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破单中心模式,构筑全新的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已成为北京向国际城市功能跃迁、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减轻市区发展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建设一座百万人口规模的新城,将使北京的城市空间大幅度扩展,是北京从单中心模式向双核多中心模式演变的关键步骤。 以卫星城为基础建设多个城市分中心,是当前北京多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战略中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及其调控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是北京经济发展和中国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的必然现象;中国现在各方面改革的大环境,已使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的行政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失效;城市人口规模应当与城市其他构成要素相互协调,城市才能健康发展;人口规模过大只是北京目前在城市发展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如交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等)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是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城市管理的低效率和政策、体制方面的不配套;因此,解决或缓解上述城市发展中诸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应当是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增加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绝不能只单纯用控制人口规模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衡量城市发展规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人口是城市的主体,它的发展变化,是决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到2000年,北京的人口将是怎样一个发展趋势昵? 一、2000年,北京实际负担人口可能超过1,350万人。 198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称《方案》)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北京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口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带来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不足、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规模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旨在探索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有效途径,实现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进 《北京党史》2014,(4):39-41
正城市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首要指标,历来是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其人口总量、结构、质量均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口问题成为当前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城市人口规模经历多次阶梯式增长,目前处于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1949—1960年,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高机械增长  相似文献   

6.
以业控人     
《党课》2011,(9):122-122
城市人口规模过快增长给资源平衡、环境承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带来严峻挑战。解决人口规模快速膨胀问题,已经成为北京等特大城市的规划重点。北京市相关负责人称,北京将“以业控人”,通过屏蔽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消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的业态,  相似文献   

7.
唐鑫 《前线》2012,(6):43-44
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是围绕人展开的,适度的人口规模不仅是城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北京已经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调控人口规模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调  相似文献   

8.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北京人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双增长,但适用人才所占比重较低■调控城市人口规模,要经济、社会政策并用■可用“居住地人口互动治理”取代“户籍属地管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规模快速成长。和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控制一线城市规模的思想和政策目标是一贯的,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变化较大。计划经济时代动员一线大城市人口外迁的做法停止了,改革开放之后一线城市主要依靠提高落户条件来限制外来人口的迁入。但这样的措施只能控制一线大城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对控制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的作用不大。从历史经验出发思考一线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或能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因人口规模膨胀引发的北京人口规模调控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冯晓英撰写的《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管见》一文,就北京未来的人口规模走势,按照什么思路有效调控人口规模,特别是做好流动人口规模调控问题,做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时期我省城市建设进程加速“八五”时期,全省城市数由1990年的26个增加为1995年的28个,其中地级市11个,县级市17个。城市建设投资增长的速度与规模是历史上最快最大的,全省城市市区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年累计达630.7亿元,年均递增22.8%。城市面貌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模加速扩展。5年间,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528平方公里增加到1995年的69O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1990年的148762万人增至1995年的1958.10万人,年均递增56%;非农业人p数由1990年的525.14I…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出现城市粮食供应危机。国民经济调整中的城市人口大精简的成功经验,可给当前北京人口疏解带来借鉴和启发。一、"大跃进"运动后北京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发轫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给北京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城市人口和职工队伍急剧膨  相似文献   

13.
唐鑫 《前线》2018,(11)
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是减量发展规划。实施好这个规划,需要正确认识减量发展。减量发展是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要从首都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减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减量发展。减量发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增量和减量是城市规划中的概念。增量是指城市规模扩张,减量是指城市规模由扩张转向缩减。城市规模包括城市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夏宝川 《唯实》2003,(12):33-35
大力发展和建设大城市、特大城市 ,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是我国城市化战略中的重大课题 ,是事关中国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在国际竞争中能否确立优势的战略性问题。一、城市聚集效益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城市聚集效益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可从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与城市规模 ,产业成本、产业收益与城市规模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1 .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用人口数量来划分城市规模 ,这是分析城市规模采用的主要标准之一。分散的农村人口之所以向城市迁移 ,是因为他们预期能在城市获得更高收益和事实上城市的收益高于农村的吸…  相似文献   

15.
正"减量"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高频出现的用词,"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是中央对北京未来发展的明确要求。"减量"的重点在于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尤其是"重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离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各种"城市病",中央定下"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导向,北京实施了全国范围内最为严苛的"人口控制"管理措施。囿于自身城市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以"人口控制"为首要手段的"城市精简"政策恶化了劳动力年龄和知识结构,降低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既有悖于现代城市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适用于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是摒弃"管控型"特大城市治理模式,推行"多中心化"的城市群联动,以城市治理模式和社会管制方式上的多元化创新带动公共资源均等化和城市发展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寄语成都   成都市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到十年的规划,提出了要成立特大型的中心城市,提出创建西部特大型城市,规划市区的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0万,这个规划是超大型的.要创造特大型城市就必须要把城乡统筹这条路走好.……  相似文献   

18.
古巴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岛国,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其中哈瓦那人口约230万,占全国人口的1/5.乘车在哈瓦那市区观光,时常发现高楼之间、公路两旁,分布着一片片长势良好的蔬菜地、庄稼地.古巴人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哈瓦那是一个生产食物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杜梅萍 《前线》2014,(7):100-100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外国专家局、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北京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市决策学学会、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协办,目前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首届“健康城市与‘城市病’治理国际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到了来自伦敦、东京、纽约等特大城市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了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彼此交流了健康城市和“城市病”治理的观点,促进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调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矛盾更趋复杂,人口规模不断膨胀,灾害和突发事件逐渐呈现出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连发性强、处置难度大、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均较严重等特点。北京单灾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已经明显不适应目前灾害和突发事件管理的需要。当前,北京正处于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阶段,建设北京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增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而且对于提升北京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