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西安事变是改变中国20世纪30年代革命时局乃至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事变发生后各方民众由于所处立场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反映.西北区普遍支持事变的发生,而国统区民众则普遍对事变持否定态度.但对于事变如何解决,则呈现出全国民众共同要求和解的局面.《申报》是国统区极有影响力的大报之一,透过它对西安事变发生时国统区各方民众反映的报道,可以考察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冯鹰 《世纪风采》2007,(8):38-40
陶行知,原名文溶,后改名知行、行知。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四·一二事变前后,陶行知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支持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因而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1930年陶行知因遭通缉被迫f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行知秘密回到上海,受聘《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申报>报道显示,福建事变鲜少得到民众认同.斥其"叛党叛国"、主张武力讨伐乃是普通民众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而日本侵略日亟导致的民族危机是型构此一民众心态的最主要因素.日人侵华既催生出史量才的民族主义诉求,"统一"方能"御侮"也由此成为国人意识深处的基本理念,而日本对事变的异常关注则进一步强化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揭橥"抗日救亡"大旗动员民众,却相悖于"团结抗日"之民意,恰是民族主义时代的吊诡性难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下旬,我在查找周恩来总理早年旅欧期间的轶文时,意外的在1921年7月13日的《新申报》(上海出版,日报。1916年始,1927年终)发现了《川省共产党之活动》的报导。该文的作者很可能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反对派,但是此文从反面提供了一些供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历史资料。 从该文可以看出:一、建党前期四川共产主义学说的传播相当活跃。迄今为止党史学界的看法是:共产主义学说传入中国最早始于18世纪末,真正广泛传播则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我国“五四”爱国运动之后,地区以北京、上海为中心以及长沙、济南、武汉、广州等城市,很少有边远…  相似文献   

6.
陈克鑫辑 《湘潮》2012,(11):48-49
☆读不朽经典,兴无穷之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可以理解为经典。所谓经典,通常是指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中最具原创性、崇高性、涵盖面与派生力的文化典籍。由于它经过漫长的历史践证和生活刻勒,因而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与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历久弥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理解和解决当今教育与社会问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教育和教学实录,孔子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哲学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他在教学中倡导的学思行结合、诱导启发、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还是在学习中倡导的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等都对当下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吴文珑 《党的文献》2021,(3):111-1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建设》杂志在学习、宣传和介绍《实践论》《矛盾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对《实践论》《矛盾论》之精神实质、基本观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发.整体上看,这次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方式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学习态度重实用、务实效.对《实践论》《矛盾论》的学习和宣传,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统一,提升了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23):121-121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释义】一旦发现有机可乘时,不论多小的机会,也要立刻抓住;一旦发现有利可图时,不论多薄的利益,也要亳不犹豫地拿到手。要善于捕捉时机,变敌方小的疏漏为我方小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东北日报》于1946年5月28日在哈尔滨复刊,在当时军事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坚定必胜信念,做好战时宣传,增添干部和群众的信心。同时围绕这一时期东北局的工作,报道发动群众的情况,揭露美蒋勾结的反动阴谋,起到了破除和平幻想、唤醒军民保卫家园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奠基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李大制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这篇文章并没有给予理性的解读,留下了诸多遗憾.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发现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却长期被我们所忽视,以至于难以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源头.这篇文章还体现了李大钊特有的理性精神,说明当他最初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并不盲从,而是对马克思的学说采取了科学、认真和求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党史研究更是如此。石仲泉同志是我国党史研究的资深学者。他勤于思索,笔耕不辍,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前不久,他的一部新作———《我观党史》(济南出版社2001年7月版)问世。这部90多万字的著作,既非通史、断代史,亦非专题史,而是以其崭新的视角、独具匠心的框架设计、恢宏的内涵和气势,成为又一部党史研究领域的抗鼎之作。该书收入了石仲泉同志多年来关于党史研究的90多篇文章,按照类别分为六编。第一编是总论,一部分是学习邓小平关于中共党史论述的一些认识,另一部分是学…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23):125-125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释义】频繁地促使盟军更换军阵,抽调其主力,等到它走向失败时,再乘饥控带巾它。这就好比沲住了车轮,便可腔制车的运行一样。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中庸章句》从人与物统一的层面对"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诠释,强调人与物有着共同的"天命之性",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道",要求依据各自不同的"道"对人与物作出不同品级的节制和约束,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所必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老子》以"道"为逻辑出发点,将诚实守信视为人生理应追求的道德境界,更是彰显人的道德性存在不可或缺之本,并从"道"、"德"及二者关系层面深刻阐释诚信何以存在的内在缘由。在此基础上,通过经由"敬畏天道"到"敬畏德性"的逻辑进路和哲学智慧,阐明践行诚信品性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从日本回到国内,1920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应邀到上海,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的上海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任劳工部长。  相似文献   

18.
曹兴江 《世纪桥》2009,(15):63-63,6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从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其特有之实践观。实践并非指一般的物质性活动,而是指人类特有的自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存在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以及自觉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分水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与基石。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提出的独特的实践观,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  相似文献   

19.
《联合早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之一,为学习《联合早报》的办报经验,去年10月我专程到《联合早报》访问,了解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20.
徐光木 《学习月刊》2010,(19):50-51
在读罢老舍的《茶馆》原著过后,再来品一品电视剧《茶馆》,你会觉得,你不是在看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在品味一件既精雕细凿.又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在糟蹋和亵渎经典似成时尚的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