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志 《理论导刊》2003,(10):48-49
学术界关于沉默权的含义有过激烈的争论。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针对侦查人员、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或者拒绝陈述的权利。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重要保障。沉默权体现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是司法文明的必然要求和人权司法保障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问题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基本公民权问题 ,确立沉默权能保护弱者的权利。我国当代法律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必须尽早考虑确立沉默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加入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即:"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者被迫承认有罪。"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却对明确规定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面对检查人员的提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没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保持沉默的权利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这就出现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之间存在的在反对自我归罪原则方面的矛盾,如何理解并解决这一矛盾是我国立法和司法机关不能回避而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沉默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其存在价值以及我国的立法、司法背景,认为在我国应及早确立沉默权及相关制度,但考虑到我国当前的执法大环境,可以设立沉默权的限制或例外条款,并从立法和司法两大方面提出诸多设想.  相似文献   

5.
6.
海蛟 《理论与改革》2005,(4):130-132
随着法制的推进和司法改革,刑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和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就我国刑事沉默制度的设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质疑:一、对刑事沉默权存在的合理性的理由的质疑。二、英国实施刑事沉默权制度的现状充分说明设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弊多利少。三、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已给被告人一定程度的刑事沉默权,无须将其作为专门制度加以设立。四、片面强调对被告人的沉默权不符合法律的价值追求。五、刑事沉默权制度的设立不能不考虑我国打击刑事犯罪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只有深入研究刑事诉讼结构组成部分之间互动关系形成的机理,才能够制定出理性的符合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法来。当前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存在着侦查本位化、辩争权相对较弱、审判权缺失等诸多问题,无法充分实现保障人权的诉讼要求。只有在刑事诉讼中去除诉讼侦查化,实现控审分离、控辩平等、确保审判中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制度理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宪法刑事诉讼条款的完善与否,从某个方面来看,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的高低,我国现行宪法中刑事诉讼条款不但数量少,而且设计得不尽科学,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是解决严重的社会冲突的一种法定程序。通过刑事诉讼的制度化机制,能够实现控制犯罪,维护正义的目的。刑事诉讼的目的又体现了刑事诉讼的价值,即实现公正、秩序和效益的需要。针对刑事诉讼的价值方面做出论述,为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证人免证权是刑事诉讼中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对证人作证义务的补充和限制。赋予特定刑事诉讼证人免证权,是为了克服片面强调证人作证义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免除特定证人的作证义务远比国家强迫其作证从而获得个别的司法公正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在我国确立证人免证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着现实的可行性,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证人免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法律的社会历史基础和赖以生存的土壤,法律又是传统文化展现与光大的重要形式与稳固平台,二者血与肉的关系要求我们对沉默权制度的研讨应以传统文化为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我们没必要也不应当确立和引入西方沉默权。从传统文化的高度对沉默权进行理智的分析和评断,将给当前有关沉默权的研讨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制度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在这一制度背后 ,自然渗透着西方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对沉默权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功能进行探索和揭示 ,将有助于增加国人对这一制度的了解和把握 ,也是我们进行法律移植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 ,通过对国内有关学者的不同观点分析 ,充分论证在我国确立沉默权规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并结合现实国情提出了中国沉默权规则的完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5)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社会法制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检、法三机关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实施分工负责的同时强调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同时,由于人民检察院身兼提起诉讼和法律监督的双重身份,相互制约并不能真正的实现。法院审判中心地位并未确立,导致控、辩、审"三角结构"不存在。因此,对公、检、法三机关诉讼格局进行改变,对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之间的法律关系做出变革,应当成为今后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各国普遍承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在我国已经签署了相关的国际公约后,理应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部分。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在立法上初步确立了这一原则,体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精神。但还不能说已经全面地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这势必会影响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在理论上探讨无罪推定原则,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使这个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得到贯彻,对推进法制建设和法治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婷 《理论导刊》2007,(4):101-102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设立沉默权是和谐社会视野下现代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法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没有能够准确地阐释现代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中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后果。重构后的我国刑事诉讼目的仍应具有二元性,即在保障人权的同时,控制犯罪;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则需强调人权保障优先。  相似文献   

17.
侯斯强 《学理论》2009,(15):119-120
沉默权制度源自英国,后为各个法律发达国家所继承,其反映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对于人权人性的尊重;我国现行的口供制度中,强调嫌疑人的“如实供述”义务,忽略其沉默权,使得公民的多项权利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本文从沉默权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口供制度的缺憾,阐明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的三大诉讼法之一,其是否公正、完善、科学,直接影响着我国诉讼法制的建设.然而,从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刑事诉讼法仍然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程序公正方面.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方面所存在的不公正情形,分别从传统法律文化、立法、司法以及公安司法人员的素质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刑事诉讼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祝宇娇 《学理论》2009,(17):125-126
刑事举证责任的承担是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重要问题,举证责任由控诉方负担是刑事举证责任分担的一般规则,但是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存在刑事被告人负担举证责任的情况,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倒置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对完善我国被告人举证责任制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着重剖析了几类应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民主、进步、文明程度。目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权保障问题已引起重视并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但仍不够完善,我们应从法律规定、司法程序、司法监督等方面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机制,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