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亦铭 《政府法制》2010,(22):29-29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崇祯皇帝惶惶不可终日。有一天,崇祯脱下龙袍,带着一个太监走出皇宫,到街上去散心。走了一段路,见有一个测字摊前一幅白布招展,上写:"鬼谷为师,管辂为友。"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23-23
公元1644年4月25日深夜,崇祯皇帝登上煤山(即今天的景山),眼看烽烟四起,李自成的大军已攻破内城,于是不得不自缢。后代史官认为他本属明君。可惜生不逢时。崇祯自己也说过:“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然而,对明史认真研读过的人却另有感受。虽然崇祯之前的两任皇帝万历和天启都有昏君之名,但诡异的地方就在于,昏君有时比明君还更有益于国家。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1,(18):29-29
章丘市文祖镇西王黑村中心街东胡同里,有条幽静的小巷,顺巷道往西拐进一古代院落,一座壮观的二层青石楼阁展现眼前。此楼叫"望景楼"。要说起此楼的来历,还要从明朝灭亡、崇祯之女逃难说起——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从三面包围了北京。明军在宦官的鞭笞下,虽然还在反抗,但已不能阻挡住起义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  相似文献   

4.
赵炎 《政府法制》2012,(36):46-46
说起大明崇祯皇帝实在是个“幸运”的人,在他主政的17年间,曾欣赏过许多精彩的“狗咬狗”好戏,花样百出,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1644年3月19日晨,崇祯皇帝朱由检踉踉跄跄地爬上煤山,吊死在寿皇殿旁的槐树上,时年仅34岁。许多人都把崇祯的失败归结于农民起义和盘踞于满洲的后金势力,这点不假,它们的确是推动崇祯朝历史变迁的直接力量,但是,人们也知道,不管多尔衮和李自成存不存在,大明王朝的气数已是油尽灯枯了,多尔衮和李自成只不过是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两根稻草罢了。他的悲剧命运就在于他不仅无法以一身之躯来阻止社稷颠覆之势,而且历史所能给予他的时间和空间也注定他成为不了一位中兴之主。  相似文献   

6.
明朝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惨遭磔死,“擅杀大将”、“通敌谋款”作为崇祯皇帝给袁崇焕定罪的两大罪状,是言之凿凿还是欲加之罪?本文依据史料,通过对磔袁罪诏逐条分析,进而揭示袁崇焕的含冤莫白。  相似文献   

7.
1644年正月初一,闯王李白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随即大顺军向北京最后进军。崇祯皇帝急招群臣议政:国破山河在,如今怎么办?决策议题有二:要不要调吴三桂部进关勤王?要不要把首都南迁?其实答案很清楚,除了吴三桂部,明朝在北方根本无兵可用。如果连北京都失去了,王朝都灭亡了,  相似文献   

8.
甲申再祭     
360年前的甲申(1644)年三月,李 自成率农民起义队伍杀入北京,结束了 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创立的大 明王朝,自己坐了龙庭,改国号"大 顺"。农民起义的"学生"夺了"老师" 的帝祚,算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周 期律"。 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上认为天子圣 明而官吏昏暗,李自成《登极诏》中评 价崇祯皇帝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 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崇祯登基后忧心国事,宵衣旰食,落了 个"辛辛苦苦十七年,一朝吊死煤山 前"的结局,原因就在于体制不行,培 养出来的尽是亡国之臣,他一个人的力 量无法改变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只好 跟着当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9.
一、明崇祯年间,青州府益都县有个叫朱炎的人。一天半夜,忽听哥哥朱鑫的房中传来一声惨叫,急忙跑去一看,只见哥哥已死在床上。  相似文献   

10.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小东 《政府法制》2013,(5):34-35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2.
辽东 《政府法制》2008,(4):52-52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用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3.
师永刚  张凡 《政府法制》2011,(20):33-33
1903年,凯瑟琳.卡尔,一位美国的业余画家描述了自己看到慈禧真实的容貌。正如一位美国人所言:"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了国家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利的国度。说她是19世纪后半叶最了不起的女人,这不算是夸张吧?"慈禧晚年喜欢为自己画肖像,  相似文献   

14.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闽国有个出了名的酒鬼皇帝,叫王曦,自称大闽皇帝。这位皇帝除了迫不得已上朝议事外,平日最大的乐趣便是没日没夜地喝酒。大闽皇帝常常把大臣们宣到九龙殿里,君臣们喝得昏天暗地,一喝就是一夜,到了天亮,一个个烂醉如泥,哪里还有精力上朝处理国事?这位皇帝也少有酒德,每喝必醉,醉了就撒酒疯。普通百姓撒撒酒疯可能无所谓,皇帝撒酒疯可不是闹着玩的。  相似文献   

15.
康熙帝常言:"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明清两代皇帝,在登基之后,除处理政务、躬身祭祀之外,读书是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作为嗣君继位之前,曾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皇帝为其延请名师,并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但是,总的说来,清代皇帝出身满族,入主中原后,为统治全国,更需如饥似渴地学习.清代皇帝的读书好学,以康熙帝为最.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89,(2)
据说,“板子”向来是老子打儿子、主子打奴才的,倘反其道而行之,便是“反了”,大逆不道。且“板子”的打法,不要甚么程序,是一律的上打下。思宗年间,崇祯京城被困,袁崇焕十万精兵破围,然阉党谗言,有功之臣一夜间便为阶下囚,金兵再犯,崇祯无奈,亲到狱中劝说,袁崇焕便狱中发书召兵,京城再次被救。岂料阉党又进谗言,崇祯为保朕“永远正确”的权威和形象,遂将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讲,守业皇帝都比创业皇帝的胆量要小。这是因为创业皇帝的天下大部分是马上天下,南征北战,东伐西决,一寸一寸的疆土都是靠体力和智慧赢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一鸣 《政府法制》2010,(22):29-29
唐代,竟然有一位皇帝告诉宰相:受点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到这位宰相不仅不领情,而且义正词严地给顶头上司讲了一番反腐倡廉的大道理,换言之,给其上了一节廉政教育的课。结果,皇帝讨了个老大的没趣。 这位皇帝,是唐德宗李适。  相似文献   

19.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已铭 《政府法制》2013,(26):45-45
在古画或电视、电影中演的古代宫廷戏剧,我们看到皇帝戴的王冠中,有一种是平板且前后有串串的垂珠,随皇帝的头摆动而摇晃着,那顶就是冕冠。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