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邓小平在建构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逻辑主线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视角是发展生产力,思维支点是初级阶段国情,制度规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价值期待是实现共同富裕。科学把握这一思维脉络,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有着丰富的伦理意义。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伦理意义,既表现在它的道德评价上,也表现在它的道德价值上,还表现在它的人民利益至上的道德标准上。研究邓小平伦理思想,就必须对其生产力标准理论的伦理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方芳 《世纪桥》2010,(1):25-2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世佳 《奋斗》2004,(7):10-12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深受全国人民敬仰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理论,倍感亲切,熠熠生辉。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31篇文章,40处直接讲到生产力问题,对生产力的社会性质、决定作用、发展动力、发展目的以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坚持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作  相似文献   

5.
徐友苗 《学习月刊》2013,(14):32-32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理论。一、创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除两极分化,使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三大经济思想是指邓小平的关于发展生产力、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以及其最先倡导的市场经济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的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他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获得的新认识;邓小平关于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对于改革后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体制是重大的贡献;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先后形成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宏观发展战略。我国学术界对邓小平的社会生产力微观发展理论研究较多,而对邓小平的社会生产力宏观发展战略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关于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宏观发展战略的探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演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其致富方式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共同富裕要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
江敏 《党史文苑》2005,3(11):38-39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其致富方式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共同富裕要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付关怀 《党史文苑》2012,(12):63-6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历经12年艰辛探索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并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卫兴华 《求实》2016,(8):37-42
要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要重视我国提出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意义,也应重视而不应忽视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标准。每个社会制度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要混淆两种视角的判断标准。其一是在剥削制度下统治阶级及其主流观点的判断标准,认为其剥削制度是公平的、合理的、正义的;其二是马克思对各种社会制度的价值判断标准,既肯定一切剥削制度的存在和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用道义原则去说明,但又不认同各种剥削制度是公平的、正义的,还批判了资本主义辩护士的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应将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标准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理念,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指导意见,事实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价值判断标准。有人宣扬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淦凌霞  万强 《党史文苑》2008,(12):18-19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7)
客观地说,毛泽东作为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十分重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且还非常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从理论上说,他不仅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创立了独具一格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是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因素,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原始推动力;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政党或政府工作成败与得失的重要标准;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一切工作的中心;生产力的发展有自己固有的规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认识它,利用它,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党和国家面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其内涵和实质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张友勇 《求实》2002,1(1):8-10
文章认为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指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地位 ,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阶段到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观念也经历了从否定价值规律到初步肯定价值规律,最后又否定价值规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分析方法,对中国的实践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加以创新与发展。邓小平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体现在:从分析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生产力分析方法的实践性;从抓住社会生产力的本质特性即"解放"与"发展"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活力在于"改革",体现了生产力分析方法的辩证性;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并将生产力标准创造性地细化了,突出了生产力分析方法的综合性;从分析生产力的构成体系出发,对此提出了详细、可供操作的策略方法,突出了生产力分析方法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中最富创新性的一个理论贡献,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文章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生产力标准是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是非标准等三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阐明了这一理论贡献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各自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毛泽东提出了"生产力是判断政党政策及其实践"的标准;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两种标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各自的独特视阈.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不是一些零碎的思考,而是基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精辟分析与总体把握而得出的系统的理论概括。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一、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科学、精辟论断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虽然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才提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