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之所以会看新凤霞写的《末代皇帝的逸事》,是因为先看了她的《花为媒》。评剧里那样美的女子,无以想象她在"文革"中所受的苦难。  相似文献   

2.
仁民 《政府法制》2010,(22):30-30
毛泽东在世时,一直是反对特权的。毛泽东也从不讲特殊,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最穷困的那些日子里,他的女儿李敏、李讷也与全国人民一样,吃不饱肚子。但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他无法不"特殊"了。当时,各个方面的机构和人员为了保证毛泽东晚年的生活质量,为毛泽东成立了一些提供特殊服务的"秘密小组",这也算是特殊年代里的一道特殊记忆。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4):12-13
近年来,一些报刊发表了关于毛泽东上个世纪40年代在延安“挨骂”的文章。有些内容并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4.
一天,毛泽东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块儿看电影。影片的名字是《红与黑》。看过以后,大家不免对影片的情节议论一番,客厅里出现了少有的热烈气氛。毛泽东只是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等大家走后,毛泽东看了一眼仍坐在那里的孟锦云问,孟夫子,对刚才的电影有何意见哪?没等孟锦云回答,毛泽东就接着说,有何高见,今日可以不谈。你去借一本《红与黑》,至少看一遍,然后再谈。你不是读过《红楼梦》吗?可以再借一本《红与黑》,对比着看一遍,也许会更有意义。孟锦云真去借了书,仔细读了,并记下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熙章 《政府法制》2010,(15):41-41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未雨绸缪,曾多次让冀朝铸去北京外国语学院物色高级翻译人才。在花木笼映、芳草萋蒌的校园里,冀朝铸一眼看上了莘莘学子中的唐闻生。  相似文献   

6.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13):51-52
评剧《花为媒》,也叫《张王巧配》、《张五可》,由评剧艺术的开创者成兆才(1874~1929年)在民国初年编写。该剧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寄生》篇,  相似文献   

7.
赵永春 《政府法制》2012,(35):38-38
毛泽东曾熟读过《论语》、《孔子家语》及其他记载孔子生平的书籍,不仅熟知孔子的饮食观点及习惯,而且还能根据孔子的饮食生活特点推断出孔子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让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西方视野的是一本叫《生活》的画报,这本画报是那个年代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由此,毛泽东和他的金光闪闪的红五星开始在纽约、进而在整个美国闪耀,后来蔓延到欧洲、南美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仁民 《政府法制》2009,(20):53-53
20岁当上红军师长。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常胜将军。邓小平说,他是二野战功最大的。这是何许人也?他就是屡创收视率新高的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二野将军”、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穷苦农家,9岁开始为地主放牛,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3,(9):18-19
毛泽东算是个喜欢阅读的人,而他读书喜欢发表议论,他曾经先后五次评论过《金瓶梅》。  相似文献   

11.
黄显耀 《政府法制》2010,(20):33-33
毛泽东主席长期保持充沛的活力,活到了83岁高龄。毛主席的养生心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这是毛主席1958年总结出来的"养生十六诀"。  相似文献   

12.
周和平 《政府法制》2014,(17):16-16
征友启事落款“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是毛泽东发起新民学会的起缘。据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管理处主任吉华介绍,1915年9月中旬,长沙城区各中等学校传达室门口张贴有一张“征友启事”。  相似文献   

13.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0,(20):35-35
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 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名为《何典》。  相似文献   

15.
徐中远 《政府法制》2013,(35):26-26
从政治视角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毛泽东的几次谈话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16.
陈述 《法治纵横》2013,(10):46-47
那时在兵团连队,严格意义上的那时应该属于20世纪60年代。那个人们对生活的贫瘠和困苦记忆相当深刻。饥饿,是那个年代人们嘴里经久不衰的话题。也因为家家户户都存在缺乏粮食填充肚皮,所以连队看场的任务便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7.
孙凤山 《江淮法治》2014,(13):56-56
四十多年来,每当我翻阅老照片或踏上第二故乡的土地(60年代在皖南搞“社教”的一个小山村),便想起在“党旗林”皱褶里生活的艰苦而光荣岁月,心底会生起一种深深的眷恋,久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8.
伏霄汉 《政府法制》2014,(11):42-42
毛泽东的诗歌同外交关系密切,直接涉及外交方面的诗作占有相当比例。可以说,“诗歌外交”是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实践的重曼表现形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功能。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肖健 《政府法制》2010,(24):28-28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律师在我国社会中的形象,曾经被神圣化,而后又被妖魔化。要想给律师这个职业十分精确地作出描述,还真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相当多的人对律师的印象,都来自于文学作品,也许来自上世纪60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电影《风暴》中施洋的扮演者金山。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便以为律师都应当像施洋那样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死。而律师的负面形象,大都来自美国的黑帮电影,诸如《教父》等。在这些电影中,黑帮老大身边总有一个律师,因此在我国为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被告人担任辩护律师,就自然让人联想起那些黑帮电影中的人物而成了“黑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