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风险,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造成了一定冲击。因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公平正义在我国充分实现的因素,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公平正义恰恰是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本文结合十七大精神就促进公平正义,共建和谐社会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这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实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明确思路。一、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总要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2.…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竹玉 《理论学刊》2006,3(10):79-80
公平正义既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置于首位,并从加强政府公共治理和提高公民自治能力等方面着力探讨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和价值追求。军队政法工作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并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顾伟 《党史文苑》2008,(5):71-7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和价值追求.军队政法工作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并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共同建设,实现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为始终追求的前进方向与理想追求。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与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纽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其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牢牢把握住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等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杨永飞 《世纪桥》2009,(7):60-6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让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剖析了公平正义观的历史性,达到了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研究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良性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和谐思想,符合和谐社会的法治原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人权保障理念,适应了和谐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牢固树立促进杜套和谐的新的刑事司法理念,大胆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司法制度,积极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刑事案件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就是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在此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作为和谐社会观的根本问题,则集中反映了和谐社会观的深刻矛盾、现实诉求与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形成人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国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而执政者肩负着秉持社会正义、恪守社会公平的双重职责,因此,坚持以社会正义为本,制订政策和法律,建章立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选措施,以社会公平为度,执行社会正义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价值观。利益博弈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达到价值认同,关键是实现利益认同。一方面,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利益关系格局;另一方面,用核心价值观调适社会利益关系,奠定实现社会和谐的利益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以人为本、多元一体、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价值诉求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目前要着力进 行执政先进性建设。由国家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决定,历史上的执政者无不以社会和谐作为执政的根 本。因此,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执政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确立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应当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利益均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目前,影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的失衡。建立健全利益均衡机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建立健全利益的导向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调节机制及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主义本质上来讲,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致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必然要求。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不高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根本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两个彼此孤立的概念,而是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的发展理念,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诉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