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21,(6)
正喝茶和做诸事,道理相通。过于讲究形式,就丢失了内容;而偏袒内容,又会忽视掉形式的价值。城市里"懂得"茶道和书法的人日渐多了起来,每天都可以碰到。酒鬼多、骗子多的地方,讲茶道的也多。茶道和书法讲述者,假借茶道、书法之名,行销茶之实,卖书法发财。茶之美,在兜售者嘴里变了味儿。我喝茶,多托本分的茶农买。  相似文献   

2.
说实话,在读桑田忠亲的《茶道的历史》之前,也曾附庸风雅地读过几本讲茶道的书,但觉得都不如这薄薄的一册写得简明易懂。茶道体现了“和敬清寂”的生命美学,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粹……这么宏大的叙事,茶道是否扛得住呢·桑田忠亲在书的前言中,则简单地说,所谓的茶道,是日本“茶汤之道”这个用语的省略说法。  相似文献   

3.
见慧 《协商论坛》2010,(1):62-62
中国茶道可称之为美的哲学,她的根源可溯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们不是佛学大师,而是大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庄子等等。  相似文献   

4.
大节小平     
<正> 1997年3月2日上午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强忍着悲痛,81岁的卓琳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丈夫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邓小平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捐献角膜、解剖遗体、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大节。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大节。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邓小  相似文献   

5.
茶道     
和云 《人民公安》2011,(8):61-61
茶道之所以称之为“道”,我不甚理解.但在一次观看茶道时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所谓“道”.我想是一种享受,一份艺术吧。但后来我知道了“茶道”的深层意义.“道”与佛教的“禅”一样.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前对茶道的理解虽没有达到七寸.但也不算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6.
孙宇 《两岸关系》2003,(12):62-63
他举了个例子,就茶道进一步而言,泡茶技术不只是图口福之欲,而要一直从事泡茶练习,不断让人浸润在茶文化环境之中,才可以培养茶人应有的气质。而且在“泡好茶”的追求之间,才容易了解茶道的真义;享受、体会茶道的境界,也只有在亲自泡茶、实际认真参与之下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15)
正为了延续一家三代的故乡情,他辞去台湾的工作来到大陆创业;他的创新经营理念,让老茶场有了全新的名片;他试图从中华文化根源中,探寻出茶道精神以及自己独特的茶道文化;他就是"岳山茶事"掌门人、台湾青年茶道艺术家陈耘嘉。每年的盛夏,都是青年朋友外出旅行、聚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而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在2019年的盛夏,邀集20多家两岸媒体共同踏进大陆76家海峡两岸青创基地实地采访,与在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面对面交流谈心,更是为这个火辣的暑期增添了不一样的风景。驱车来到位于龙岩漳平官田乡的岳山茶事民宿时,  相似文献   

8.
曾亮  官兴丽 《前沿》2013,(16):125-126
大学文明足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其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茶道文化归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其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思想,这些都与精神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是将茶道文化引入大学当中,势必会对其文明进程产生出积极影响。基于此点,本文就茶道文化对大学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茶德三说     
竺济法 《协商论坛》2009,(11):62-62
"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饮茶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10.
岩岩竞秀     
正茶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我庆幸自己是福建人,缘分让我在2005年筹备创办了《海峡茶道》(现改《茶道》)杂志,也因此有幸爱上了武夷岩茶,现在想来这还真是件幸福的烦恼。武夷山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300多种,而在民国时期,著名的茶叶专家林馥泉搜集到的慧苑岩茶树花名都有:素心兰、瓜子金、正太阳等830余名。要喝懂每个品种,真是极为困难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在台湾青年萧尧忠来说,却有一肚子念得烂熟的茶经.他出生于台北坪林茶乡,家里世代种茶,从小在茶树下长大,所以现今才三十出头,却已浑身“茶”味十足.由于本身既是茶农,又是茶商,也有收藏茶壶的雅好,谈起传统茶道,滔滔不绝,脍炙人口,其声名,竟也如醇茶飘香,远播四海.泡茶要领一二三茶之学问,莫过于如何冲泡一壶“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而泡茶虽人人都能操做,但要泡出个出神入化,却非得有  相似文献   

12.
茶道行     
在滇西北,有条“茶马古道”,是当年马帮长年累月为百姓运送茶叶和生活必需品的高原山道。而今,在福建建瓯(古称建州),也有一条被当地百姓称作“绿色茶道”。每到采茶和制茶季节,这条茶道上来来往往跑的大多是运茶的车辆,仿佛连宽敞的水泥公路上都留下驱之不散的浓浓茶香。  相似文献   

13.
一盏清茶     
正或许是习惯了,我喜欢在晚上于灯下倚窗而坐,一盏清茶,独自品茗,心底闲适,悠然自得,有一口或无一口,想什么或不想什么,渐渐超越时空,所有的俗世烦恼在这一刻都远离了,让我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我不识茶道,也不谙茶艺,远远达不到品茶如品诗那样的境界。但沏上一杯清茶,看那嫩芽似的叶片轻柔地绽放,翩翩起舞,时而翠色含蓄,时而绿意盈盈,心底不免柔和,待到水色淡绿明艳,天然馥郁的香气袅袅升腾,飘然四溢,呷一口便有一种清香润  相似文献   

14.
“茶,点苍,树高二丈,性不减阳羡,藏之愈久,味愈胜也。”稍懂茶道的人都知道,这句带有古典意味的描述,说的就是普洱茶。  相似文献   

15.
品味人生     
前些天,朋友来寒舍小聚,其中一好友送一套茶具.说现在流行品茶,又津津有味地讲了些茶道。我似懂非懂,朦胧中接受了好友的馈赠。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云南各地都在讲茶,讲“茶道”,讲“茶文化”。再后来,令人遐想的“茶马古道”也作为一种魅力文化现象被挖掘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应邀与一些商界人士"品茗问道",活动主办方让作一篇有关"茶道与商道"的"命题作文"。我想就"茶道·商道·人道"这个题目与大家作些交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继承与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假如只允许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一价值观,这个字就应当是"道"。老子留下的著作多已遗失,流传下来相对完整的就数《道德经》,当然流传至今的还不一定是它的全部内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缘     
茶文化使者2007年8月5日,左能典代带着70位日本民间茶道爱好者,到福建探访武夷岩茶和了解武夷茶文化。这是她第22次武夷之行,也是她在日本东京创办中日茶文化交流沙龙"武夷岩  相似文献   

19.
<正> 涂文学、张乐和写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百题》(全两册,50余万字,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不仅把中国古代知识文化,诸如思想学术、宗教流派、文学艺术、传统史学、典章制度等呈示以人,而且把非知识文化,诸如礼仪风俗、衣食住行、古代杂技、茶道盆景等予以勾勒,使之在百题之中占有比例,表明了两位作者在把知识文化与非知识文化结合起来把握中国古代文化轮廓的设想。这种设想可以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找到大量例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基本面貌的梳理,因而它是可以受到肯定的。我以为,文化即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集合形态。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不仅呈示在知识文化方面,而且还表现在非知识文化方面。在知识文化中,非知识文化也充盈其中,如婚配,如饮食,如交际,如社会活动,如游乐。如果说知识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生和人类文化发展,那么,非知识文化有时更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16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日本RBA国际共同主办的中日茶道插花艺术交流表演活动在花团锦簇、春意融融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画廊拉开了帷幕。在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中,中日双方的茶艺师和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