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军诗人”是对陈毅的美称。这一美称最早出自郭沫若1955年5月《赠陈毅同志》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大量诗词,现尚存700余首,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  相似文献   

2.
敢言振发天下聋──柳亚子诗作轶事黄子云柳亚子是近现代中国一位名闻四海的杰出诗人。茅盾称他为“南社巨子”,“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不仅称他为“今屈原”,而且还在一首诗中这样赞颂他:亚子先生今不朽,诗文湖海同长久。敢言振发天下聋,刀锯斧线复何有2柳亚子的一...  相似文献   

3.
(一)诗人艾青在他的长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写道:“……我一生中/在关键的时刻/得到他的帮助/在他可能是/多得像麦粒似的/在我可是/粒粒都像珍珠。”诗中的“他”,指的是周恩来,诗人的一生中每逢关键时刻,都得到过周恩来的帮助。1940年5月,艾青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在重庆北碚育才学校任文学系主任。在重庆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黑道杀戮     
一 沙湾,是当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郭沫若的故乡。唐代名南陵,因“灵山秀水,沙岸湾环”而改名。 峨眉山的姐妹山二峨山、三峨山环列于沙湾,三峨山酷似一大肚美女,被郭沫若称为“怀胎美人”。二峨山从西北向南延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诗人的职责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时候,我想起当代诗坛上大家熟悉的一位诗人早在四十一年前说过的两段话: “每个日子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激动,都在迫使诗人丰富地产生属于这时代的诗篇。这伟大而独特的时代,正在期待着、剔选着属于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忠实的记录。”(艾青:《诗与时代》) 这些话,今天看来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就在说这些话的前一年(1938年)和后一年(1940年),这位诗人写了《向太阳》和《火把》那样强烈而深刻地表现人民情绪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1892—1978)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持续十年的朦胧诗论争中,从最初向青年诗人提出诗要写得让人看得懂,到清除精神污染时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艾青与朦胧诗人的论争可谓只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艾青参与到朦胧诗论争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人事关系误会、诗学观念不同之外,既是诗人严肃认真的批评态度所致,也与他无以匹敌的地位密切相关。艾青参与朦胧诗论争所产生的影响是意味深长的,遗留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以论争的形式暴露出来,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与闻一多都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乍一看,他们的思想素养、生活道路很不相同,政治主张、艺术风格有时也判若两人。年青时郭信仰共产主义,闻却反对过共产主义;郭主张诗歌形式“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而闻却认为写诗应“戴着脚镣跳舞”。他们一生中仅仅在大革命时和一九四五年有过两次会面。但是他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却为文苑史添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9.
王余 《前沿》2010,(23):197-200
文章通过郭沫若早期的《女神》等作品的分析,认为是郭沫若浪漫理想、叛逆勇敢、开拓进取等个性特征与五四时代的完美结合;"青春型"诗人的特质以及中外文化对郭沫若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诗人特有的创作心理和人格特征,从而成就了诗人的一世英名。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曾赞颂陈毅“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而作为陈毅的长子,陈昊苏无疑传承了陈老总“本色是诗人”的一面。近日,《今日中国论坛》记者采访到了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对外友协)会长的陈昊苏,请他就中国的民间外交等问题畅谈了一番。  相似文献   

11.
艾青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他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经验最丰富而又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早在四十多年前,艾青就在他著名的《诗论》中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艾青的整个诗歌创作的胜利,当然也是他的美学的胜利。他的诗,是他的美学主张的实践。他关于诗的美学主张,他的诗美学,则是他的丰富的创作经验的结晶和升华。那么,他的诗美学,究竟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先生在《关于宋玉》一文中把宋玉认定为“没有骨气的文人”,曲解了司马迁论及宋玉的本义、宋玉的作品、民间关于宋玉的故事和传说。从宋玉作品和古今经典的有关论述来看,宋玉是善于“曲谏”、忠君义民、爱国爱民、立身高洁、影响古今的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在楚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许虔东 《今日浙江》2004,(12):42-43
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词,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只收录了其中的一部分。1955年5月,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称陈毅为:“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有关浙江的诗作不多,笔者从相关史料中搜集到几首。较早的一首《野营》,作于1936年春。当时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部分红军和游击队江南坚持斗争。那时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信中简述他的经历时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坛上,柯仲平是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歌,是革命的“喇叭”,吹奏着向旧世界猛烈攻击的进军号;抗战以来,他遵照毛泽东同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的教导,用诗歌“为劳动人民唱出最强音”。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与人民血肉相连,与革命鱼水难分。特别是在探讨诗歌如何为工农群众服务、推动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诗人作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总结、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九三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人们常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纪元的开端,也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鲁迅,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伟大的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过以“诗史”来评述一位诗人,因为该诗人以诗的形式描绘了历史。审视吴理人先生的运河风俗画,我觉得完全是可以“画史”来誉其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李秀江 《小康》2006,(8):34-37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冯骥才作为外交官,李肇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并被媒体誉为“铁嘴钢牙”。同时  相似文献   

18.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2,(11):28-32
兵团八师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面积7700多平方公里,人口63万多人,其中残疾人3.2万多人。1950年2月,王震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开始了“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伟业。1985年6月,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农八师和石河子市实行一个党委的领导体制。石河子市距乌鲁木齐市150公里,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诗人艾青饱含深情地称石河子为“年轻的城”。  相似文献   

19.
柳林 《传承》2010,(28):33-35
郭沫若是崛起于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文化大家,他集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在诸多领域硕果累累。他是文坛巨匠,又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进程,他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劳苦大众,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如果把他  相似文献   

20.
阳光不锈     
生活中有很多错觉。错觉使人误入歧途,所以招人讨厌。但有些错觉,其实并不坏。  一辆客车停在小镇上,车上坐着一位诗人。诗人向车窗外看了一眼,他看见了路边的一间店铺,店铺的门额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阳光不锈”。诗人的心里一阵惊喜:“阳光不锈”!这店名起得多么富有诗意啊!想不到在这样的小地方也有诗!客车停了好一阵子,充满诗人心头的阳光也明媚灿烂了好一阵子,直到汽车开动,阻挡诗人视线的障碍物往后退去,让他看到了店铺的全称:“阳光不锈钢厨具”。人们为他感到扫兴:要是他没有看到“阳光不锈”的后面是什么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