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与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发展的文明形态之一,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是被上升到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文明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在原始的采猎文明中,人类在自然面前十分弱小,生产力水平低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人和自然浑然一体,存在一种原始的和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趋于…  相似文献   

3.
《实事求是》2013,(4):1-1
如果说黄色文明代表农业文明,蓝色文明代表商业文明,那么黑色文明则代表传统工业文明了.早期工业化巨大烟囱排放的滚滚浓烟,黑色的河流和裸露着的田野,为黑色文明提供了形象的写照. 工业文明第一次让人类看到的机器的力量.仿佛在一夜之间,人类就掌握了强大的,可以改变自然的工具,具有了向自然挑战的强大自信,并且在短时间内改变了自然,积累了大量财富.英格兰绿色的原野被一排排纺织厂所覆盖,拉响汽笛的火车呼啸着穿越北美荒原……工业化好像是一只具有魔力的巨大手掌,推动人类社会飞奔.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看着世界在雾霾笼罩下和机器的轰鸣中迅速地改变模样.这在以前的时代,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如同人类社会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过渡一样,人类的生产活动也经历了由农耕文明向传统工业文明再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转变。在农耕文明时期,先人依靠人力、畜力、铁制农具,在耕地、山林、草泽和水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日出而作,生息繁衍,谋划和操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并尽可能地把人类活动的有机废弃物回归大地和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我调节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经济型态。尽管农耕文明经历了数千年,其间也有刀耕火种、放火烧荒等落后生产方式对自然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文明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只有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生态文明的生成路径,才能有效实现从传统工业文明向新的生态文明的转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7.
王飞 《求实》2005,42(10):30-33
现代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人类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科学与人文是在同一个人类社会文明的母体中孕育的,科学探寻“是什么”的客观描述,人文则回答“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内涵。在人类享受了无数科学的善果之后,科学也滋长分裂出自身的对立物,形成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暴露出它天生的破坏和制约作用。科学技术的异化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人类在自酿的苦酒中清醒,反思自己的行为,追索科学理性的人文关怀和人对自然天地的诗意情愫,重新唤回科学人文精神,求得人—自然—社会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价值观:一种新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当作判断自身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就是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其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代人究竟应当怎样衡量自己创造的文明成就,又应当如何评价自己决策行为的功过得失,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和价值的取向与判断标准。解决好环境和资源的价值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理解和诠释,但从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历史阶段看,可以看成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段文明,但目前的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形成阶段,人类与自然一起形成的联合体是一个连续的演进过程,作为一个时间截面的目前阶段上,在空间里生态文明比起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还显得相当微小.虽然生态文明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但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用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引领城镇化进程,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西方模式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想,中国要做的无非是全面转轨到西方模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与西方接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却停滞不前。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在《文明型国家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改革》一文中则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怎会有中国今日之崛起?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她的崛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1.
王君 《先锋队》2012,(29):1
能源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能源产业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影响和战略意义。从历史发展看,人类社会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能源发展史。从石化能源到非石化能源,从不可再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能源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大大地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从现实发展看,人类对能源的过度消费和粗放落后的能源生产利用方式,不仅加剧了能源短缺,而且严重影响了自然  相似文献   

12.
陈林 《求实》2000,(5):38-39
人应该如何与自然界相处 ,这是人类自文明时代起就在探寻与思索的一个恒久的话题。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近现代工业文明中自然环境的恶化1.1 近代社会步入了工业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有些人认为人类已摆脱了自然界对人的束缚 ,忘记了人本来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把人完全与自然对立起来 ,只把自然看作索取、征服和掠夺的对象 ,自然界是仅仅被作为人类的消费对象来对待的。自文艺复兴以来 ,当人类从上帝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以后 …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看生态文明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一 《实事求是》2009,(1):9-11
从内在机制看,生态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三维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率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益结构,人——自然之间的效能结构。从特征上看,生态文明是各种要素协调全面发展的文明,也是各种要素互动和谐发展的文明。从结构角度看,建构生态文明,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率;大力推进生态经济,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能;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提高人类利用生态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韩松 《新长征》2014,(6):6-7
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生态文明的核心就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既是自然对人类的要求,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起点,是执政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成果,成当内化为政府的行为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詹显华 《理论导报》2010,(10):59-60
<正>2009年11月9日至29日,笔者赴澳大利亚参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澳期间,对澳大利亚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后的反省行动和新的追求,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16.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公民尊重自然的基本观念,也是公民基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整体化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形态的伦理意识,因此,可以用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面临着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生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化道德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问题的深层解读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人、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这无疑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生态化道德实践是未来实践方式的新取向,在经历了工业文明对自然大规模的不计后果的实践行为后,人类在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已意识到实践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生态化道德实践是人类为步入生态文明时代而进行的一次实践方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闫喜凤 《奋斗》2014,(2):20-20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同时,他还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些论断,蕴涵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赵力 《实事求是》2001,1(6):17-20
现代社会 ,主体活动的文明程度 ,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人的主体活动表明 ,各种当代问题与主体活动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在主体所能控制的全部事物中 ,最需要加以控制的是主体的行为 ,失去控制的主体活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主体活动的失控状态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摆脱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危机 ,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 ,我们应认真反思主体行为 ,树立主体约束意识 ,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一、人是“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人能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支配外部世界 ,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