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尺度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真、善、美为核心内容的实践尺度体现了三重关系:一是外向关系上,人的实践尺度可以是“任何物种的尺度”;二是内向关系上,人的实践尺度也是“自己内在的尺度”;三是审美关系上,人的实践尺度还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三大尺度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人生的需要,决定着人生之真、善、美和幸福的实现.劳动验证人生之真,铸就人生之实,生成主体诚实的品性;在真的基础上,劳动展示人生之善,延展至道德层面即善良;合真与善,劳动成就人生之美,自由劳动本身即为美,劳动在创造美的世界的同时,也在建构人们美的心灵;劳动使人生充实,并由此产生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邓志平 《桂海论丛》2010,26(4):60-63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蕴涵三个维度:真、善、美。"真"即科学性,包括规律、真理、方法三个层次;"善"是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和与民共享;"美"是目标,体现的是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真"是基础、"善"是本质、"美"是目的,真、善、美辩证地统一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对党性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本来就是蕴含在党性之中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本身就包含了党性美,甚至可以说,党性的本质是美的,不仅包含了美,也包含了真和善,而且是至今所能理解和达到的最真、最善、最美,是至今所能理解和达到的大真、大善、大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党员修炼党性,也是修炼党性美;共产党员体现党性,也是体现党性美;共产党员讲党性,也是在践行党性美。  相似文献   

5.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著名女作家冰心说:如果没有女人,这个世界至少要失去50%的“真”、60%的“善”、70%的“美”。重庆荣昌县检察院女子公诉科的几名女检察官,以她们的真,她们的善,她们的美,打造了全市检察系统的第一支女子公诉队伍,为检察官一职写满荣耀,并形成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7.
李泽厚所谓儒家马克思主义或后马克思主义,以工具本体和心理本体为基础,重视个体存在的独特性,阐释自由直观(以美启真)、自由意志(以美储善)和自由享受(实现个人审美主体性),重新建构了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其建设性体系无疑是哲学、伦理学和美学的重大创新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又美学的维度探寻法与美的情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层境界是法律与美育的交融互摄。美和法均追求"真"和"善"的永恒价值,美学和法学所遵从的都是美的本质。法虽然表面上丧失了令人愉悦的直观趣味,实质上却隐蔽了法学所内蕴"真"与"善"的美学价值。从"美"的特征与"法"的属性探究二者内在关系发现,和谐与秩序构成法学与美学的共同交会点。法美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的高级操练,是"美"为"法"体现美的内在价值,司法的价值在于最终实现和谐的美。  相似文献   

9.
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虹 《湖湘论坛》2009,22(1):15-16
和谐的生命应该处理好以下四重关系,即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以及生命与超自然。和谐生命彰显着生命与自然之真,生命与社会之善、生命与自我之美、生命与超自然之圣,真、善、美、圣是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发展中国的宏伟事业,将它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一转变过程是异常艰辛的,但前景是无限光明的。我们之所以对前途如此充满信心,就在于科学发展观既具有完备的科学品质(真),又充满深厚的人文精神(善);同时它内涵丰富深刻,形式简洁明了,逻辑清晰严密,具备数学的普适性、简洁性、严密性,蕴含着数学之美的气质;它内含“和谐”元素,它的展开,绽放和谐之美(美)。科学发展观是真、善、美三种元素的完美统一。这个发展观一经提出,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广大公众,立即得到了…  相似文献   

11.
李翔德 《前进》2003,(8):25-27
伦理美学,是伦理学与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重要甚至核心的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伦理美的定义、本质、范畴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美是能给人以愉悦的有意味的形式,伦理美则是既能给人以愉悦又能给人以利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是一种行为美、人格美、关系美,因此也是一种过程美———在行为的过程中显示的美。伦理美学的这些鲜明特征,决定其重要内容就是诚信。诚信是伦理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作为伦理美基础的真问题,是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礼崩乐坏”是由统治者的“伪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本性既有优良的特质又有消极的成分。中国人性的真、善、美分别表现为智性、德性、乐性。现代中国人只要努力挖掘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发挥其独有的睿智、善德和乐观,一定能再造中国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立美,在这三者的关系中,"真"是"善"的基础,但"真"的,并不一定就是"善"的,因为真话、真人、真事、真情,可以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任何人的价值取向,都打着极深的社会现实印记,是人在生存环境的外干预、个人成长的内建构下长期形成的观念问题,也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4.
"懂得了真,懂得了善与美才懂得了画"、"以平常人,平常心,画平常画"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贾广健如是说。在贾广健老师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蕴藏在表象里的真、善、美,更看到了他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只以丹青续画缘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12)
传统医德思想涵盖真、善、美三个层面的内涵,包括求真的科学精神、求善的仁爱精神以及求美的行为习惯,这些内容也是当今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生命观"教育、"仁爱"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将真、善、美融入医学生素质教育中,是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医学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生进行构建,提出了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及人与人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求善、求美。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就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立美,逐步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18.
何雨伽 《小康》2011,(8):113
冰心曾说:"如果这世界没有女人,将至少少掉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喀布尔女孩》便是一个有关女人的故事,一段在塔利班统治下挣扎生存的女性传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财富是地位、身份和能力的象征,但它更是一块试金石,可以折射出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多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台商联谊会始终坚持乐善好施,扶困助学,传递爱心,用他们的点点滴滴诠释了真善美,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论权力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行使行政权力遵循道德原则 ,就是要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行使权力坚持真理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真”;行使权力坚持公正原则和正义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善”;行使权力坚持廉洁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