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当代实践观察,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范畴具有新内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作用展现出新特征,即适应具有双重性、全球性、民主性、中介性、自我调节性。把握这些特征是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论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作用的当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当代实践观察,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范畴具有新内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规律作用展现了新特征,即适应具有双重性、全球性、民主性、中介性、自我调节性。把握这些特征是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威廉斯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斯将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断中的每一个术语都重新加以界定,将文化霸权理论作为解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工具,将中介作为描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术语。威廉斯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在内涵上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意志之间的相对平衡的合力论。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历史合力论思想造成了两种路向的舛误,即唯生产力决定论和主体导引决定论。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的深入挖掘,结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对我们今天如何防止和规避两种路向的舛误,更好地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维度及路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在内涵上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意志之间的相对平衡的合力论。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历史合力论思想造成了两种路向的舛误,即唯生产力决定论和主体导引决定论。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的深入挖掘,结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对我们今天如何防止和规避两种路向的舛误,更好地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维度及路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在内涵上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意志之间的相对平衡的合力论。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历史合力论思想造成了两种路向的舛误,即唯生产力决定论和主体导引决定论。本文通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的深入挖掘,结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对我们今天如何防止和规避两种路向的舛误,更好地科学把握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维度及路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日益完善,但活力有待增强。只有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充分发挥上层建筑核心、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的作用,为上层建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量的适应,增强上层建筑活力。“三个代表”是上层建筑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对上层建筑的论述颇有相同之处.他们前期都是在思想观念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后期则都是在政治结构意义上使用.要切实把握马克思、列宁有关上层建筑的论述,必须注意其话语的历史变化及其复杂性,并结合其理论活动背景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有两重维度:一是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二是对商品拜物教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批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的三个逻辑环节:一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的剖析,由此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必然表现为价值,这是形成商品拜物教的根源;二是价值经过自身的形式运动必然使得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商品体的物与物的关系,由此人的关系被颠倒成物的关系,形成物化假象,这是商品拜物教的核心;三是将商品的物化假象误认为商品体自身万能,进而形成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崇拜和迷恋,导致商品使用价值拜物教,这是商品拜物教的逻辑终点。前两个环节构成对商品拜物教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批判,后一个环节则构成对商品拜物教观念的批判。准确阐释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既有助于揭露"商品拜物教只是主观错认"的认识局限,也有助于驳斥"商品拜物教过时论"的错误论调,同时还能够启发人们自觉树立辩证商品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商品自身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暂时性,进而在实践中自觉以商品为手段发展生产力,从商品的物化结构内部打破自身藩篱,最终促使商品和商品拜物教消失。  相似文献   

10.
11.
试论大陆法系经济法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静 《理论学刊》2008,(1):83-86
经济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特有的部门法概念.考察大陆法系经济法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其演进规律及特征:大陆法系经济法具有英美法系所不具备的概念和学说体系;其发展演变是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原则"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交替作用乃至逐步融合的结果;在经济法的立法实践中,先有市场规制法,后有宏观调控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经济法体系;在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欧盟区域内的经济法在逐步走向统一,同时世界范围内两大法系的经济法也在相互影响中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永刚 《学习论坛》2020,(11):33-38
县委书记是我们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研究优秀县委书记的共性特征及成长规律,能够帮助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内先后涌现出以焦裕禄、谷文昌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县委书记。综合研究发现,这些优秀县委书记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基本素质的综合性、主要素质的超群性、工作绩效的卓越性。同时,研究发现,他们的成长具有规律可循,如自我努力规律、组织培养规律、制度保障规律、社会造就规律、梯次渐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后,专家、学者等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矛盾凸现期"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经济结构、资源紧缺、经济学上的公平与正义等.因此,应从提高生产力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维护公平与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后,专家、学者等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矛盾凸现期”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经济结构、资源紧缺、经济学上的公平与正义等。因此,应从提高生产力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维护公平与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于荣丹  曾文泉 《奋斗》2002,(7):30-30
坚持和加强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控制力。如果不解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在理论上就无力抵制私有化思潮,在实践中势必出现私有化。这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办法坚持,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就会被弱化。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中不能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就难于巩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问题,也是研究文化课题的重要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其中,经济决定论、总体辩证法和多元决定论是阐释二者关系的代表性方案。但是,它们并没有真切地揭示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理解。以马克思对该问题的阐述为理论脉络和分析依据,我们认为他分别在起源和内容构成、理论逻辑建构以及推进社会历史变革等意义上,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有着多维度的理解和界定,他所采取的是历史性和结构性相结合的辩证方案。辨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思想背景、理论框架和价值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布 哈林曾被列宁称赞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尽管列宁认为他没有完全理解辩证法)(1)。他著作甚丰 ,生前出版过20余部著作 ,尤其是1921年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一书影响巨大 ,该书在世界范围内曾有近20种译本 ,单是俄文本就印行了十几版。(2)在这部书中 ,布哈林首次系统而通俗地解释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或社会学思想 ,特别是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布哈林对上层建筑所作的解释 ,比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的解释都要详细。虽然他的解释有背离马克思原意的地方 ,但在总体上要…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在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时代 ,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不再适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分析 ,或认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种两分法事实上是一种错误的模式 ,并提出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这是一种误解。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 ,无论政治的经济功能怎样增强 ,但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地位仍是可以确定的 ,上层建筑总会保持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需对上层建筑的服务对象、策略、方式、目标、效率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再塑,增强其服务功能,主动应对WTO的挑战,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发展壮大自我。  相似文献   

20.
沈静 《学习月刊》2010,(14):12-13
詹姆逊是西方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也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者。在他的后现代理论的建构中.始终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将后现代现象置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对这一当代社会的特殊历史现象作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