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2015,(9)
<正>早上9点一杯花茶。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但要注意,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下午1点一杯绿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绿茶适合现泡现喝,水温以85℃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晚上6点一杯红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  相似文献   

2.
绿茶醉心     
平素爱茶,尤爱饮绿茶。在书房读书上网,常常会冲一杯绿茶,有绿茶相伴,捧读着时光,便多了一份闲适和惬意。品读绿茶,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沉于杯底,泡着一份心情,是那样的清幽芬芳,让我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10,(15):F0003-F0003
泰顺——中国茶叶之乡,位于浙江南部山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峰峦叠嶂,云雾迷漫。拥有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三杯香茶”是泰顺茶叶的主导产品.以“香高味醇,经久耐泡”而著称,被专家评价为“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反复冲泡,三杯犹存余香”,多次获得国际茶文化节金奖、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是浙江名牌农产品、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相似文献   

4.
绿色走廊     
《新疆人大》2011,(3):47-48
节后可多饮绿茶茶保护健康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茶多酚。茶多酚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人体中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另外,茶叶中还含有不少的异黄酮,能有效地保护心脑血管。春节中大鱼大肉吃得多,节后喝点什么茶合适呢?  相似文献   

5.
绿色走廊     
节后可多饮绿茶茶保护健康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茶多酚。茶多酚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人体中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另外,茶叶中还含有不少的异黄酮,能有效地保护心脑血管。春节中大鱼大肉吃得多,节后喝点什么茶合适呢?  相似文献   

6.
里正 《福建乡土》2015,(2):61-63
"中国绿茶数天山",可见天山绿茶在中国茶界及蕉城人生活中的地位。吃茶有道在中国早期茶艺中,曾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但焦城人将茶叶叫做"茶米",将喝茶叫做"吃茶",含有以茶当饭当酒之意。蕉城自古城乡民众均有饮茶、品茶习惯,每当清晨、夜晚或工暇时间,人们多有冲茶品饮之习。农民、工人在田间或工场劳动、生产,均用陶瓷罐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在台湾青年萧尧忠来说,却有一肚子念得烂熟的茶经.他出生于台北坪林茶乡,家里世代种茶,从小在茶树下长大,所以现今才三十出头,却已浑身“茶”味十足.由于本身既是茶农,又是茶商,也有收藏茶壶的雅好,谈起传统茶道,滔滔不绝,脍炙人口,其声名,竟也如醇茶飘香,远播四海.泡茶要领一二三茶之学问,莫过于如何冲泡一壶“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而泡茶虽人人都能操做,但要泡出个出神入化,却非得有  相似文献   

8.
鹤峰峒茶引     
李传锋 《世纪行》2010,(5):43-45
<正>你喝过故乡的茶吗?故乡的茶是最有滋味的,它可以喝出儿时的记忆,喝出漫山的翠绿和遐想,喝出无尽的亲情和故事。我的故乡,地处武陵山余脉,傍三峡,近洞庭,山高林密,气候温润,百草为灵,土壤富硒,盛产峒茶,绿茶最优。文献记载,土司茗贡已近千年,百姓每日必饮,赋客禅师  相似文献   

9.
正茶,起源于中国。我国是最早用茶树的叶子或芽制作为饮品的国家。唐代陆羽《茶经》描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栽培茶树,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以后陆续传种到其他的国家。茶叶按种类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和白茶。如果按产地分,种类就更多了。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我国传统的毛尖、普洱、铁观音、龙井、碧螺春之类的茶,而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乐氏同仁国医馆老药铺  相似文献   

10.
沅陵茶情     
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负盛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有一碣滩山。碣滩山巍峨壮观,驼峰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滩头激起层层浪花,被江风雾化,飘然缭绕,使碣滩山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每当阳光普照显得神秘如幻。高山雾雨出好茶,驰名中外的碣滩茶便出产于此。碣滩茶有绿茶和毛尖两种,其形、色、香、味均独特无二。锋叶油滑皎洁,身骨柔嫩匀称,银毫细密如织,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香气,正是碣滩茶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茶道中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自朝廷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茶礼在风俗相同、方言相通的闽南和台湾的工夫茶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的“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叶冠于大米之前。工夫茶的泡饮自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有工夫可言,  相似文献   

12.
飲茶的學问     
飲茶舆沏茶有了好茶,還要會沏,沏好茶講究的是水質、茶具和調製。水質:茶之與水,恰如水之與酒一樣荒艽蛏习朔值牟?遇到十分的水,所泡出來的茶湯,也就足值十分。陸羽在《茶經》裏說:“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據古人考究,從前的揚子江南零的水為第一,無錫惠水寺的石水為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為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為第四,揚州大明寺水和吳淞江水次之,淮水最下,列第七。茶中含有多酚類化學物質,遇到水的鐵鹽溶  相似文献   

13.
盖碗茶     
梁奕 《公民导刊》2013,(8):56-56
<正>广东人用紫砂壶烹红茶,汤润叶鲜,且久贮而不变质;江浙人用透明杯盛绿茶,可观汤色、可赏叶形。而四川人则用盖碗泡花茶,斜叶轻曳、花影浮动、幽香初透,皆在铜壶掺水时那一柱清水的一落一收间,一个"泡"字,尽显川人散淡、闲适、自由的人生态度。"走,口子上坐茶铺子!"一声川味十足的吆喝,街面上一溜串的茶铺就已启了铺板。老茶客们朝着自己惯常坐的茶铺子慢慢踱进去,与堂倌师傅打个招呼,  相似文献   

14.
泰国人喝冰茶,在气候炎热的泰国,人们喝茶时总要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冰块。喝茶时只盛半林,很容易散热.喝后使人倍感清凉,还能生津解暑。埃及人喝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端上~杯热茶,里面放人许多白糖,同时送来~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印度人喝奶茶。他们喝茶时要在茶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宏,彻出的茶味与众不同。印度人喝茶的方式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盘子里,伸出舌头去舔饮,可谓独具一格了。俄罗斯人喝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泡L浓浓的一壶茶,要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浓淡随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作为农产品的茶,具有汤饮、蔬食和药疗的重要作用。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神农百草经·卷一·上经》有"苦菜"  相似文献   

16.
绍兴的茶馆大多开设在临水依岸的桥堍头,小巧玲珑,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座凉亭,故又有"茶亭"之称.茶馆卖茶颇有特色,不是以壶、瓶为单位,而是茶客早晨天蒙蒙亮进茶馆泡一壶茶,就可以一直坐到晚上天昏昏暗茶馆关门.只要茶客的茶碗盖子还盖着,即使人离开了茶馆一个两个小时,堂倌照样加水不误,若是茶汁淡了,还会重新换泡,且不再收费.  相似文献   

17.
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说: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品味普洱茶     
云亦 《今日民族》2006,(2):48-48
我们想用目光穿透历史,很难很难!用舌尖来体味历史,我们可以!一饼茶,托在手上,轻轻的,我们甚至可以忽略这微不足道的重量。在岁月的熏染之下,所有的浮华都随风而去,与岁月之波一同沉入时间的洋底。开一泡普洱茶,就像打开了历史的窗户,我们冲饮的不是那一芽芽的茶叶,而是一叶一叶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生动。一饮一啜,我们用味蕾在和历史对话。沧桑,深沉的历史,随着温软的水一起流进血液,融入灵魂。有人说:喝普洱能喝出沧桑,我喝普洱,喝出的是感恩。感谢采茶人的辛勤,感谢岁月的厚爱,感谢上苍的恩赐,感谢这泡茶的水,感谢这盛茶的杯子,感谢这时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     
李春恩 《台声》2004,(6):86-89
从古至今,上至宫庭礼仪,下至民间风俗,乃至文土茶会、寺院茶事,茶可谓人们以茶为对象,书画记 事,诗赋唱和;人们以茶明志,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礼佛,以茶敬祖。干百年来,茶悄悄融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形成独特的茶饮文化。 随着岁月流逝和世事变迁,茶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之味清淡、平和、宁静,相伴国人数千年,默默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中国茶文化也形成更为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青阳茶事     
马晓鸣 《人大论坛》2007,(10):47-47
青阳的罐罐茶不是泡而是煮的,青阳人统称为“炖茶”,其制作并不复杂,主人先捡些枞木须之类的易燃物在火塘里生起火,待粗壮的柴禾变成燃烧的木炭后,将茶罐放于火上(事先在茶罐里注如一定量山泉水),待罐内的水煮沸时,放上一把(约十克)茶叶(多为自家人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为使茶、水能更好地相融就用一根筷子拌茶叶,茶汁充分浸出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九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方可倾茶入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