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国家的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整个拉美地区迅速传播和扩散.尽管拉美国家的领导人从不公开赞同新自由主义理论,但8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国家实施的经济改革,却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烙印."华盛顿共识"的十个主张是新自由主义的具体的政策取向.新自由主义使拉美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使拉美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甚至政局的动荡.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塑政府形象,许多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深刻的变革在一些国家收效甚大。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英、美、日三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法国社会党:"新阶级联盟"的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社会党成立于1905年.战后以来,该党一直是法社会中的重要政治力量,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曾长期执政.1997年6月,该党在丢失政权4年后,又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再次上台执政.此后,该党为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变化,锐意变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纲领政策调整方面,该党提出的引人瞩目的主张是建立包括中产阶级、平民阶层和"被社会排斥者"在内的"新阶级联盟".  相似文献   

4.
"反恐主义"会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工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解释很多,也很难给出一个十分恰当的定义.美国学者本杰明认为:"恐怖主义是蓄意的、有组织的暗杀,用以威胁和残害无辜者,使其感到恐惧,以此达到政治目的."这一解释看来较客观些,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恐怖主义由来已久,但其真正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跨国现象则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80年代更如同瘟疫般在世界泛滥成灾,种种爆炸、暗杀、绑架和劫持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恐怖活动的根源多种多样,有的是纯属对社会现状不满,有的是则是与美苏争霸、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独立等因素分不开.90年代,恐怖主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并被列为非传统安全因素,愈来愈为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在所有恐怖主义活动中,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影响面最广,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影响最深刻.  相似文献   

5.
社会运动"制度化"是指把各种社会运动吸纳进国家制度框架中,以及在此过程中各种运动在组织结构、行动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学界对社会运动"制度化"的研究兴趣大大增强,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积累。这些研究凸显了国家与社会运动互动的主线,本文围绕这一主线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求同法"和"求异法",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五月风暴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国家应对社会运动的影响因素。宪章运动有三次高潮,其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而英国当局对第三次运动高潮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宪章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和法国五月风暴这两场社会运动虽然本身的特征及发生的背景不同,但却都被当局严厉镇压。经过分析发现,社会运动发生的时机以及国家对这种时机的认知,是决定国家是否严厉镇压社会运动的关键因素,当社会运动发生时,如果国家认为自己处于受到威胁的敏感状态,则国家会选择毫不犹豫地严厉镇压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巴西劳工党新政府上台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推行"零饥饿运动",即围绕反饥饿、消除贫困及扶贫全民动员三大主题,利用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着力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该运动不仅在巴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贫困问题仍较突出的当今世界,其具体措施、表现特点及经验教训也广为国际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工党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长达13年之久的连续执政,使其成为这一时期世界上最成功的中左政党。究其成功的原因,与其在80年代初期开始成功地推行绿色战略有关。 一、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环保运动的发展和工党绿色战略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英国工党竞选运动发生变革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竞选运动组织的专业化 ,选举宣传战略的媒体化 ,选举战略的民意化 ,竞选运动的个人魅力化和政党纲领的非意识形态化等。这些变革帮助工党赢得 1997年和 2 0 0 1年大选 ,同时对工党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纲领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