干,拿来烧了吃,你看有多么火辣?可这是用来描写四川青年男女的爱情心理的。青年男女火辣辣地相爱着;可是,在封建社会,天不从人愿,许多倾心相爱的男女,被“父母之命,媒构之言”所拆散,终生郁郁寡欢,“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一首情歌以骂俏的方式道破了此中的奥秘和怨愤。凉风绕绕天要睛,黄老鸹叫唤要死人。不死你的亲丈夫,偏要死你的心上人。…  相似文献   

20.
再审宣判无罪,原审判机关应否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编辑同志:我妹被认定为“与多人乱搞两性关系”犯有流氓罪,经二审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我妹不服,申诉到高级人民法院。经再审,认定其只与一人有一般性男女关系,宣布无罪释放。此时我妹已被羁押一年多。请回: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