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垂直一体化是国际制造业的主要运作方式,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高度分离,生产性服务业独立发展,低端制造业普遍实行外包,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企业过度垂直一体化,不仅导致管理规模不经济,不利于企业研发创新和精益化生产,甚至可能引发企业竞争战略的重大失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不仅有利于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而且导致了以生产性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兴起。鼓励制造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还有利于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差别化战略,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中国地区制造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调整,沿海制造业份额下降、内地制造业份额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在这一转变中,出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明显趋势:制造业各行业的区域分布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快增长趋势已经确立;高新技术制造业成为推动各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的跨区域产业转移大规模发生。从地区角度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具有以下特点: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注重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支撑要素的培育;不少地区在淘汰制造业落后产能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加快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有赖于强化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上看,应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优化,尤其是强化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国良 《群众》2013,(9):I0026-I0028
从产业分工格局看,江苏制造业发展一直过分寄生于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下的全球价值链(GVC),而忽略了国内市场需求。在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竞争环境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全球产业格局,将过去单纯的全球价值链(GVC)模式向国家价值链(NVC)转型,突破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低端的锁定困境,构建新型高端的价值链体系,是江苏制造业战略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东部地区制造业资本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更高的产业科技含量,如果地方能够为转移的制造业资本提供有效配套,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有助于本土优势产业的培育。从长期看,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该以在配套中积极培养本土优势产业为目标,以免陷入配套陷阱。针对国内区域经济条件的一系列新变化,西部地区外资政策的着力点是努力加强和建立与东部转移制造业的配套,而不是刻意去创造或者引进东部及外资企业;过度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行为应该转向依靠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生了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无论从制造业各行业的销售收入还是总产值的地区份额的比较,东部沿海地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郭永海  从海燕  王春霞 《群众》2018,(14):28-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制造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江苏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各类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集群)等为载体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靠什么作为发展的驱动力十分重要。高端和低端的制造业流入世界哪个地方,本身是全球分工系统的优化过程。低价格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劳动力价格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低,一个"低"字,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低端产业的转移。低成本换来的是低利润。低端生产,成本决定生死;高端制造,  相似文献   

8.
最近,丽水瓯宝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瞄准"专精特新",挺进智能家居领域"通过转型提升,让我们的闭门器产品智能化、数字化."瓯宝安防董事长助理陈选说. 企业规模小、优质企业短缺、产业链条分布散、上下游延伸不完备,曾是丽水市莲都区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今年以来,该区装备制造业迈向中小微企业转型"专精特新"新赛道.在丽水工业园区,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聚焦阀门、电气机械、汽摩配、智能家居等新领域,推动产品向中高端转型,同时做深做细装箭制造业提质升级、强链补链,培育莲都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9.
邱红 《人民论坛》2013,(11):75-77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自身能力,更取决于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文章在参考对珠三角主要城市调研资料基础上,从区域、金融、财税、法律等方面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政策环境,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优化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津政发[2016]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制造业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为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动力存在断档,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重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需要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大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地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中国日渐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形成的。通过产业分类和全面的测度指标,深入分析最近10年来中国产业地理的变化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以对外贸易自由化和吸引外资便利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产业地理,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趋势存在较大差异;2005年前后,促使产业扩散和转移的离心力开始影响中国产业地理,虽然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依然集聚了大部分的产业份额,但制造业特别是高外向度或高劳动密集度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和转移的趋势已然形成;制造业在东部沿海集聚趋势的逆转既源于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更源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16,(4):6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认为:"中国在低端和高端制造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而庞大的中端制造业恰恰缺少的是精湛的工艺和实干精神,像是鲁班一样的工匠。"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匠精神是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  相似文献   

14.
彭红英  米军 《求索》2013,(4):39-41
本文基于及时性贸易理论,以2005-2009年宏观经济数据为考察对象,实证检验了分销业与制造业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由于消费者偏好的不确定性和及时性贸易的需,促使分销业与制造业形成协同集聚,分销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我国实现制造业升级和转移提供了新思路。在分销业集聚较高的东部地区,可通过分销业升级促成制造业升级;在分销业集聚中等的地区,可先发展分销业集聚继而实现两个行业的协同集聚;在西部地区,则应围绕旅游业的发展,促成优势旅游产品的分销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0年来,区域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使中国经济渐入五彩缤纷和异彩纷呈之佳境.然而,市场力之作用的固有趋势使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1978-1999年,从GDP总量的地区构成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持续上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尤其是1994年以前,东部地区上长的趋势和西部地区相对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指明了转型方向. 面对“中国制造2025”,浙江如何抢抓机遇? 浙江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但从自身来看,浙江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一样,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金龙 《前沿》2006,(9):51-53
中国企业从低端产品和低端行业发家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正在成为过去,但是旧的时代过去不意味着新的时代绝对会主动向我们走来,生命周期的飞跃,往往必须一场发起于思想的变革,也即战略的转型,只有将战略转型的工作做好,企业才能有清晰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地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中国日渐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形成的。通过产业分类和全面的测度指标,深入分析最近10年来中国产业地理的变化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以对外贸易自由化和吸引外资便利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产业地理,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趋势存在较大差异;2005年前后,促使产业扩散和转移的离心力开始影响中国产业地理,虽然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依然集聚了大部分的产业份额,但制造业特别是高外向度或高劳动密集度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和转移的趋势已然形成;制造业在东部沿海集聚趋势的逆转既源于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更源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东部发达省区,浙江一直都是劳动力流入大省。据统计,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5强。外来人口绝大多数从事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近年来,作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出地的中西部省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逐步增多,大批农民工选择返回家乡就近工作或创业,这给仍以劳动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2)
<正>智能制造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结合,能够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时管理和优化,是一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药"。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引发了全国各地对智能制造的热捧。然而"过热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一个大的挑战。热度下冷静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