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合同定金的性质及适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合同定金的性质及适用郭明瑞一、关于定金的性质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及当事人来说交付定金的目的,定金的性质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5种:1.立约定金。这是指为保证正式订立合同而交付的定金。2.成约定金。此种定金是以其交付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即定金交付,...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2条指明“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由此可知,我国的合同法赋予了处于平等地位的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合同的自由,即“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已经由《合同法》确认为合同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并给予了突出。不难看出,从总则的共同适用内容到分则的个别规定,从合同的缔结到合同的终止及救济都体现着“自愿”“协商一致”等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本文即旨在开掘《合同法》中此方面立法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诸项体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及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国际海事欺诈问题也日益突显,“鬼船”欺诈作为海事欺诈中一种最重要形式不断蔓延,给托运人、保险人、新买受人等多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损失,积极防范和有效遏制鬼船欺诈,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通过滋长原因、行为模式等方面对鬼船欺诈进行分析,应当从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寻求...  相似文献   

4.
招投标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交易手段和竞争方式。招投标合同是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时成立还是在签订书面合同时成立、当事人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的一定时间订立的书面合同的法律性质、当事人没有依照法律规定订立书面合同的民事责任、投标保证金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中的法定解除权基于不同法定事由产生,但在法教义学上有统一的基础。一是它们均导致基于不同角度判断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二是法定解除权使当事人摆脱合同义务,重获行动自由,且通常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民法典》合同编通则中的法定解除权规范蕴含了效率、公平、诚实信用等不同理念,分则中的解除权规范多为通则规范的具体化,但也包含对当事人之间的人合性、法益权衡等的考量。法定解除权的终极正当性依据需要从当事人的合意中寻求,法定解除权与契约自由并非扞格不入,但前提是立法者对当事人美德的想象。与《合同法》相比,《民法典》强化了合同解除在终结合同僵局、建构当事人新法律关系方面的功能。但解释论还需澄清法定解除权的一般要件、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中解除权的衔接、固定期限继续性合同履行中的僵局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第510条是合同漏洞填补体系的“火车头”。本条所列举的可填补内容为一般合同的非必要条款。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一般合同的必要条款不尽相同。因非必要条款形成的漏洞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但影响合同的履行。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中的各关键要素需要作精细化的文本分析。“约定不明确”应当理解为法官穷尽合同解释仍不能确定争议条款的确切含义。“合同相关条款”不应局限于系争合同本身,可扩展至交易过程中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相关合同。“合同相关条款”与合同性质及目的相关。“交易习惯”需要做缩限解释。此外,运用诚信原则、绿色原则、公平原则做漏洞填补兜底工具。  相似文献   

7.
1、要正确认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的责任。《合同法》规定了应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审查当事人的违约行为是否符合合同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如果符合,则可免除其违约责任,由另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不符合,则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2、要区分合同的未履行或不当履行是当事人的主观方面过错(故意或过失)造成,还是因不可抗力等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对于前者,可行使合同履行抗辩权;属于后者则不能行使该权,应依法适用合同解除权等其它权利。3、合同履行抗辩权应由合同当事人自己主张并行使。合同履行抗辩…  相似文献   

8.
仓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或诺成性合同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成性合同与实践性合同是合同法理论的传统分类。有关仓储合同是实践性合同还是诺成性合同长期存在争议。两种合同性质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的成立时间不同。准确认定仓储合同的成立时间 ,能正确判断合同当事人各方的法律地位 ,确定合同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 ,以便于公正处理仓储合同纠纷案件。剖析争议的两种观点并结合我国现行立法 ,不难得出“仓储合同一般为实践性合同 ,可约定为诺成性合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浅谈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诈骗罪有特定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合同诈骗罪和其他欺诈行为、犯罪行为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网络商品信息展示页面的性质关乎电子合同成立时点的判断,对于判定合同当事人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至关重要。对此问题,学术界存在"要约说""要约邀请说"和"依不同情况区分说"等不同观点,司法审判实践中也存在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而电商平台大多以格式条款约定商品展示页面为要约邀请。综合各方观点来看,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宜将商品信息展示页面的性质认定为"要约":经营者将商品图片、价款、数量等详细信息展示于互联网之上并通过设置电子程序使当事人得以"自助"购买商品,应认定为"公众要约";在商家可精准掌握商品库存及标售价格的情况下不应将经营风险完全转移给消费者,如此才能实现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时,劳动合同无效,欺诈方应承担侵权责任。除此之外,应赋予受欺诈方撤销或变更劳动合同、追究过错方违约责任的选择权。求职者为防止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而进行的欺骗不属于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私法原则在行政合同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主行政的理念指导下,以行政合同为代表的一些非强制性行为被广泛运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行政合同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尊重行政相对人的自主意志,维护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合意的结果。行政合同虽然具有不同于私法合同的特点,但基于合同的共性,私法合同的基本原则对行政合同仍有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合同"成立、生效"的两分法遗漏了"合同有效"的独立层态,因此也造成了某些具体合同制度中的矛盾难题。合同的"有效"和"生效"相互独立、不能等同,不能相互包容、吸收或替代。"有效"是指合同符合合法法律行为的三要件,它是法律对合同的肯定性判断,"生效"是指合同中权利义务开始运行的层态,属于事实判断。已经"有效"的合同不一定已经"生效",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即例子,此外,已经"生效"的合同不一定"有效",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是为其例。  相似文献   

14.
《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关于情势变更规则的规定,突出了其非不可抗力性的特点。文章通过对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概念及其规则的比较,以及对该司法解释条文的解读,认为因不可抗力影响导致合同履行艰难的情形,应当适用情势变更规则。  相似文献   

15.
民事契约和社会契约在主体状态、缔约目的、实现方式、违约后果上都有差异,具有各不相同而又整合一体的契约精神。宪政既要求有限政治又要求责任政治,它们都以契约精神作为意识基础,并体现着宪法、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在内的宪政精神。契约精神与宪政精神的确立,是中国法治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法治得以建立或实现的意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中合意、协商等行政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行政实践中作为一种替代高权行政的富有弹性的行政管理手段,大放异彩.而我国的行政诉讼模式不适应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因此,确立行政合同诉讼的特殊规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制以来的劳动关系通常被表述为行政化向契约化的转变。本文的讨论则以身份和契约作为核心变量,以二者自身内涵的变化以及在国企改制前后结合形式的差异为主线。典型单位体制下,劳动关系的行政化不过是国家与工人阶级社会契约的外在形式,它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工人阶级的单位身份。国企改制是将劳动关系商品化的过程,而劳动关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是因为契约关系发生了变化。它分为两部分:国家与工人阶级的契约表现为调控性的政策和法律;工人和企业的契约表现为市场劳动合同。而工人的单位身份则转化为公民身份,它是现代契约的基础。这一身份的转换表明我国开始以个人主义而不是集体主义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研究是近年来影响很大的一个组织行为学专题,员工与组织在心理上通过相互影响和讨价还价,建立、并反复重新建立起有效的心理契约,它本质上是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约管理是员工激励的基础工作和保证,在心理契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招聘过程中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建立学习型心理契约及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提高心理契约的对等性,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发展、经营模式的变迁,为企业签好两个契约、大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劳动合同客观、明确、稳定,心理契约主观、丰富、易变。通过内、外两个契约,从有形、无形两方面规范调整员工行为,从软条件、硬条件两方面满足员工需要,在不断沟通中增进互信,才能构建动态、持久的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提高工作缋效。达成组织目标。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还是不是企业的主人?是当前国有企业职工关心议论的热点。本文指出:必须通过新型主人翁教育对此予以澄清。要使职工认识到劳动合同的签订使企业主人由抽象变为具体,使职工民主权利由形式转向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工会维护职能进一步具体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