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终结既是公共政策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的开始。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的发展与更新、提高政策绩效及质量、缓解政策冲突和矛盾,从而有效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然而,公共政策终结的过程会遭遇政策资源风险,衍生一些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重视公共政策终结的成本与绩效的关系、协调政策稳定和政策发展的关系、调整旧政策与其它相关政策的关系,是公共政策终结过程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借鉴国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在分析框架层面提出的政策过程新模型、建构主义政策研究纲领、制度理性选择框架、政策创新和扩散的政策网络视角等都有显著的学术创新;在研究主题层面,他们立足我国重大经济社会政策问题,重点关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信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民主化与法制化等重大问题。在学科前沿层面,公共政策协同性研究、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公共政策工具研究、公共政策伦理研究将成为公共政策学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在我国,政策执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运用和实现。本文研究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因素,然后描述了政策执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给出一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本问题,价值取向是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所以公共政策评估价值取向研究是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不可缺失的向度。本文从理论视域探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在价值寻求,构建了公共政策评估的综合价值取向模型。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政策问题、政策本身、人的因素及政策以外因素都会对政策的执行造成影响,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为此,必须对复杂政策问题进行分解,分步实施;科学合理制定公共政策;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管;提高政策执行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公民参与对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规划和政策合法化等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增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动性、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序性、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性,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机构是否合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工作制度是否健全,决策是否正确等是通过政策执行结果来检验。政策执行是对决策目标进行实践验证,进一步完善决策。政策执行的效果是评估政策效益的客观依据,通过评估,改进政策制定和执行体制,提高政策效益。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直接实施的主体,如何有效的执行公共政策,是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因素和解决阻碍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对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公共政策是旨在弥补区域市场失灵和跳出地方政策失灵的困境,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政策干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在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推动区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价值、行为规范、事实等层面还有待完善,当前应以区域公共利益为导向,转变理念,完善政策机制,明晰区域公共政策的限度,健全区域政策体系,从而实现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政策伦理的逻辑起点。维护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建设的根本方向,偏离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失范的集中体现。政策规划是在一定的政策价值指引下寻找具体方案的活动,是整个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如果政策行动者违背公共性要求而对政策目标设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实施不正当的干预,就会造成公共性的侵蚀与缺失,引发政策伦理规范的偏离问题。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政策规划过程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维护作用,使政策规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公共性的政策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美国智库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提出应重视发挥各类社会利益主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使公共政策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和需求,使政策目标平衡各类社会主体的合理利益,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作用的认识,城镇化公共政策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关研究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是从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条件出发,分析城镇化所需要的体制和政策条件,二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政策。在现有的研究中,研究者认识到了公共政策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政策创新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但是,这些研究注重于具体的城镇化公共政策内容的描述,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提炼。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城镇化公共政策研究,特别是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促进有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微博问政”作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方式,对政策制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据此分析公民通过“微博问政”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以及参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政策分析关注的是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因而政策分析方法的适用与否对能否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至关重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争,西方政策分析经历了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的方法论转向。这一方法论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理性已然完全否定甚至替代了技术理性。事实上,作为政策分析的两种方法论维度,技术理性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技术属性,政治理性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政治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政策分析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们的辩证综合也体现了公共政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管理中的利益平衡——公共政策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平衡是公共政策的重要职能。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平衡利益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平衡利益中的作用,应该注意六点;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准确执行政策;科学的制定补偿性的政策,对利益受损者进行必要的补偿;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政府要有一定的超脱性;民主决策,提高政策质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避免吃力不讨好的政策;合理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特别是弱势群体长远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5.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合法化的规范与完善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地方公共政策合法化是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来源之一,虽然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和执政理念有所改进,但是在公共政策合法化上却存在重要问题。文章以地方政策合法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政府政策合法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答对策,以期促进地方政策合法化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途径,以政策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根据这种利益关系可以对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做出界分。公民政策参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现实的反映,只有将公共政策体制和制度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分析视野,才能推动公民政策参与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近年,学者们提出并探讨了"以人为本"、"公平"、"公共性"以及"幸福"等价值取向,构成了当前公共政策的多元价值体系。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深入探讨,保证了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方向,促进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产生多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目标制定不合理、方案选择的错误以及价值观的偏离。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从公共政策的制定着手,使政策问题透明、政策目标清晰、方案设计科学、决策参与民主、评价主体多元。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公共政策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