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北方 《南风窗》2008,(9):42-42
在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和对矿产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局限,为了鼓励采矿业的发展,很多国家都规定了无偿取得制度。如今,这一做法已经被有偿使用所取代。西方国家的自然资源以私人所有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有为次。所有权归属不同,实现资源收益为全体人享有的路径也不同。以税为主有学者分类,资本主义体制下对自然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因素 ,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经历了认识上的曲折历程 ,建国前后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认识和稳健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是中共能够充分认识国情 ,分清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和社会现时任务的界限。研究建国前后中共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 ,总结历史经验 ,对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私营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24):91-91
<正>在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上,私人公司的自由竞争可能没有疑问,但若涉及国家目标等重大事务,它就超过了私人公司的能耐,太空探索就是个重要的国家目标。现代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当道,所谓的"保守主义",其实就是自由放任主义。它最核心的信念,就是私人企业的竞争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价值,私人企业必佳,公有企业必差,必然贪腐无效率。在这种信念引导下,美国的一切功能都交给了私人公司。私人公司可能在一般商业上很有效率,但私人公司毕竟有它的局限。国家的许多职能其实是很大的,超过了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与技术发展高度叠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性转向、全球流动性与市场竞争性的重塑,为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出新的"修复—增长"秩序;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涌现无法真正消解技术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和抗争政治所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尽管技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它也并未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发生质变,但它对现今技术变革的分析范式甚至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乏启示。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批判和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个著名的"修正主义公式"出自于伯恩施坦《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该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伯恩施坦正式公开了他的修正意图,并转向修正主义。而这一公式则是伯恩施坦在同英国社会主义者巴克斯的争论中直接提出的,两人的争论涉及有关资本主义三方面的问题,即资本主义是文明的还是邪恶的;资本主义是否会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的实现能否通过资本主义文明的整体演进。在这一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伯恩施坦转向修正主义的起点是对教条革命者的批判,也正是以此批判为基础,伯恩施坦逐渐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彻底转向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分析经历了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阿姆斯特丹学派、新葛兰西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过程。这三大流派实质都是一种以生产关系为核心概念的政治社会分析或政治文化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从经济学逻辑向社会学逻辑转向的趋势,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中的变迁趋势相契合。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来看,这种转向也可以通过普遍性逻辑和特殊性逻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  相似文献   

7.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逐渐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但其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垄断,以及由垄断所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并没有根本改变。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更加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又给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压力和威胁。应对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挑战,是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新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差异政治理论的主将艾利斯·扬后期转向政治责任研究领域。通过对个体责任的政策话语以及运气平均主义理论的批判,在汉娜·阿伦特的政治责任概念的启发下,扬基于社会关系本体论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个人应对结构性不正义承担什么责任这一问题的社会连接责任模式。通过包容性的沟通型民主,她构建了将全球资本主义宏观政治与日常生活微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分析框架,深化了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南风窗》2012,(7):47-49
在制度安排上应该这样做:坚持用民主来驯服资本主义这驾脱缰野马;抑制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和贫富悬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危机"这个词所描述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从2008年始到今天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困境,只是又一次激发并放大了其在19世纪就已经有的"会不会玩完"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道路:资本主义和帝国》以大量的论据详细阐述了关于中国的相关问题,应该说见解独到。当然,独到之处是相对于西方许多媒体的宣传而言的,后者认为中国的制度是专制的共产主义与放纵的资本主义的畸形结合。米歇尔·阿格列塔则认为中国的制度是一种"独特的资本主义",该制度通过官僚权力进行调控,而这种权力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合法性,必须要掌控资本家的私人利益,并寻求各种手段来维持社会认同。此外,书中观点的另外一个独到之处在于:阿格列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膨胀引发的公共债务危机和大规模失业,资本/收入比结构性上升与贫富两极分化,扭曲的自由民主体制削弱了公共理性,金钱与民主联姻助长了政治腐败及其娱乐化,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不断恶化增加了社会骚乱的风险,社会发展面临治安混乱和道德靡费的双重挑战。面对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自我调适的新体系,极力扭转资本主义制度陷入僵化的趋势。尽管如此,这种小修小补、阶段性的自我调适很难酝酿出更高的生产关系,因为从本质上看,资本私人占有的社会制度以及由逐利催生的权贵资本主义顽疾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解决澳大利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克服因意识形态右倾而陷入的身份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工党确立了"第三条道路"的指导思想,以平衡效率与公平为基本原则进行了政策调整和实践。但是,以"第三条道路"为指导的澳大利亚工党事实上是将政治目标转向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这意味着该党仍然没有准确定义自身的政治属性,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澳大利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固有弊端。现如今的澳大利亚工党已基本不再提"第三条道路"的口号,但并未放弃对"第三条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虽然提出废除资本主义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地球等激进观点,但其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的批判根本没有走出马克思主义洞察和预示的视野而缺乏新颖性,在寻找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力量和途径上因找不到依靠的阶层和明晰的道路而存在茫然性,在未来理想社会的构建上因带有浓重的乌托邦色彩和无政府主义倾向而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因素导致其前景并不乐观,最终可能会转向生态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私营企业如同社会主义政权本身那样年久。不仅在新经济政策比较自由、放松的期间,和斯大林逝世之后的头几年,而且在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专政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农业和消费项目都是由私人生产和私人贸易的。虽然规模、合法地位、私人部门的活动在整个苏联的历史上发生了惹人注目的和经常没有想到的变化,但是,依赖于当时官方政治路线,私营企业总不会不存在。恰恰相反,在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工业社会成为深刻和广泛范围的社会经济改革的目标,在生产和分配中私人经济活动的新类型和体制发展到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仅有可能性,而且有必然性。可能性体现为:世界由资本主义历史时代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时代,我国人民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刻和全面。必然性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组织保证;立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问题,列宁有每个提法,一、"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二、"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但是,在列宁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充满了唯物弁证法,他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趋势是腐朽和寄生的这一点时,同时还指出了其迅速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十分明确的。问题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出了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论点,并且认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将在缩小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这些国家的生产将要减缩下去。"这无疑对我国理论界产生了影响,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都相信这个观点,并且照搬来宣传。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并非如此,斯大林的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绝对化的,缺乏看问题的弁证方法。列宁指出: "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晚年提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善用普选权,壮大工人阶级队伍,为实现政党最终目标服务。现今,普选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采用的重要制度,普选成为通向国家政治权力的重要途径,无产阶级政党要夺取政权,必须顺应形势变化,将斗争策略转向善于利用普选权,用合法的和平斗争方式增强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在当代,恩格斯晚年关于善用普选权思想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还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无论是其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还是其理论中所蕴含的难题,对我们深思资本主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金融资本主义、债务资本主义、、技术资本主义、灾难资本主义和文化资本主义等多个视角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也包含着明显的弱点,其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与争取"另一个世界"的现实政治仍然是脱节的。  相似文献   

19.
自霍克海默之后,经济批判理论偏离了生产关系批判道路,逐步转向了生产力批判。在生产关系批判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恶的产生源头,它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剥削、奴役以及物化现象,因此,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能走向理想社会;而在生产力批判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力是资本主义一切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以科技为代表的、人对自然的控制直接催生了控制、顺从以及极权现象。由于这种控制深入人们的各个经济生活领域,摆脱控制走向自由独立的希望十分渺茫。生产力批判理论正是由于关注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而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批判理论成果,也正是由于错误地将生产力批判置于经济批判理论的核心、没有认识到生产关系才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而找不到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处于全盛时期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危机过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围绕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前景两大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特征论"、资本主义"改造论"、资本主义"崩溃论"、资本主义"替代论"等不同论调。显然,西方学者的这些论调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所作的现实分析,因此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无论如何,这些反思为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