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运作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许文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仅全部商品,而且全部生产要素都应进入市场。在生产要素中包括了物质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其中,劳动力作为生...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各种市场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劳动力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求,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成为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能否建立起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能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市场化。劳动力进入市场,带来了劳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需要加强对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与法制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弄清楚劳动力在市场上的属性问题。应当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劳动力进入市场是必然的,部分劳动力已经或正在变为商品是个客观事实。但是,从整体看,多数劳动力在市场上没有呈现出商品的固有特性,劳动队伍主体的本质属性是非商品的。因为:  相似文献   

4.
工人阶级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寇淑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党中央始终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商品生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产生着决定作用,作为商品生产主体因素的工人阶级,仍是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所谓劳动力市场,也叫劳务市场或劳动力资源市场,狭义上是指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和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场所。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因素,必然要由市场进行配置。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难免要产生一些思想上的困惑:诸如,我们职工还是不是主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劳动力是商品是否就意味着工人是雇佣劳动者?等等。  相似文献   

6.
市场是一个公开的开放的社会性、群众性的体系,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向人们展示社会对各种商品、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实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经济运行的效益最大化。一个地域,一个具体的市场是有疆界的,但其运动和联系又是没有疆界的,在公开的商品价格面前,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建立起自我封锁的屏障,保守自己的秘密。《共产党宣言》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毫无疑问,商品必须公开展示自己的价格,才能施展其占领市场的穿透力。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必然带有商品性质。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其价格的情况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合作博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根源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并直接危害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面对劳动力市场化过程中的社会转型及利益主体多元化,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行为模式,是在法律制度框架下表达、维护和实现劳动者权益,以合作博弈方式达成劳资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信息市场     
信息产业部门(或个人)与信息需求者双方进行信息有偿转让交易的活动场所和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市场。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商品,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原始信息是没有包含人类劳动的信息,没有价值。而经过收集、加工、处理后的再生信息,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称为信息商品。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但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而  相似文献   

9.
胡斌 《中国工运》2009,(5):54-55
劳动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生产过程的具体方式。任何一种劳动关系都存在着两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存在于劳动者人身之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形成了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两个独立的主体,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现实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务市场     
劳务市场是劳务商品的流通领域及劳动交换关系的总和。劳务商品不同于实物形态的商品,它不是物质生产的产品,而只是一种服务,以直接的、具体的劳动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个人的自我服务和自给性的家务劳动,以及生产组织内部的生产服务都不是商品,因此不能形成劳务市场。只有劳务被作为商品出卖,用以满足购买者的需要时,劳务才是商品,这种劳务的供求关系、劳务商品的流通,就形成了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劳动力参与分红,是指投入生产的劳动力在产品分配中除得到在生产中所消耗劳动力的必要补偿之外,再以所投劳动力的全部使用价值与其他投资一样参与利益的分红。一、劳动力参与分红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可缺少的部分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即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所说的劳动应为劳动力,因为劳动即生产劳动,即生产本身,而不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尽管可以…  相似文献   

12.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转变工会工作方式蔡冬林我局经国务院批准,从1992年7月1日起放开煤价,走向了市场。省政府要求我局安全生产,照章纳税,同时取消了对我局亏损补贴和基建拨款。企业进入市场以后,我局按照“经济关系市场化、经营行为自主化、宏观控制间接化”的...  相似文献   

13.
始于1989年下半年而延续至今的市场销售疲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很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发展缓慢,市场商品滞销,资金周转失灵。国务院和各部门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启动”,但收效甚微,企业仍然没有走出“低谷”。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深入思考,我国消费品市场究竟为什么会出现疲软? 一、市场疲软的表现及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短缺,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尤其是从1984年的下半年到1988年底,物价持续上涨,抢购风越刮越猛,通货膨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与劳动力各有不同的内涵 ,不宜相提并论。追求价值目标是市场经济的共性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体现“商品”性质 ;工作岗位的变化 ,不影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经济利益格局、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形式和职工队伍构成、职工社会地位、职工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工会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实现重点工作突破,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等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工会工作全面推向 21世纪,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领导机关要尽快建立起突出重点、运转高效、面向新世纪的工会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以不断提高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为主要内容的组建工会机制。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是“五突破一加强”的重中之重,是当…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导致职工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最关键的因素即丧失生产资料的条件并没有出现; 职工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自己; 社会生产虽运用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形式, 但遵循的不是资本运作规律, 无法生产出剩余价值。因而, 商品的社会属性和剩余价值规律, 决定了职工绝对不是雇佣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08,(10):18-22
恩格斯说:“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作为“轴心”的劳动关系,决定着“全部现代社会体系”,劳动关系紧张则整个社会体系就紧张,劳动关系和谐则意味着,整个社会和谐就有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相比,它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为各个市场主体即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无论是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它们在获取信息、交换产品、配置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或者说它们都是天生的平等派。平等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没有平等竞争,就谈不上市场经济;有了平等竞争,就可以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生机和效率。平等竞争作为一种经济机制,它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市场经济的规律归根结底要通过平等竞争来实现。所谓市场经济规律,主要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前两种规律即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它们要通  相似文献   

19.
调整思路进入市场经济大循环刘德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重大而又深刻的变革。本文仅就当前工会运动进入市场经济大循环的若干思路调整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工会作用的基点问题,应由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热点”调整...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出 :推进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实施步骤上 ,分为三个阶段。在“双轨”阶段 ,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 ,失业人员进劳动力市场 ;在“转轨”阶段 ,已进中心的下岗职工按原政策 ,直至协议期满全部出中心 ,新的下岗人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 ;在“并轨”阶段 ,失业人员、企业新的裁员和协议期满出中心的下岗职工 ,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 ,许多省市都按此精神确定了工作进度和实施步骤。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搞好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是当前工会工作新的课题。一、在“双轨”阶段 ,要重点搞好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