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义志 《政府法制》2014,(21):28-28
中国有句俗语: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古往今来,溜须拍马源远流长.但是马屁也不是那么好拍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将马屁拍到马蹄上,拍出了严重后果的.南朝刘宋时期,大才子谢庄因为一篇拍马奇文《殷贵妃诔》,险些掉了脑袋.公元462年,宋孝武帝刘骏的宠妃殷氏病卒,刘骏天天去哭坟,满朝文武也泪雨滂沱地跪在其后,据说对哭得神志不清昏厥过去者,刘骏无不一一论哭行赏.  相似文献   

2.
范富文 《检察风云》2012,(17):20-22
也许是偶然巧合吧,2011年4月,乡里为方便江苏省如东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守宏回乡祭祖而专修的一条“断头”上坟路,刚修好不久,徐守宏还未来得及享用,便“中弹”落马了。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有说徐守宏晦气倒霉的“断头路”断了他的前程,上坟路成了不归路;有说乡干部马屁未拍好,拍到了马腿上。  相似文献   

3.
趣话马屁诗     
中国是诗国,不仅作诗、吟诗很普遍,还有人赋予诗歌以一定的实际功用,马屁诗即是其中的一种。封建时代帝王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身边的臣子既可能因说话或文字的  相似文献   

4.
贪官的书法     
龙民 《行政法制》2001,(5):48-48
胡长清、接培勇颇擅书法,但我未见过,想必传者有据。可惜二人都被财色所迷,翻船落马,成为千古丑类,推其罪原恶始,书法之好未尝不是启祸之一端也。胡氏格调卑下,以书谋财,固不足论。可怪者,接氏培勇才高气傲,视赖昌星为“文盲加流氓”,连白眼亦不屑一顾,而卒耐不住赖昌星的马屁钱财攻势,成为赖昌星大挖国家墙脚的保护伞和得力帮凶之一,因而赖某大吹“共产党的干部什么都不可怕,就怕他无爱好。”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穿戴习俗是由他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文化背景所决定的。穿什么、怎么穿,什么时候穿、什么场合穿,构成了一个民族穿戴习俗的基本框架。纵观人类服饰文化史,每一种服饰款式的由来,每一种穿戴趋势的形成,都离不开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决定服饰形态,社会环境造就穿戴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霞 《法治纵横》2011,(1):36-37
五次人口普查后,穿青族戴上的还是“未识别民族”的帽子。这个民族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对一些穿青人来讲很重要;对另一些穿青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对应的民族代码,他们难以办身份证,无法落户,无法买房。无法乘飞机……  相似文献   

7.
性窒息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年龄在15~43岁之间,10岁幼童因性窒息而死亡实为罕见,现报告1例。1案例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言语不多,性格较内向。某日夜被其家人发现死于家中二楼其父母的卧室内。该幼童颈部套有一条红领巾,挂在卧室门的球形门锁上,双脚着地,膝盖离地板面约10cm。旁边的地板面上有一双翻倒的黑色女高跟皮鞋。尸检:该幼童外穿一黑色连衣裙,上身内穿红色毛线衣,该毛线衣外戴有一紧身白色乳罩(乳罩后带被打结),贴身穿浅黄色秋衣;下身内着黑色长筒裙,贴身穿白色短裤;脚穿肉色丝袜…  相似文献   

8.
子涵 《法治与社会》2008,(10):62-63
男司机穿背心、穿拖鞋、穿短裤、留长发、蓄胡须,女司机穿高跟鞋、吊带衫或拖鞋的扣1分;行驶中司机有饮食、吸烟、打手机的扣2分……  相似文献   

9.
2007年底,一个恐怖的传言传遍湖北襄樊市的大街小巷,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中,有一个恐怖杀手,专门盯梢、跟踪杀害穿红上衣、足蹬长筒靴的长发女郎。一时间,爱美的女子谈红色变,不敢穿红衣服上街,不敢单身出门。警方在报纸上公开辟谣也不能打消人们的恐惧,甚至连警察的孩子也不敢穿红上衣……  相似文献   

10.
“美言”即奉承、赞扬、漂亮、甜蜜、好听之类的言语。它可以给人温馨,给人和睦,给人幸福,给人力量;也可以使人迷糊,使人堕落,使人失败,使人毁灭。某君为了提拨升级,对上司阿谀奉承,吹喇叭,抬轿子,拍马屁,献尽殷勤,终于博得上司的宠爱而如愿以偿;某君犯了错误,干了违法乱纪的事,也利用各种关系打招呼,经过一番“美言”和努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现实生活中,“美言”成了一些人钻营取巧谋求私利的“敲门砖”。我们一些同志甚至一些领导,抵挡不住“美言”的进攻,以致拿原则作交易,丧失立场,做出不光彩的事来。因此…  相似文献   

11.
邢雪  王硕 《政府法制》2013,(18):22-23
在当时人们的意识中,长裤和套裤是男性特有的服装.尤其在法国上流社会中,女性穿裤子更被视作惊世骇俗之举。典型的无套裤党人头戴红色的圆锥形自由帽,穿着衬衫,身着长裤,脚上一双厚木屐。而革命期间,虽然法国男性不反对女性参加革命。但基本上不支持女性穿裤子,为此还出现过禁止女性穿长裤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法治研究》2006,(5):65-65
据法制晚报报道:记者通过对100名律师的访问调查发现,其中79人一年中最多穿3次律师袍,14人在出庭时则从来不穿。  相似文献   

13.
知耻诚可贵     
高深 《政府法制》2012,(26):31-31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季文子是宣公与成公的国相。但他的婢女不穿绸缎,他也不给驭马喂粮食。别人劝告文子:“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两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没有绸缎,驭马不吃粮食,别人不仅会认为你为人小气,也会使国家脸上无光。”文子不以为然:“我何尝不想让婢女穿得好、让马吃得好,但是我看见国:郝的人民有不少父兄吃得粗糙穿得破旧,怎么敢随心所欲?做国相要知荣辱懂羞耻,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华贵、驭马吃得精细能给国家带来光彩。”  相似文献   

14.
埃及妇女在公共场合衣着很庄重,不穿无袖的衣服和衬衫,穿短裤被人笑话视为不文明,埃及人好客,慷慨大方,如果您赞美主人的某样财物或衣服漂亮,主人就会把它送给您,所以在埃及要慎赞主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乐艳娜 《政府法制》2013,(21):29-29
英国作家理查德·哈伯出版了一本书《蛋疼的法律》,涵盖了250条世界上最疯狂的法律。你也许觉得匪夷所思,但如果去国外旅行,参考一下还是有价值的。泰国:不穿内裤违法。在泰国,如果不穿内裤就离开家,会被认为犯法;如果不穿上衣,就不能开车。瑞士:晚上10点以后禁止冲马桶。和嗅觉污染比起来,瑞士政府认为噪音污染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因此,如果晚上10点以后还在冲马桶,就是违法。  相似文献   

16.
赵梅 《法治纵横》2014,(10):50-52
新疆的古代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蒙面纱、穿“吉里巴甫”服,是不是新疆古人的传统服饰文化?3月22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举办的“新疆古代服饰记忆”讲座中,当一位读者提出上述问题时,主讲专家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回答说,从新疆考古出土的古代服饰、文物等遗物的情况来看,新疆古代妇女对服饰美的追求非常强烈,她们喜欢穿艳丽又时尚的衣服,  相似文献   

17.
律师信箱     
《法治纵横》2014,(5):32-32
案例一: 律师你好: 我在北京一个单位工作,因后勤部调配工装的型号过大而无法穿工装,后勤部重新调配,因而晚穿3天工装,结果,我在月底领工资时少了150元。单位给我的说法就是因为我没穿工装,这合理吗?  相似文献   

18.
龚芬 《检察纵横》2012,(2):59-59
2009年8月,组织上为刚刚成为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一员的我配发了2009式夏装制服。第一次穿上印有检察、标志的天蓝色短袖、藏蓝色长裤,再配上蓝色领带,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天上班前,我总要将衣服裤子熨烫得平整挺括才穿在身上,而且特自豪。  相似文献   

19.
王增勤 《政府法制》2010,(12):28-29
1929年11月11日深夜,在上海市霞飞路附近一处宅院的门前,随着“砰!砰!砰!”几声枪响,一个穿黑色西装的人当场命归西天。当大批法国巡捕和侦探赶到时,人群早已散去,只剩下包括穿黑色西装者在内的几具尸体躺在猩红的血泊中。  相似文献   

20.
鲁南 《江淮法治》2010,(2):56-57
1929年11月11日深夜,在上海市霞飞路附近一处宅院的门前,随着“砰!砰!砰!”几声枪响,一个穿黑色西装的人当场命归西天。当大批法国巡捕和侦探赶到时,人群早已散去,只剩下包括穿黑色西装者在内的几具尸体躺在腥红的血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