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常常遇到一些“看破红尘”、“无法无天”、“软硬不吃”的学生。虽然他们是极少数,可影响着一大批学生的思想。看到他们幼稚的脸上露出“一切无所谓”的麻木不仁的表情时,作为一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怎样使这些学生转变过来呢?我从“罗森塔尔效应”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信度,应该从理、用、情、美(理想之追求)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着手,追求理与情的和谐,追求经世致用、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信度,首先要解决一个“理”字,即做到“有理、讲理”。“有理”是要让学生觉得有理,能解释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帮助他们正确把握这个世界。为此,要努力使“理”切近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讲理”是要摈弃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从而建构起学生自己所理解之“理”、自己所能讲之“理”。这是“经世”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其灵魂是学术追求,本质是创新。对研究型大学来说,其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产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智慧。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段话告诉我们开放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老师们都知道批评多了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使其产生不耐烦、反感讨厌、甚至逆反心理,于是就拿起了"表扬"的武器。殊不知,表扬也存在着超限效应。惯性的表扬不但不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反而会让他们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中找不到度量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青少年消费行为与品牌消费心理调研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优良传统仍然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肯定。但他们同时主张“在节约的前提下,追求舒适、时尚和流行”;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城市青少年的消费形态和消费心理也有区别;城市青少年注重品质消费、自主消费意识强、目标性消费突出,受广告影响大,品牌消费意识呈上升趋势;运动鞋消费在城市青少年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中具有极高的指标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这启示我们,政治课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实施开放性教学,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彰显其生命力,促进学  相似文献   

8.
美感是由美的事物或现象所引发的感觉或体会。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美感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情感的升华和智慧的启迪。构建政治课教学之美,不仅可以使政治课教学摆脱当前不受学生欢迎的窘境,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学习的愉快,使他们产生一种联想和回味,引发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政治课不再是一种令人乏味的说教,而是一种蕴含哲理、丰富生动且具有审美情趣的享受,使政治课具备陶冶情操,启发思想、开阔视野、振奋精神和塑造灵魂的功能。那么如何构建政治课的美感呢?笔者认为一堂富有美感的政治课应该具有以下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郭美美炫富事件折射的是90后青年的消费观问题.由于成长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时代,90后青年的消费观已呈现出追求时尚、酷爱攀比、炫耀心切等诸多特点.这一消费观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多元价值涤荡和传媒效应休戚相关.为帮助新一代年轻人抵制享乐主义思想,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发挥应有作用,营造适度消费的环境,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使之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当来自法国的民间陶艺家丹尼尔走进西安美院特教艺术学院的教室时,看到里面坐着40多名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学生和他们的作品时,激动地说:"这些学生对美的感知比健全人更强,他们的陶艺作品充满了艺术灵感。我想这要归功于他们内心更渴望通过艺术和这个世界交融,并没有因为残疾而阻挡他们对美的追求。"成立于2004年的西安美院特教学院如今已有150多名残疾人学生从这里毕业,这些学生用艺术绽放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张晓 《就业与保障》2013,(10):13-14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大学生为主,纷纷返回自己的家乡去发展,他们的家乡很多都是二三线城市或县镇,他们中有的回乡创业,有的回乡从事基层工作,总之,在大学毕业之际或者是在外工作几年之后选择了“返巢”,是迫于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还是出于近几年返乡发展的政策、形势利好,又或是出于个人自身的想法与追求,今天就随笔者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拥有俊秀的眉毛、学会正确的腮红刷法和如何修饰迷人的唇形 ,越来越多的日本男孩涌进了美容沙龙 ,要求美容师精心修饰他们的“门面” ,以追求当前十分流行的“完美外观”。日本畅销的男性杂志《BRUTUS》总编辑斋藤一弘说 ,“现在的男孩都想变得漂亮 ,他们不在乎看起来象不象个女孩。对他们来说 ,美丽是没有性别的。”这种趋势所及 ,日本针对爱美男性的美容沙龙、时装杂志和化妆品急剧增加 ,电视广告和流行乐坛也在拼命地鼓吹“美少年”风。率先引领媒体带起风潮的《美男》月刊 ,创刊两周年后发行量就突破了20万份 ,7 -Elev…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他在学习时会全神贯注,甚至达到狂热追求的程度。兴趣,可以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化,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自信心。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好比是在共同构筑一座楼房。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接过一块块砖头时,要知道把这些砖头垒到什么地方去,并且能看到整个楼房,用…  相似文献   

14.
“酷抠”,既有“酷”(cool)的超逸,也有“凡人”(carl)的简约,是当下一种流行的抠门。“酷抠族”奉行“低碳、环保、新节俭主义”,崇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他们追求简单的生活、自然的幸福,摒弃过度的奢侈。对他们而言,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求索》2007,(4):222-224
在内忧外患兵连祸接的民国时期,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此时的大学校长往往面临着诸多两难境地,他们对学生运动抱着或支持,或同情,或不赞成的不同态度,但由此折射出的他们的办学理念却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学生以求学问知为最高追求,“救国不忘读书”;同时学生亦不应放弃社会使命,“读书不忘救国”。  相似文献   

16.
“罗森塔尔效应”是在学校教育中发现的一个十分有趣且令人惊奇的重要的心理现象。最早以实验来证明这种效应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1968年,他对一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测验结束后,他分别从各个年级随便地抽取了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交给了老师。罗森塔尔断言这些学生会学得更好些,是未来的天才,并关照老师们不必给这些学生什么特殊照顾,只需留心观察,将他们的发展情况记录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教育好下一代,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儿童六个解放的问题。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认为也应实现这"六个解放":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能想、会想、善想,在学生的积极思考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敢于、能干、会于、善于,使学生把学与做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三、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看事实、看世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四、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敢说、敢问、想说、想问、会说、会问、善说、善问,培养学生积极的求…  相似文献   

18.
浅析cosplay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日渐充盈,许许多多新锐文化在社会群体中不断涌现。尤其是对于走在流行时尚前沿的青少年群体,他们不断克隆或原创着诸多流行、新锐文化,而这其中,cosplay文化无疑是近两年来众多青少年流行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本着“show”的实质,用华丽的舞台、炫美的服装、个性的表演将真我绝美风采演绎得淋漓尽致。cosplay文化集青少年自我展现的渴望、理想状态的追求及“离经叛道”的诉求等于一体,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迅速风靡于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走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前沿的大学生群体中。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写,动词C…  相似文献   

19.
平庸:时尚的超级批发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庸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时尚。这个时代流行的东西千千万万,但是最流行的无疑是平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将平庸当成美德,将不同凡响、卓绝、伟大、崇高、庄严当成笑料加以嘲弄。平庸者习惯于敌视个性,敌视任何独特的东西,敌视个人。他们将自己降格为群众、群人,他们愿意躲藏在一般人之中,他们这样才感到安全。平庸者恐惧新鲜的事物,任何创造性的方式都使他们恐惧,他们处理任何东西都要看一看惯例,他们成了惯例这个超级巨人在世界上的执行机器。一切异乎寻常的思想、一切与众不同的行为,都在他们排斥的范围之内。他们…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这样阐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使人幸福。"语文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应致力追求的目标。一、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心灵飞扬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心灵飞扬的地方,心灵的飞扬意味着一种激情,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生命的自由呼吸与舞蹈!教育是培育生命呵护心灵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在为学生的一生作精神的奠基,若学生的心灵一直处在受压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