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分为广义的现代化和狭义的现代化。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即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整个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无论是广义的人的现代化还是狭义的人的现代化,都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教育。人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是同一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人的属性是有别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界定的。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三大基本属性均有着文化的指向:人的自然属性表现的是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文化诉求;人的社会属性实则文化的社会生活层面;人的精神属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由此得出: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人的文化性的衍生是通过人的符号化与人的精神自由性两方面表现出来的,人的属性有着文化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民的阶级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民的阶级性的认识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深化了从理论的历史纵深维度上对农民的认识;通过对农民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因此而获得的历史属性的考察,可以看出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是以阶级的方式在社会历史中存在的的,其具有的这种阶级性是具有本阶级的特性的、历史性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学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对人的本质揭示及人的解放的诉求是马克思学说主线,对“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揭示,是一个正反合的发展过程,而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冲突则是马克思学说展开的内在动力。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分为三个阶段,从对人的本质的肯定到对人的本质的异化批判再到现实的人的本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展示给读者的罪恶主要有幼时的罪,童年的罪,青年的罪以及壮年的罪,事实上,之后当他正式信仰基督教,成为上帝的子民之后,他就停止了他的罪恶述说,转而探求罪恶的本源以及进入神学的解释,通过之前他述说的各个阶段的罪恶可以去探求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幼时的罪对应我们的幼年,童年的罪思考我们的童年,青年的罪反思我们的青年,壮年的罪展望我们的壮年。希望我的探求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些思想以及人生意义上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7.
“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平等、人权并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群的自由、平等、人权要求,是各各特殊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人权的共同标准,体现的是差别的统一、对立的统一;"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所反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和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9.
刘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9):219-219,227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虽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两者的关系,却有主从之分,作品的艺术内容决定它的形式,一定的艺术形式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而产生的,艺术作品的形式不同,总是因为其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尽管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主导的,但形式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会使内容增添光彩,发挥巨大的艺术效果。只有当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真善美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离开作品内容的形式,不论怎样优美,也是没有意义的。反之,没有优美艺术形式的作品,不论它的内容怎样正确,也是没有力量的。我们的主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利于审美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核心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反差。评估实践中的困境与评估自身存在的核心冲突是紧密相关的 ,即评估的绝对意义与评估的虚化趋势的反差 ;评估区分功能和评估结果的模糊性的冲空 ;评估的理性价值与评估的主观倾向的矛盾 ;评估的效率价值与公平取向的冲突 ;评估的个体方式与团队工作环境的摩擦 ;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的新趋势对传统评估体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