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郭泰和 《中国司法》2010,(10):98-100
现代国家的政府职能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机关也被赋予向国民提供社会福利的职责和义务。由于政府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争议的领域,使得以当事人双方合意为基础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作为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王晔 《中国律师》2008,(4):44-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民法院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更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目前,我国在和谐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司法改革已将作为合意式解决争议、协调官民矛盾新机制的行政诉讼和解纳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和行政法治创新之中。当前我们必须针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在寻求其正当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具体的制度构建和工作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行政案件撤诉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近年来各级各地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的和解制度。但这一制度在我国还面临着立法上的缺失。现代立法者为了完善本国法律制度,都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本国和域外之间法律进行考察。本文指出域外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成功理论与实践经验会为我国建立完善这一制度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雅丽 《现代法学》2006,28(3):160-167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并且对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和解也未作规定,然而实践中和解普遍存在。行政诉讼和解存在的有力依据为:现代公共行政已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和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和解是不同于判决和撤诉的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与法治原则并不矛盾。它体现了当事人的主体性,并能够促使新的行政活动方式产生。在中国语境之下,未来《行政诉讼法》应建立和解而非调解制度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于安 《法学杂志》2012,33(8):66-71
本文主张在本次修订《行政诉讼法》中引入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与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为宗旨的现行制度并行设置,划分为针对规范性行政规则和针对客观性行政决定两大类。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受到民事诉讼的极大影响,本文认为作为公法制度的行政诉讼需要独立的公法诉讼理论。参考大陆法系国家的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及其诉权理论,本文对行政公益诉讼及其嵌入式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行政诉讼之不适用调解,意味着不以调解为结案方式,但并未禁止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以撤诉终结诉讼。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有人对1990—2000年全国一审行政案件结案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撤诉率从未低于1/3,最高达到57.3%。这样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而在这些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西方三十多年来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改革尝试,它一改传统刑事司法中以国家为本位,主张对受害人权利的关注,为刑事司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比起传统刑事诉讼表现出了快捷、高效、经济和充分体现当事人意志等优点。这种制度在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极大的吸引了国内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且在国内某些地区已经开始有益的尝试。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机制,我国有必要引进,用以解决比较轻微的刑事犯罪事件,更加彻底有效的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被害人和刑事被告人直面会商为中心的刑事和解程序就一直是西方犯罪学界研究的主题,并不断地出现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中。在化解社会矛盾,弥补传统刑事司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法律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刑事和解逐步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成为一个新生物。为此,对刑事和解制度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务的全方位的考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和谐新农村,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本文从诉讼外和解的特殊功能入手,阐述该制度在农村中的特殊作用,分析实践中该制度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钢  刘浩 《法制与社会》2011,(32):58-58
随着近年来刑事和解这种新型制度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案件以刑事和解的方式来处理,其适用范围从最初的轻伤害案件逐渐向一部分公诉案件扩展,它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本文通过对现行刑事和解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冲突解决方式,具有提高诉讼效率,预防犯罪,保护被害人利益,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等积极意义。本文指出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并融入诉讼制度之中,以更有效地解决刑事犯罪带来的各种纠纷和矛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行政诉讼立法应正确协调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引入和解制度,以充分体现和保障当事人合意,化解社会矛盾,并提出要遵循有限和解原则,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防止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处理模式,创生了一种新的利益争端解决方式,具有诉讼分流、满足不同主体利益、化解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矛盾和冲突等司法功能,能够弥补现行刑事司法体制的不足与缺陷。本文对我国现在的刑事和解面临的问题和制度困惑进行了解析,立足于问题,从实体制度、程序制度、和解监督和辅助制度等四个角度提出了全面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王萍 《法制与社会》2011,(24):33-34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然而,由于宪法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缺位,导致宪法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发挥公民权利的最终救济这一作用。鉴于宪法的法律性、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我国法治建设的需求,宪法私权诉讼制度亟待建立。本文论述了宪法私权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阐述了刑事和解的含义,分析了建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罗洁 《法制与社会》2011,(26):50-51
刑事司法发展历程是一部由野蛮到文明、由恣意到理性、由严苛到轻缓、由对抗到对话的历史。而刑事和解就是刑事司法走向文明和理性后的重要成果,它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一直都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文明、理性司法的步伐从未停止,而刑事和解正契合了我国自古追求"和合"的文化传统,顺应了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当下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近年来,我国法学学者和司法工作者一直就如何将刑事和解制度扎根于我国的司法土壤付出艰辛努力,这条道路光明但又漫长、曲折。本文就我国如何建构刑事和解制度发表浅见,愿就推动此课题进展尽一己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行政诉讼立法应正确协调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引入和解制度,以充分体现和保障当事人合意,化解社会矛盾,并提出要遵循有限和解原则,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防止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天津检察》2009,(4):39-39
刑事和解程序实质是公权力(刑罚权)与私权(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之间为达成合意而相互协调的法律制度,其所面临最大的质疑在于刑罚权作为国家权力怎能因为私权主体意识的介入而作让渡呢,此时的公诉权又应该怎样摆位呢。  相似文献   

20.
张弘 《河北法学》2011,29(4):139-143
作为以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机制,诉讼上和解已成为各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诉讼的对抗中,法官逐渐摆脱了消极的角色,在当事人的和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抗的诉讼程序与和解制度看似相互排除,而两者的交融却产生了良好的解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