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尽管目前中国法学在关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多维全球化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在赞成法律全球化还是反对法律全球化的问题上观点更是针锋相对,但是在这些争论的背后,中国法学在对全球化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孙国东:邓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您一起探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这一问题。我们知道,继《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和《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载于《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之后,您最近又完成了一篇题为《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一种开放性"全球化观"的建构》的十多万字论文。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为集中,我想主要和您一起探讨您的这项研究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演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龙 《中国法学》2002,(1):39-48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据,揭示了经济全球化与法学演进的内在联系,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两者互动的发展规律:1.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独立;2.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分科;3.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多元;4.第四轮经济全球化与法学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入世必将推动法律入世,使我国法律体系以及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整个法律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发和促进法律新一轮的改革。要应对这种挑战和改革,我国法学教育也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一、经济全球化对法学教育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法学院教育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语言影响。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已经成为通用工作语言。第二,是国际互联网络影响。第三,人们地缘的相对性,使得法学院变得更加开放。第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终身化趋势的影响。第五,人才市…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得生物经济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经济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法律在生物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旁观者;相反,在生物经济发展方面,法律必然会充当起生物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正面影响与负面效应之"调节器"的角色。生命法学是因应生命科技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法学新学科,生物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这一法学学科大放异彩。面对生物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生命法学应当承担起推动国内生命法制建设、培养生物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生命法律人才以及加强自身理论建设三项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争的事实,对全球化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亦成为社会各界不可回避的课题。中国的法学界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传统的法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处境与命运如何?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这一主题,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于2 0 0 4年5月2 9日至5月31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祖国大陆高校、研究机构的法文化学者与来自台湾地区及韩国、日本的学者五十余名,畅所欲言,圆满完成研讨会的各项议题,深化了对全球化的认识,取得一些共识,碰撞出一些火花,在思想的交融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在陈鹏…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向前推进,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象。经济全球化催生法律全球化,而法律全球化使得中国要迫切加快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对此,我国应抓紧时机,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法律体系,进行法律制度改革,推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实现司法独立,早日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本文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法学的"全球化论辩"背后,还在更深的层面上隐含着另一个把全球化的趋势视作是一种客观且必然的历史进程的共同理论预设。基于全球性与全球主义高度互动的视角,这一理论预设在根本上掩盖了全球化作为一种特定的主观之物或一种特定意识形态建构之物的可能性,也使人们根本意识不到全球化或"法律全球化"实际上是一场有关"全球化"性质和方向的"话语争斗";基于中国与全球化关系框架来看,在这一理论预设下无论是顺应之策还是拒绝之策,都具有一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被动特征,而完全意识不到作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进程中的任何成员——尤其是中国——积极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学教育必须顺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即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观念的复合型、实用型法律人才与治国之才,以提升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此,法学教育必须突出研究性教学在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己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法学实践教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法学教育必须正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加快实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在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评价标准,保障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确保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加强对实践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中核心部分的导论,在对"全球化"概念进行背景性阐发的基础上,确立全文的分析框架及参照依据,并概要性地说明相关理论问题的建构以及具体的论证步骤。通过阐明当下的"全球化"实为一种可争辩的过程,从而开放出全球化的话语斗争维度以及中国或中国法学参与并型塑全球化的可能性,进而主张应当从中国立场出发,以中国为思想根据、以"世界结构中的中国"为分析框架、根据中国自己的理想图景就当下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进行积极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法律全球化问题,我国学者产生了有没有、要不要和如何进行的三重争议,由于这些争议是在没有对全球化做出前提性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总是陷入事实与价值两极之争的困境之中。我们引入“过程”论来理解全球化的思想,意在指出从发展路向上看全球化有不同的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内在规定性。从当下的阶段来看,全球化已经把世界联结为一个异质的整体,从性质上说这个整体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们一起对法律全球化的过程、制度和理念起着规制作用。理解这种“过程”论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换现代法的精神,即促进权利范式的发展、培育新的自由理念和参与全球法律制度竞争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全球化新论——从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西方学者形形色色的法律全球化理论纷涌而上,并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广泛思考。事实上,无论是在东西方,法律全球化皆是一个全新课题,它的内涵是否具备科学性;它是否是已存在事实或客观发展趋势;它是否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或反映以及其与国家主权之间是此消彼长还是辩证统一关系等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正立足于此,拟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探讨,以求得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全球化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二个向度则表现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了各个学科的显学。尽管目前中国法学在关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多维全球化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在赞成法律全球化还是反对法律全球化的问题上观点更是针锋相对,但是在这些争论的背后,中国法学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处理时却存在两项共同的理论设定——全球化是一个整体化同质化的进程、全球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进程;正是因为其共有这两项不自觉的理论设定,所以中国法学在认识全球化现象时实质上秉持着一种封闭的全球化观。而本文试图建构一种开放的全球化观,这种全球化观把全球化看做是一个矛盾且多元、主观且可变的进程,一个可以根据人之认识或利益或传统被建构或被重构的博弈进程,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偶然且可能是一个可逆且不确定的过程,这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全球化观。这种全球化观认为全球化是普遍化与特殊化或者单一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是整合与碎裂或者一体化和分裂化的统一,是集中化与分散化的统一,是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正是在这种开放的全球化观的视角下,中国将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对传统法理学体系结构的封闭、研究对象的狭隘和理论视角的片面提出了挑战。特瓦宁教授提出要复兴一般法理学,为描绘世界的总体法律图景提供适当的概念工具,为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法律现象选取有效的观察视角,为提炼和概括超越特殊法律文化的元语言(meta-language)探求实际可行的道路。尽管他的理论设计是完美的,却难以付诸法理学研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邓正来 《河北法学》2008,26(3):2-16
中国法学界的"全球化论辩"可以从"肯定"与"否定"这两种态度加以分析。以"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分为参照性判准,可以发现,"反法律全球化"论者与对"法律全球化"持肯定态度中的"唯法律全球化"论者其实都处在着同"去国家化"相关的"法律一元论"这一层面上,只不过前者主张的是"国家法律一元论",而后者主张的是"非国家法律一元论"。"法律全球化"是一种在全球层面上展开的包含"法律国际化"的进程,是一种从"国家法律一元论"走向"国家与非国家法律多元论"的开放性进程。中国法学论者之所以尊奉"法律一元论",实是因为教条性地尊奉"法律的唯国家意志论"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个经典论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邱润根 《河北法学》2005,23(3):142-146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在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中国现有的银行业经营体制必将面临根本变革。这种变革既是对其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其 经济透视、法律分析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着法的存在方式、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也必然引起法理学的理论变革与更新。本文以法律本体论、法律价值观、法律人格观、法律发展观、法治观等五个法理学的基本论题为主题 ,分析或展望全球化所可能引起的法理学的理论变革和更新。  相似文献   

19.
法律全球化与法制现代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法律全球化"和"法制现代化"不仅是现代法理学所密切关注的理论课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法制建设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法律全球化必将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而法制现代化也将会对法律全球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者关系密切,交相互动,共同推动法治的进程。在当下中国,只有辩证地处理好"法律全球化"和"法制现代化"的关系,完善立法体系,繁荣法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良性发展,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