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姜山 《创造》2015,(6):16-17
<正>各资源型城市要根据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分类,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6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做好贯彻落实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昭通市、楚雄州是我国及云南省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须规范资源开发秩序。个旧市、易门县、东川区是国家界定的资源枯竭城市,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国发[2013]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13年11月12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3.
<正>国发[2013]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11月12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  相似文献   

4.
<正>吉政办发[2014]2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以下简称《规划》),推动我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经省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发展目标以实现富民强省、全面振兴为目标,全面推进我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接续替代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多元化产业体系全面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韩静 《小康》2018,(14)
正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变化必然发生。2013年底,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最终确定为78个(含69个资源枯竭城市和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那时,名单上的城市大多迫切需要逃脱"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势下,  相似文献   

6.
数量庞大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形态的一大特征,当前大多面临资源衰竭、环境恶化、创新能力低的困境,内外部环境的恶化倒逼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改变城市发展模式,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又第一次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知识城市发展理念已兴起多年,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旨在从知识城市理论角度解读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并在知识城市理论视阈下,探索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正>鲁政办字[2014]99号淄博、枣庄、泰安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确定我省枣庄市、淄博市淄川区和新泰市为资源枯竭城市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45号)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省资源枯竭城市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郑国强 《人民论坛》2010,(4):114-115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城市空间结构分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一定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发展替代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现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我省是资源大省,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市是全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出台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资源型城市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理论和  相似文献   

12.
孙艳霜 《长白学刊》2013,(2):118-12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难点,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吉林省辽源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城市,面对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困难,辽源市把经济转型的重点放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上。而在路径的选择上,又把绝处逢生改变命运的主攻方向放在构造新的接续产业上,通过经济转型实现振兴。  相似文献   

13.
《湖北政报》2010,(15):11-15
<正>鄂政发[2010]4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山西政报》2008,(16):9-1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结合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就我省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如何缓解我国城市化中的人口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人口控制与北京城市的发展 国务院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指出:"由于环境、资源的制约,北京市应着力于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第10条:"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09,(1):27-29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促进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抓住战略机遇,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产业接续和生态恢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改造过程中,特别是随着2007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梳理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对于我国无疑也有着可资借鉴的意义。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  相似文献   

18.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我省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榜单     
《创造》2014,(5):8-8
正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资源榜:珠海居全国首位由麦肯锡、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创建的"城市中国计划"最近发布了《2013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从185个中国地级和县级城市中脱颖而出,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首位。报告显示,跻身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前十位的还有深圳、杭州、厦门、广州、大连、福州、北京、长沙、烟台。由于最早享  相似文献   

20.
朱国  赵然 《前沿》2010,(21):127-129
资源型城市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但是伴随着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日益下降,工人下岗再就业人数逐渐增加,社会问题日趋凸显。因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成为困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问题。转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实现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产业布局,弥补资源型城市的不足,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的同时,对那些正在成长中的资源型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