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他呀,够呛.在单位轻易见不着他人影儿."听说记者要约见李强,李强的一位同事给记者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也难怪,身兼两项要职的李强,一天不知有多少事在等着他——作为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科技人员,为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他一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工作在田间地头,光是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就得一万人次以上;同时,作为齐齐哈尔市农委副主任,他还得着眼全局、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2.
李强、刘力和吴伟三人在生意场上相识。2009年3月,李强向刘力提出拆借10万元,刘力要他提供担保人。李强打算让吴伟担当保人,不巧的是吴伟正在外地出差无法到场。李强提出让吴伟给刘力发送一个同意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的手机短信,碍于朋友面子吴伟按照李强的意思给刘力发了一条短信,言明同意为李强借款担保。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4月5日6时,司机万勇驾驶小车在江西省南昌市孺子东路由西向东行驶至中段时,恰遇近60岁的李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横穿,两车相撞,造成李强受伤住院治疗。南昌市交管局某大队认定:万勇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李强负次要责任。经  相似文献   

4.
李强教授与他的社会分层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教授与他的社会分层流动研究本刊记者刘莹李强———典型的学者,沉稳而含蓄。在略显严肃的神情中透露出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作为社会学家,他对中国社会的体察和了解,可以追溯到1968年,那年他中学毕业离开北京,到黑龙江中苏边境离珍宝岛仅70里的...  相似文献   

5.
时间,现代的某一天 地点:李强——连队农工,30岁(简称强) 明芬——李强之妻,28岁(简称芬) (舞台布置:一沙发、几把椅子、一张桌子) 强:(扫着地)哎,老婆,今天连队要兑现2002年土地承包超产奖,你听说了吗? 芬:(打着鞋底)没听说,你听说了? 强:当然,隔壁的老张都领回来了,刚才过来通知让我们去领,现在  相似文献   

6.
立足本职做文章——记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范世林□李强武建中在临汾铁路分局,大凡了解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范世林的人,都会夸赞他是位热心待人,扎实工作,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立足本职,辛勤笔耕,虽年龄不大,但成果不少的好书记。今年38岁的范世林,1978年...  相似文献   

7.
新华 《党建文汇》2006,(10):47-47
枪响,百米之外,鸡蛋粉碎。李强(化名)从来没有失手过。三年前,李强进入位于北京郊区大兴的这个神秘大院,他和他的300个同事被分成若干小组——爆破、狙击、谈判、供应,各司其职。除了胳膊上的狼头臂章之外,枪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只要睁着眼睛,枪就成了他们的手指。连枪在内,他们每个人身上各式的单兵作战装备总值为3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是一支神秘部队——雪狼突击队。  相似文献   

8.
某日下午,车主李强来到某汽配公司拉货,将车往公司旁边的一个下坡路口一停便进厂找人去了。两分钟后出来,眼前的一幕让他吃惊,一个老太太躺倒在地。原来就在一分钟前,老太太撞上了他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5)
正案例小故事:2010年,王倩和李强结婚,婚后二人居住在李强婚前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的二居室内。婚后王倩父母全款出资给王倩又购买了一套一居室房产,登记在王倩名下。2011年,王倩单位集资建房,王倩和李强选定了一套三居室,由双方父母各出资一部分凑齐了房子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4,(11):35-35
前些年,单位办公条件很差。虽是县级部门“一把手”,李强的办公室也很寒酸。后来单位新建了办公楼,办公条件立马提档升级。李强也成了受益者——办公室面积有40多平方米。“大家都有一种自豪感。”李强说。  相似文献   

11.
心愿     
时间:现代 地点:李老汉家 人物:李老汉 男 60岁 退休农工(简称李)父亲 李强 男 34岁 上海某企业部门经理 儿子(简称强) 李兰 女 30岁 上海某公司会计 女儿(简称兰)( 道具:方桌 木凳 五斗柜 像框烟灰缸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李强为朋友的2万元借款提供担保,但借款到期后,李强朋友无力还款,债权人丁一在担保期限内将李强夫妇告上法庭,要求夫妻二人共同承担担保责任。法庭上,李强说,我确实应该承担担保责任,但是债务不是夫妻共同生活所欠,  相似文献   

13.
胡均鹤,江苏甪直人,出身贫苦,又有点文化。1925年,他由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和李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以后,胡均鹤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1928年还去莫斯科参加了少共国际代表大会,见到了斯大林。回国以后,他先在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很快又回到白区团中央局担任团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14.
正1956年3月29日,包括16位应邀来华工作的科学家在内的苏联科学代表团到达北京。在准备接见代表团时,周恩来注意到代表团16位专家名单中有6位专家是从事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等新技术工作的,这引起了他的思考。他急召无线电专家王诤和李强询问情况,当得知计算机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9,(7)
李强同志是一位老公安。他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从1940年到1972年,他在公安战线上奋斗了整整32个春秋。南下湖南后,他担任过县公安局长,省公安厅政保科长、政保处长、副厅长、厅长等职。他多次担负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湖南时的警卫工作,亲身参加和参与指挥了我省许多重大案件的侦破和处理。在公安这条特殊的战线上,他和他的同事们凭着一身凛然正气,大智大勇,粉碎了一次又一次阴谋,使一个又一个间谍、特务掉入罗网。经与李强同志商量,我们从他那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公安生涯中撷取了几段故事,在本刊连载。其中,有一身是胆,一夜之间粉碎土匪袭击湘乡县城的阴谋;有周密安排,争取和利用军统大特务方天印,策反大土匪罗文杰;有寻踪覓迹,破获“湘鄂赣边区反共救国军”和“三楚军团”间谍网;有怒海飞舟,拦截派来暗杀叶剑英同志的军统特务;有连续作战,一年之内4次胜利反空投;有深入深山,将阴谋在湘贵川鄂四省边界制造暴乱的土匪、特务一网打尽等等。故事真实感人,内容惊心动魄,情节曲折复杂。李强同志1972年后,历任涟邵矿务局副局长,湘东铁矿矿务局局长、党委书记,邵阳地委副书记,省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兼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公安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法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6.
河南南阳市政协一名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于三年前请缨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官”。三年来,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毅力干出了名堂,得到百姓的称赞。他就是南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宛城区黄台岗镇张典村党支部书记李强。  相似文献   

17.
著名糖尿病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李强近日在“中州十大科技名人”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选十人中唯一一位医学专家。 这次评选采用全社会公开投票的形式,在2000余名科技专家中遴选出75位候选人,其中省管专家(包括省管青年科技专家)3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29人,省级以上劳模32人。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郑州管城中医院糖尿病专科主任的李强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他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强出身手中医世家,他在祖传验方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精粹和现代医疗相结合,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和临床实验创立了独特的“李氏疗法”。根据此疗法研制的“力强消渴灵”系列药品疗效神奇,经上万名患者应用,总有效率达98.5%,并于1994年获国家专利(94119470.1)。在同年的马宋西亚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大奖。1995年在“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上,“力强消渴灵”和“糖尿病康复袋”又双双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一种外贴治疗糖尿病的“康复袋”,用于脐中(神阙穴)配合“力强消渴灵”内服竟使无数久治难愈的糖尿病患者很快得以康复!这种神奇而独特的药物研制人就是大家早已熟知的、闻名国内外的著名糖尿病专家、“李氏消糖法”的创始人、郑州市管城中医院——李强。李强大夫出身于医学世家,他凭着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医风,步入全国百名著名医学专家的圣坛,以多年潜心研制的用血汗凝成的治糖名药“力强消渴灵”和“外贴脐”、“糖尿病康复袋”系列药物荣获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特等大奖和95年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94119470.1)他多次参加了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委组织的中国中医药赴欧考察团去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德及东南亚等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及科技拨尖人才,他的名字载入了《中国名人录》和《疑难杂症名医词典》他获得的荣誉太多太多了,连他自己都难以记数。  相似文献   

19.
彭干臣烈士,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杰出革命活动家和军事领导人.但由于他工作变动频繁,且长期在白色恐怖下从事秘密工作,使用过彭干臣、彭干成、彭耐寒、石广涛、何樾、黄春山等许多名字,加上他牺牲时间久远,历史资料散失,致使他的英名和业绩鲜为人知.1991年7目16日,彭干臣的老战友李强,致信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组长杨尚昆,建议加强对彭干臣业绩的宣传和介绍,得到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和党史研究部门的赞同,并确定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志》中增补《彭干臣》条目,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中增补有关彭干臣事迹展览的内容.这样,彭干臣的革命历史地位得到承认,他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得以载入我党我军的史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相似文献   

20.
1927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由武汉迁往上海。为了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中央决定成立特科并于同年11月在沪正式建立组织,由周恩来(化名伍豪)主要负责。特科先后辖有4个科,分别负责总务、情报、保卫、通讯等工作。建立通讯科的目的在于加强党中央对各苏区与工农红军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斗争情况,指导革命实践。由于单纯依靠地下交通员传递情报、指示,已跟不上斗争形势的发展,因此筹建秘密无线电台就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当时担任通讯科长的是具有一定经验的李强,于是,这一任务就理所当然地交给了他。李强接受任务后,一方面刻苦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